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被国有化
房利美和房地美(下简称“两房”)将走向何处?5万亿美元的债权持有人和上百亿美元的股票投资者精神紧绷,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两房”股价即暴涨暴跌。
上周五,当中国银行大量抛售两房债务的消息传到美国市场时,两家公司股价随即暴跌。自6月底以来,中国银行抛售了46亿美元的两房证券。该公司在6月底时曾持有两房证券173亿美元。
此前几天,中国建设银行亦表示,其在7月份已将所持有的两房证券从6月的32亿美元减至20亿美元。另外,交通银行在7月份也已将其持有的2700万美元的两房证券全部抛光。
中国金融机构的集体抛售,反映了债券持有人对于两房危机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
而在美国,大量的银行和养老基金均持有两房股票,如果美国政府不出手救助两家公司,其股票价值有可能都会变成零,这对于本已脆弱的美国金融市场又将造成巨大冲击。
伴随着美国房价的持续下跌,两家公司的亏损还将继续扩大。他们仍在苦苦支撑,但是再也无力支持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市场,丧失了其存在的基本理由。
救或不救,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左右为难。有关两房国有化的讨论,最近不断见诸美国报章头版。瑞信抵押交易总监(Director of Mortgage Trading Desk)郭杰群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之内两房不太可能会被国有化。
但长期来看,即使两家公司还能够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存活下来,他们也不可能以现在的形式继续存在,美国政府势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两房”仍可偿还短期债
《21世纪》:9月份,“两房”有200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这是对他们新的艰巨考验吗?
郭杰群:当然有考验。2230亿美元中,约有87%的短期债务。但从最近“两房”30亿美元融资情况看,投资者对短期债务还是有兴趣的。虽然融资成本高了,但是仍然比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低。
现在已经到9月份了,我认为有一部分融资可能已经有了着落。
《21世纪》:那近期美国政府到底会不会将“两房”国有化呢?
郭杰群:我认为,直接国有化在短期内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两房的股价不是国有化的充要条件。第二,两房的现有资本金仍然高于政府监管要求。即便它们在今后几个季度还有损失,现有资金还可以维持坏帐所带来的损失。而且两房现在非常保守,留存的投资组合头寸在不断缩减,只要它们的资金能够填补损失,就没必要要政府的现金。第三,两个公司现在还能够实现债务过渡。8月底两房发行了30亿美元的短期债券,市场的反应还是比较正面。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国有化。
但是仍然有国有化的可能。原因就是,虽然说两个公司现在能够债务过渡,但是一旦它们不能,就不得不国有化了。另外一个问题,“两房”如果不能支持房屋市场的话,也不行。如前面所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房屋市场资金流动性。在短期内,如果不能支持,也许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时间长了,对市场来说就不是一种支持,功能也不能维持,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会被国有化。
国有化严重考验市场
《21世纪》:如果最终情况恶化,还是要采取措施救助这两家公司的话,美国政府可能有哪些干预的方式?
郭杰群:万一政府真的国有化,对市场是非常重大的考验。“两房”在美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政府干预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一步国有化到位,这个我认为在短期内的可能性不大。也可以采取逐步措施。
《21世纪》:如果采取逐步措施,会是哪些措施?
郭杰群:政府干预的方式还有很多选择。比如,政府可宣告它将担保优先级债务以减少融资压力;也可取消额外的政府监管资本要求,这也是变相的政府资金资助;也可以直接购买它的债券;或者是购买两房的MBS;再或者是购买两房的优先股等等。
《21世纪》:现在影响两家公司状况的因素还有哪些?
郭杰群:最主要的因素是,在根本上,房屋市场下滑的局面没有解决。房价下跌,两房的损失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整个金融股的表现,很大部分是由于房产的下跌。另外资金流动性比较弱,信贷紧缩。大家都把钱放在自己手上,对市场就没有支持。
《21世纪》:那房地产市场和信贷紧缩这种状况可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郭杰群:当房产市场继续下滑的状况没有改善时,现在的状况就不会得到改善。房产市场下滑会持续到2010年。
《21世纪》:他们能撑到2010年吗?
郭杰群:只要他们能够过渡自己的债务,还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政府就不得不干预了。
《21世纪》:而且很多地区性银行还持有“两房”股票。
郭杰群:对。两家公司有很多的机构投资者和地区性银行,他们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对财政部国有化的一个担忧。损失不仅是很小的股民,很多地区性银行都要受影响。
《21世纪》:不管“两房”有没有国有化,等到这场危机结束的时候,两家公司还会保持现状,像现在这样运作吗?
郭杰群:我的感觉肯定有变化。即便他们在这次风暴中能够生存下来。在此之后,政府都会进一步出台很多新的条款,制约或者管理两个公司,能够限制他们的投资方向或者是提高他们对金融冲击的承受能力。
中资银行确在减持
《21世纪》:再谈一谈中国的情况吧,中国具体持有的“两房”资产结构是什么样的?
郭杰群:中国现有约5000亿美元的短期、长期债券和MBS,是这两家公司最大的投资者。中国投资主要来自于中国外汇管理局,商业银行如中行、工行等都有投资,但在整体份额中比例很小。
在最近两个月里,绝大多数中资银行都在降低两家公司债券的持有额。但是中国海外的投资都是优先级的债券,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安全的,风险很小。
《21世纪》:现在美国市场波动非常大,对于中国外汇储备在海外的投资,你有哪些建议?
郭杰群:既然是金融危机,有危险就有机会。在大家都不愿意投资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看到机会,抓到底部当然是最好的投资。如果畏首畏尾,只看到短期的损失,看不到长期的机会是不对的。中国的外汇储备在海外大规模的投资需要对市场有更多认识和分析。
《21世纪》:六月份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时候,我们就美国的金融危机向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问,他说现在主要是中国从美国的危机里面吸取到什么样的教训,危机还没有结束,还要等等看。你觉得中国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郭杰群:教训太多了。美国经济体制和中国不一样,教训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在大的方面,政府如果能走在市场波动之前,就可以极大地化解风险。从这次危机,我们也可以看见市场规章制度法规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投资策略的一致性、连贯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是重要的。
我年初的时候去北京,见到我的老师易纲教授。我觉得中国央行已有这个意识,一方面学习教训,另一方面就是抓住这个时机。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
吴晓鹏
编辑:
hez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