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股东雪中送炭之谜
1月8日,民生银行发布《201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 。
同一日深夜,史玉柱在其微博上不无感概地写道,“今天民生银行公告增发股票,健特公司认购14.24亿股,每股4.57元,需65亿元,锁定期3年。民生银行核心资本告急,我们也算点小贡献。健特生命以前主营业务脑白金,8年前出售该业务。目前该公司贷款=0,但对巨人旗下其他公司有不少债权债务。这次增发消耗完巨人投资的现金,失去再投资能力,俺该消停了。”
由此观之,大股东在公司资本金告急之际,倾囊相助着实令人感动,抑或像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所言,中小投资者应该对大股东增发支持而不是质疑。
不过,民生银行大股东踊跃认购增发股票之举并不是活雷锋。
国泰君安研究员伍永刚对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方案的评价是,三季度末公司核心资本充足率 8.34%, 本次融资约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 1.75个百分点,可充分保证未来三年的资产规模扩张;新发行 A股股份占增发后总股本的 15% ,但2011年预计每股收益将从原预测的0.8元摊薄至 0.70元,每股净资产面值则从原预测的 4.74元摊薄至 4.73元, 本次定增的价格为4.57元, 为20个月以来的股价最低点, 仅相当于2011年摊薄前动态 PE 5.7 倍、动态 PB 0.96倍,对定向增发的参与者而言是获得了二级市场难以获得的低价买入民生银行股权的机会,但对于其他股东利益考虑不够周全。
至此,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史玉柱等大股东会如此慷慨解囊,而中小投资者对定向增发又如此强烈不满了。
相对于伍永刚委婉指出民生银行定向增发方案的不足之处,瑞银证券分析师孙旭对民生银行定向增发的批评则是一针见血。
孙旭明确表示,我们相信民生银行的资本金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但考虑到A-H股估值差价以及A股定向增发价较低,这样的融资方案多少令人失望,特别是对H股股东而言。定向增发形式也使得少数股股东无参与可能。
孙认为,除了资本金问题,民生银行还需要有更持续、更平衡的增长,才能确保“买入”评级 ,该行需要展示合理评估风险的能力。若要更乐观地看待该股,我们还要看到2011年营运趋势好于预期。
那么,较低的定向增发定价真的会对民生银行大股东形成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吗?史玉柱、卢志强等大股东倾巢而动是否还存在其他诱惑呢?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民生银行不是普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 大股东积极参与定向增发,除了价格合适外,其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那就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掌控以便在日后获取更多的金融支持。”
上述人士对民生银行大股东踊跃参与定向增发虽无法摆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但这些念头的形成绝非空穴来风,而民生银行每年披露的金额不菲的关联贷款便为明证。
2005年,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卢志强控制的泛海建设控股、北京星火房地产等6家公司的关联贷款余额为27.14亿元,到了2006年,卢志强所控公司形成的关联交易贷款金额上升至34..4亿元。
尽管2006年以后,卢志强直接控制的公司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金额有所减少,但在2007年、2008年两年内,每年从民生银行的贷款金额超过10亿元,到了2009年,卢志强旗下公司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变为零,可是其参股的联想控股却开始出现在民生银行的关联交易名单上,卢持有联想控股29%的股权,该公司当年关联贷款金额为10亿元。
与民生银行形成关联贷款的并不仅仅是卢志强一个大股东,张宏伟控制的东方家园,刘永好控制的南钢希望等有关公司,均有过金额不等的关联交易贷款记录。
虽然在本次定向增发前,史玉柱上演了不差钱的一幕,其控制的上海征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公司自有的20亿资金委托民生银行对外放贷,但史玉柱本人控制的上海健特在早些年前亦曾得到过民生银行的金融支持。
2003年9月和11月,史玉柱控制的上海健特通过分两次受让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4,393.56万股股权,成为民生银行当年第八大股东。而到了当年年末,上海健特从民生银行获得的关联贷款就达9000万元。
没人会质疑民生银行大股东关联贷款的合法性,但是如若这些股东不是民生银行的大股东,其资信状况还能令其如此轻而易举地获得其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