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 > 嘉宾观点
- 美国学者称中国政府控制通胀处于非常困难境地(2011-06-26 22:01)
- 肖耿:中国通胀要高于5%才正常(2011-06-26 16:56)
- 史蒂芬-霍华德:帮助新兴国家参与国际治理(2011-06-26 14:22)
- 谷源洋:世界经济复苏存在六大风险和挑战(2011-06-26 13:55)
- 厉以宁:滞胀并非没有可能 当前调控多是一刀切(2011-06-26 13:52)
- 薄迈伦:中国工资增长导致25%美企考虑转移投资(2011-06-26 10:55)
- 二階俊博:希望中国依据科学依据勿限日本农产品(2011-06-25 19:35)
- 田中伸男:2035年中国电力需求将是08年三倍(2011-06-25 19:28)
- 伊索普·帕哈德:非盟已经被西方大国严重边缘化(2011-06-25 19:03)
- 科勒德克:全球危机起源于新自由主义(2011-06-25 18:06)
- 李克强:保持物价稳定是调控首要任务(2011-06-25 17:58)
- 普雷斯科特:欧盟应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11-06-25 17:55)
- 基辛格:中国购买美债对全球金融复苏至关重要(2011-06-25 17:35)
- 李克强: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1970-01-01 00:00)
- 李克强:缩小南北差距是促进世界繁荣根本措施(1970-01-01 00:00)
- 科勒德克:制定政策想成功必须国家间相互合作(1970-01-01 00:00)
- 科勒德克:全球化应重视互相依存合作(1970-01-01 00:00)
- 基辛格:欧债危机影响全球未来发展走向(1970-01-01 00:00)
- 科勒德克:相比7国集团 更相信20国集团(1970-01-01 00:00)
- 二階俊博:大地震给日本造成25万亿日元的损失(1970-01-01 00:00)
- 伊索普·帕哈德:20国集团应减少农业补贴(1970-01-01 00:00)
- 沙祖康:面对挑战应对现行机制不足有所认识(1970-01-01 00:00)
- 日本前经济产业大臣:受灾企业将在今夏前全面恢复生产(1970-01-01 00:00)
- 沙祖康:新经济体未在经济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1970-01-01 00:00)
- 沙祖康:9月联合国将发表全球经济治理报告(1970-01-01 00:00)
- 李克强:社会发展短板的矛盾亟待缓解(1970-01-01 00:00)
- 穆罕默德·萨奇布:印度通过联合政府治理通胀(1970-01-01 00:00)
- 尤里·达杜什:世界经济会继续增长(1970-01-01 00:00)
- 郑新立:美元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破坏性更大(1970-01-01 00:00)
- 保拉·苏巴齐:要管理好经济泡沫问题(1970-01-01 00:00)
- 穆罕默德·萨奇布:决策和社会需要联系不紧密(1970-01-01 00:00)
- 厉以宁:中国有可能发生滞胀(1970-01-01 00:00)
- 刘遵义: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通货膨胀预期(1970-01-01 00:00)
- 刘遵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有效降低流动性(1970-01-01 00:00)
- 薄迈伦:25%美国企业有迁出中国打算(1970-01-01 00:00)
- 田中伸男:中国应加入国际能源署(1970-01-01 00:00)
- 斯塔凡·杰尼克:欧洲七月底可能会再加息(1970-01-01 00:00)
- 马尔希奥·波克曼:发达国家应帮助最不发达国家(1970-01-01 00:00)
- 郑永年:中国财富正加快外流 大量企业家向外移民(1970-01-01 00:00)
- 迟福林:治理通胀需改革突破 改变政府主导型增长(1970-01-01 00:00)
- 司瓦拉马克维什南:政府决策与公众需要不相关令人忧(1970-01-01 00:00)
- 王健:中国的利率太高 不能抑制通胀(1970-01-01 00:00)
- 罗尔夫·凯兹勒:2011-2012德国经济增长会减慢(1970-01-01 00:00)
- 丰田正和:投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1970-01-01 00:00)
- 巴特.范阿克:发达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下降(1970-01-01 00:00)
- 刘遵义:农产品价格抬高CPI(1970-01-01 00:00)
- 谷川史郎:日本经济将在2012年恢复(1970-01-01 00:00)
- 保拉·苏巴齐:2008年危机爆发的要素仍存在(1970-01-01 00:00)
- 肖耿:新兴市场国家利率极低成全球危机之一(1970-01-01 00:00)
- 肖恩·兰道夫:人民币具有双向浮动的条件(1970-01-01 00:00)
- 厉以宁批评紧缩政策过头 称存引发滞涨可能(1970-01-01 00:00)
- 巴特·范阿克: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下降(1970-01-01 00:00)
- 肖恩·兰道夫:保证热钱流动的自由性(1970-01-01 00:00)
- 郑新立:中国将成为海外投资主要资金来源国(1970-01-01 00:00)
- 郑新立:十二五进口总规模将达12万亿美元(1970-01-01 00:00)
- 苏曼·贝利:中印可一起推动全球化(1970-01-01 00:00)
- 苏曼·贝利:发达国家支持保护主义 令人失望(1970-01-01 00:00)
- 托马斯·伯恩斯:IMF总裁选举要能均衡反映各方利益(1970-01-01 00:00)
- 亚基宁:能源问题严峻 应建立全球治理重要决策(1970-01-01 00:00)
- 托马斯·伯恩斯:G20首要任务为促进金融稳定(1970-01-01 00:00)
- 薄迈伦:G20应当有三个目标(1970-01-01 00:00)
- 马丁·李斯:G20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两大方面(1970-01-01 00:00)
- 杨元庆:应该加强国际经济权利的改革(1970-01-01 00:00)
- 加德尔斯:中东地区马歇尔计划应引起重视(1970-01-01 00:00)
- 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应分三步走 需15-20年(1970-01-01 00:00)
- 戴相龙:G20应把货币体系改革作为迫切历史使命(1970-01-01 00:00)
- 曲星:国际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1970-01-01 00:00)
- 戴相龙:2015年人民币将成为SDR的重要货币(1970-01-01 00:00)
- 麦金农:中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已达到50%(1970-01-01 00:00)
- 奥兰迪:IMF总裁人选应该考虑发展中国家(1970-01-01 00:00)
- 溥乐伯:通胀致39%的美企对中国信心降低(1970-01-01 00:00)
- 蔡旭:G20应有永久性秘书处指导每年峰会工作(1970-01-01 00:00)
- 范阿克:对创新和科技的投资应有更综合性战略(1970-01-01 00:00)
- 加德尔斯:短期目标或使主要经济体无法紧缩财政(1970-01-01 00:00)
- 黄益平:未来两三年可做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1970-01-01 00:00)
- 何伊兰:OECD不仅是一个智库 也是一个行动组织(1970-01-01 00:00)
- 安德雷斯·艾舍:G20处理系统性危机方面不成功(1970-01-01 00:00)
- 何塞-安东尼奥-罗梅洛: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发言权(1970-01-01 00:00)
- 艾舍:G20在处理系统性危机方面仍有欠缺(1970-01-01 00:00)
- 巴哈塔查亚:治理通胀需做好粮食供求平衡(1970-01-01 00:00)
- 濑口清之:未来十年中国将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1970-01-01 00:00)
- 魏建国: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电力需求持续较快增长(1970-01-01 00:00)
- 霍道伟:中国高新企业应该走出去(1970-01-01 00:00)
- 木下智夫:中国产业转型由工资提高推高(1970-01-01 00:00)
- 霍道伟:应加深中外企业合作(1970-01-01 00:00)
- 卢中原:变革要求智库把独立性与包容性更好结合(1970-01-01 00:00)
- 罗兰-威斯本:进行垂直整合 为客户提供最好产品(1970-01-01 00:00)
- 郑新立:中国将成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发动机(1970-01-01 00:00)
- 郑永年:中国财富加速外流 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1970-01-01 00:00)
- 麦金农:热钱流入不完全遵循市场规则(1970-01-01 00:00)
- 卢中原:世界经济治理变革对智库的三点要求(1970-01-01 00:00)
- 木下智夫:工资提高带来中国产业转型(1970-01-01 00:00)
- 陈锦亚:中国铝产量达1900万吨(1970-01-01 00:00)
- 钱大群:中国会成为科技创新的赢家(1970-01-01 00:00)
- 赵白鸽:人口发展还需智库有效设计(1970-01-01 00:00)
- 钱果丰:当前全球的资本流动遇到挑战(1970-01-01 00:00)
- 李东升:分享TCL经营战略模型 打造全球产业链(1970-01-01 00:00)
- 田中伸男:中国石油需求将在2020年达到顶峰(1970-01-01 00:00)
- 赛义德:建立新规则引进新角色治理全球经济(1970-01-01 00:00)
- 基辛格: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价格是未来巨大挑战(1970-01-01 00:00)
- IMF赛义德:让人民币成为更重要的储备货币(1970-01-01 00:00)
- 托万·哈尔夫:解决能源供应短缺需加强国际合作(1970-01-01 00:00)
- 溥乐伯:反对美国国会制裁中国(1970-01-01 00:00)
- 李书福:安全和环保是沃尔沃的DNA 不能改变(1970-01-01 00:00)
- 贺力平:国际流动资本主要形式为证券资本(1970-01-01 00:00)
- 钱果丰:当前全球的资本流动遇到挑战(1970-01-01 00:00)
- 帕哈德:智库在非洲地区作用受到限制(1970-01-01 00:00)
- 李少义:资源状况与智库在缩小知识差距中的作用(1970-01-01 00:00)
- 马平川:福岛事故不会影响对核电产业的信心(1970-01-01 00:00)
- 郑永年:智库角色是在知行之间搭建双向桥梁(1970-01-01 00:00)
- 薛澜:金砖五国智库发展较快 但仍存在局限(1970-01-01 00:00)
- 安托万-哈尔夫: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好事(1970-01-01 00:00)
- 南杰瑞:政府和智库应联系在一起(1970-01-01 00:00)
- 王辉耀:中国智库应发挥更重要作用(1970-01-01 00:00)
- 蒂莫西·斯通:核能中期来看比天然气还好(1970-01-01 00:00)
- 科勒德克:中国应在文化方面应加大影响力(1970-01-01 00:00)
- 朱宏任:政府应推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970-01-01 00:00)
- 李闽榕:智库和政府应相辅相成(1970-01-01 00:00)
- 罗密欧·奥兰迪:中国品牌知名度在欧美很低(1970-01-01 00:00)
- 马秀红:国际投资环境不平衡 应给予客观评判(1970-01-01 00:00)
- 丰田正和:总结福岛事故五大教训(1970-01-01 00:00)
- 穆罕默德·萨奇布:印度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1970-01-01 00:00)
- 斯蒂芬·辛格: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需减少80%(1970-01-01 00:00)
- 司马拉瓦克维什南:智库应保持独立性(1970-01-01 00:00)
- 朱宏任:政府推荐产业转移要制定出体现区域特点的政策(1970-01-01 00:00)
- 迟福林: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导致投资消费失衡(1970-01-01 00:00)
- 薄迈伦:中国在美国外商直接投资中占66%(1970-01-01 00:00)
- 杨书剑:中小企业成本上升 高税费状态没有改变(1970-01-01 00:00)
- 庞中英:中国智库急需出口全球解决方案(1970-01-01 00:00)
- 王志轩:中国的电力问题是煤电运的问题和矛盾(1970-01-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