国际板上市只待细节 红筹股或将作为试点
随着创业板的正式推出,不甘寂寞的国际板也再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焦点。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表示,国际板规则正在制定之中,并将会先推出试点。这是有关负责人对于国际板的最新表态。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目前,证监会已经成立专门研究国际板的小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部、法律部以及上市公司部都抽调专人参与该小组的活动。据悉,上交所推进国际板的工作由副总经理徐明牵头领导。
另据上交所内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有关国际板的相关规则制定已经接近尾声,只是有些细节尚待确定。
难点在实施细则
“国际板本质上已不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实施的问题,其真正的难度在于如何操作。”上述上证所内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国际板的研究并不难,有其他市场的先例,而且从上证所内部工作来看,有关国际板的规则已经基本起草完毕,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够落实和执行这些规则。
“这个事情,交易所只能先做工作,甚至证监会也没有最终的决定权,只等国务院出台相关规定。”一位接近国际板工作小组的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开立国际板牵涉到各个部委,如央行、商务部、发改委等,只有更高层推动才能协调。
另外国际板设立后,发行股份所募集资金的去向问题也需要讨论,是募集资金只能留在境内还是允许发行人汇出境外?
如果国际板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资金留在境内,则根据商业存在的原则,必须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具体的经营。而目前,外商投资企业中外资部分只能由外方以外汇方式投入,如以人民币投入,必须是外国投资者在境内其他所投资企业的利润。如果希望募集资金留在境内,放开上述规定即不再有法律障碍。
目前国内公司对境外投资的大体批准流程为:发改委、商务部(或地方商务部门)审批后,至外汇管理局核准换汇。如果允许资金出境,则涉及到修改相关部门的有关法律规定。
刘啸东11月9日表示,境外公司在国内发行上市的规则正在制定中,并会先进行试点,但试运行的具体时间和公司数量都不确定。
他同时表示,国际板公司试点范围将是境外知名企业及红筹公司,官方对开放试点的公司会有较严格的条件,这些公司应有中国业务。
事实上,关于哪种外资企业有资格赴国际板上市,以及这些企业采用何种形式一直存在争论。
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律师倪俊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板上发行证券的主体只能是在境外设立的公司,以跨国公司在华机构作为发行主体的做法虽然简便,却不能实现国际板设立的目的。
他指出,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只是其全球布局纵向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或横向地域市场中的一个部分,如按照目前A股上市公司资产业务完整的规定,大多达不到要求,相应的,如将这类在华机构视为独立的主体,则与其母公司之间大多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如在华机构负责生产,境外公司统领销售渠道)或者同业竞争(如跨国公司在全球均有生产基地)。
目前,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要求登陆国际板的呼声甚高,比如纽交所、汇丰银行、东亚银行以及联合利华,甚至李嘉诚旗下的和黄等都有意向。
11月11日,纽交所执行副总裁兼环球上市部主管简学麟(Ronald Kent)再次表示,该集团正在积极谋求在国际板挂牌上市,并已经与中国监管部门进行了接洽,希望纽交所能够成为第一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海外企业。
但是在刘啸东看来,在上交所的条件设定后真正符合条件的企业并不多。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境外企业的盈利水平波动也非常大。
“我们已经有一些项目在运作,国际板的前景非常好。”瑞银中国区投行部主席蔡洪平也向记者透露,他们已经在帮助某国际知名公司运作到国际板上市事宜。
红筹股回归做试点
在国际板的视野中,红筹股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进入候选名单的一块企业资源。记者从上证所内部人士处得到的信息显示,接纳红筹股回归是国际板的重要功能之一。
“中国移动号称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主要市场在内地,但是国内的投资者却分享不到它的成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由于这些企业本身的法律结构问题,回归国内A股市场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国际板这一平台,创造回归条件。
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目前投资者耳熟能详的红筹股可以列出一长串,如中移动、中海油、中国电信、上海实业、北京控股以及中信泰富等。这些企业主要业务在内地,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但上市主体为境外控股公司。
《中国经营报》得到的信息显示,红筹股将成为试水国际板的首选对象。“这些企业本来就是内地的企业,沟通起来也方便得多,可以作为测试之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表示,通过和红筹企业的磨合,将逐步解决募集的资金如何使用问题,以及很多操作中的具体问题等。
中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也公开表示,公司已经启动通过上国际板在内地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工作,且这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具体化。
不过倪俊骥认为,在红筹股中,有中资(国资)控股的“大红筹”(如中海油、中移动等)和民营资本控股的“小红筹”(如新浪、盛大网络等)之分,对这两类公司应以统一标准衡量之,其上市先后顺序,不宜以国资或民营控股做区别对待。
另一方面,市场担忧这些红筹股回归将招致“圈钱”嫌疑,以及其巨大的融资额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和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国外成熟股市中,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也就在10~15倍左右,而目前A股市场发行市盈率就在30倍以上,中国建筑与光大证券的发行市盈率更达到了51.29倍与58.56倍。因此这些红筹股或者国外企业上市,必然会引来资金追捧,导致高溢价发行。
“这种情况初期难以避免,但是长期看,有助于国内股价和国际接轨。”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判断。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预计,未来6个月内会有1只红筹股回归,12个月内将有一家境外企业到A股上市;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德地立人则预计2010年应有两三家包括红筹外企在A股上市。
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对于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而言,全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他最主要的工作。在他看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国际板也关系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加速实现。
这位曾经担任上交所副总经理的上海金融办主任,最近两年来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国际板的重要性。2009年9月份,他曾经表示,2010年年初的某个时候,将会有一两家境外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并透露,“境外公司将遵守一套不同的上市规则,这套规则既适合境外公司,也将确保中国投资者得到充足的信息。”
对于国际板的作用,上交所和上海市地方政府无疑已经达成某种默契。双方在各个场合均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动。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也在此前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强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推进交易产品的国际化,稳步推进国际版建设,吸引海外企业上市,逐步使上海成为全球的资产定价中心之一。
在3月份获批中央关于建设国际航运和金融两个中心的计划后,上海市5月份就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划,其中就包括允许外资企业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对于上海而言,应该有国际板,这样才能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作用,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上海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拥有很多国外大型企业资源,比如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法人。
业内人士指出,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正式推出,无疑对上海和上交所形成一种刺激。“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要素之一,深圳借助创业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金融中心的优势,这对一向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己任的上海形成压力,二者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比如在红筹股回归问题上,上海市和上交所一直认为是国际板的题中之义,但是近日深圳金融办也表示,要搞深港联动,推动香港红筹股登陆深交所。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