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骤降82% 被告者苦海无边(2)

2010年07月21日 23:26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如果说IKB与RBS的围剿仍是“狼来了”的前奏,高盛面临的其余民事诉讼,则是实实在在的“狼”。

根据记者从美国法院系统查询的不完全统计显示,SEC对高盛提出起诉后,高盛已收到18起民事诉讼的传票。

最新一起来自7月10日利宝保险公司(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Co,下称利宝)的起诉。利宝指称,高盛欺骗性地误导自己购买房利美优先股。

利宝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的诉状显示,高盛应赔偿其因2007年底购买房利美优先股而蒙受的6250万美元损失,这些股票的承销商就是高盛。

这家保险商还称,高盛推销股票时欺骗性地指出,发行优先股是帮助房利美筹集超额资本,而实际上,当时房利美“已处于资本严重不足状态,必须筹集维持运营的必需资本”。

利宝在起诉书中称:“作为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最具专业知识和经验最丰富的投资方之一,高盛还可获得房利美的财政记录,高盛知道且鲁莽地无视房利美资本结构的实际状况。由于信任高盛的误导性言论,本公司的投资实际已变得一文不值。”

此外,澳大利亚对冲基金公司Basis Capital Fund也向高盛提起诉讼。

据记者从美国纽约南区法院获得的Basis Capital Fund起诉书显示,其称从高盛集团购买总价约10亿美元的按揭贷款相关衍生品,而高盛集团在整个交易中误导客户,致使公司蒙受致命损失。

针对Basis Capital提出的指控,高盛集团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应。在本周三的声明中,高盛称,Basis Capital是对CDO产品交易极富经验的对冲基金公司,危机后提出这种指控有误导大众的嫌疑。

同行们的绞杀已令高盛疲于奔命,而股东们的偷袭更致命。

记者获得的一份高盛5月3日向SEC提交的文件显示,4月22日以来,股东们在纽约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对高盛提起数起诉讼。

文件显示,高盛被控“违反受托义务、浪费公司资源、滥用控制权、管理不善和不正当得利”,股东们起诉高盛之前的涉嫌欺诈行为,导致公司股价大跌,影响了股东权益。

该文件显示,4月22日, 股东Robert Rosinek、Morton Spiegel还有Hal Hubuschman向纽约南区法院就高盛提起诉讼;4月26日,Margaret C. Richardson也提出诉讼。

而4月28日, 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运输业协会和98区国际电力工人协会退休金也加入诉讼行列;随后一天,股东James Clem也向纽约南区法院提出起诉申请。

然而,更多未知的诉讼风暴正向高盛袭来。

高盛向SEC提供的报告披露了一封“要求函”, 该份日期为4月23日的要求函中,路易斯安那市政警察从业人员退休系统(Louisiana Municipal Police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要求,高盛董事会对“Abacus 2007-AC1”事件相关负责人和董事发起内部调查。

十面埋伏

高盛面临的诉讼风险只是阳光下的罪恶,随着高盛在经济危机中的角色逐渐被曝光,它在其他领域所放的火已掩盖不住。

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高盛被揭露过去与希腊和意大利政府的交易,帮助两国隐瞒债务。

据7月19日香港《文汇报》报道,欧洲多国政府已开始纷纷拒绝由高盛包销国债。而金融数据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均表示在最近发售国债活动中,高盛并无扮演领导角色。高盛去年是西班牙十大包销商之一,但西国今年再没聘用高盛。意大利更是自2007年起,已没让高盛在包销国债中担当重要角色;法国则在过去3年没有由高盛牵头包销国债,将来也无此打算。

报道引述的法国财政部消息人士称:“若我们选择高盛,法国街头将发生暴动。”但高盛发言人对此消息予以否认。

包销国债的路眼看就要被封上,高盛曾引以为豪的大宗商品领导者地位也受到挑战。

7月19日,世界发展运动组织发布报告称,近年来对冲基金和银行在商品市场中影响力增强,此期间,可可市场价格翻了一倍多,能源价格飙升,咖啡价格大幅波动。报告指出,高盛去年通过操纵食品价格得到10亿美元利润。

该组织敦促英国政府率先在欧盟加大监管商品市场的透明度,要求金融监管机构效仿美国最近的做法,对投机商在粮食价格和需求方面的影响力加以限制。

但高盛表示,其在商品市场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代表客户进行的,世界发展运动组织所说的利润“过分夸大”。

高盛曾长袖善舞的各领域已面临十面埋伏,它的老本行固定收益和股票的交易收入业务也前景未明。

就在高盛与SEC达成和解协议的同一天,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个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将给华尔街大鳄们带上真正的枷锁。

国惠集团分析师哈格曼认为,华尔街大行们的财报会在金融改革和外界对双底经济衰退的担忧中迷失方向。追踪大市值银行的KBW银行指数2009年上涨40%,但4月中旬至7月中旬却下跌12%。

高盛在美国时间7月20日最新公布的财报已反映这种影响。高盛当季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4亿美元,同比下降36%,折合每股收益(EPS)为0.78美元。

其中,高盛核心业务——交易和资本投资部门营业收入减少39%,至65.5亿美元;股票部门营业收入下滑62%,至12亿美元;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部门收入下降35%,至44亿美元。该行还拨出逾10亿美元,用于缴纳6亿美元英国工资税及该行上周与SEC达成的5.5亿美元和解罚金。

高盛净营业收入下降36%,至88.4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股票交易大幅下滑。高盛首席财务官戴维-维尼亚(David Viniar)称,第二季度伊始,客户对股市波动指数大举押注,此举不利于进行反向交易的高盛。但他表示,当季最大的问题还是客户活动清淡。 “本季度头两个星期没有出现客户活动大幅上升的情况。”

其他投行们的日子也不好过。7月16日,花旗和美银公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花旗集团实现每股盈余0.09美元,同比下滑82%;美国银行实现每股盈余为0.27美元,同比下滑18%。当日,美银和花旗股价分别大跌近10%及7%。财报显示,美银的投资银行收入在二季度由一季度的98亿美元跌至60亿美元;花旗的证券和银行业务营收较一季度下滑26%至60亿美元。

两家投行均在业绩报告中称其投资银行业务获利出现下滑,并认为在提升营收方面具有挑战,金融监管法案的影响还不明朗,他们都无法量化可能付出的代价。

内外夹击下,高盛管理层的日子并不好过。

高盛CEO Blankfein在美国时间7月2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不得不承认:“第二季度市场环境变得更为恶劣,结果我们各项业务的客户活动均有所下降。”

根据FOX旗下的媒体Gasparino透露,未来一年高盛将面临一次规模相当大的高级管理层调整。Gasparino引述内部知情人士消息指,高盛CEO Lloyd C.Blankfein最终或离开高盛,或者放弃其CEO职务。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更多数据,请访问凤凰网财经数据中心(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

相关专题:

高盛涉嫌欺诈 被美证交会指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颖桦   编辑: wangk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