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东方:新中国航空工业60年辉煌历程

2009年09月27日 10:19环球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航空工业作为工业之花,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航空工业自1951年4月17日创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大力支援下,肩负着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历史使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58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具备研制生产当代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献身航空的职工队伍,发展了多类型、多用途的飞机、发动机、导弹,开发了数千种民用产品和外贸产品,累计生产了几十种飞机16000多架飞机直升机,发动机近60000台,导弹20000多枚,出口和援赠飞机2300多架(其中出口1300多架),已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装备,大幅度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与国外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从“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我国已跻身于能够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58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历经多次重大变革。

1951年4月17日,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

1951年4月——1952年8月 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1952年8月——1958年2月 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

1958年2月——1960年9月 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

1960年9月——1963年9月 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

1963年9月——1982年4月 第三机械工业部。

1982年4月——1988年4月 航空工业部。

1988年4月——1993年6月 航空航天工业部。

1993年6月——1999年6月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9年7月——2008年5月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2008年5月——2008年11月,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划拨给了中国商飞。5月2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开始进行了重组整合。

2008年11月6日,重组整合后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开始了建立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征程。

58年来,伴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国航空工业也走过了一个不断奋进、铸就辉煌的历程。

迎着抗美援朝的烽火,从航空工业的初创、到第一批骨干企业的建立,从组建最早一批科研院所、到火热的大三线建设、再到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体系的形成,经历了27年的风雨历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时间 “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中,中国航空工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变革中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在走向世界上,实现了从一般性交流合作、技术引进、转包生产、到重大航空产品和整机技术出口、再到作为平等伙伴参与重大航空项目研发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东方到西方、从民用航空到军用航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向世界出口飞机1300多架;6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航空产品的用户国;3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千多人次的外国总统和军政首脑访问过中国航空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00多亿美元。目前,世界上在役的干线飞机中,一半以上有中国生产的零部件。

进入21世纪,中国航空工业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巨大的新跨越。2009年7月8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次申报美国《财富》世界500强并成功入选,以营业收入217.38亿美元、利润5.68亿美元的业绩排名426位,成为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军工企业,并在航空航天与防务板块位居全球第11位。历经58年蝶变,中国航空工业终于站在了与像EADS、波音公司等世界级军工企业同台竞技的新起点上。

中国航空工业58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发展史,是一部不辱使命、强军富民、报国壮威的爱国史。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拼搏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不仅用自己的智慧书写问鼎蓝天的辉煌历史,更用自己的勤奋开启了腾飞世界、与强者同行的光荣与梦想。

一、20世纪近50年:在创业和变革中发展壮大

建国初期,百业待举,国家经济极为困难。然而,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于1951年4月17日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正式宣告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当时,国家组织了对航空工业大规模的重点建设,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年—1957年),国家就投入大量资金,在前苏联的技术支援下,组建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建设了13个重点骨干企业,使航空工业迅速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1954年7月,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在这之后,于1956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飞机;1958年试制成功多用途运输机—运-5飞机和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1959年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歼-6又试制成功。同时,还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制造了初级教练机—初教-6,开始了自行设计的尝试。50年代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历史性的突破,使中国跨入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国家的行列,表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迅速崛起,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六七十年代,中国航空工业进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时期。其间虽然受到“十年动乱”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为提高航空科研能力,广泛吸引海内外航空科技人才,设立了航空研究院和22个航空专业设计所、研究所;根据增强试制生产能力、完善配套的需要,展开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到七十年代后期,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在东北、华北、华东有了比较强的飞机及其配套的生产能力,而且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的“三线”地区建成了能够制造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及其发动机、机载设备的成套生产基地。航空工业布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这一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1965年自行设计的强击机—强-5实现设计定型,转入成批生产;1966年试制成功2倍音速的歼击机—歼-7;1968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歼击机研制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期间,我国战术导弹研制也取得突破性成果。60年代,我国的“劈雳”1号空对空导弹、“红旗”1号、2号地对空导弹、“上游”1号舰对舰导弹等相继试制成功,投入成批生产,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战术导弹的历史。

1978年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此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加快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科技是巨大的生产力,这在航空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要求航空工业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民用飞机和其它民用产品;加快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航空科研起点;积极开展航空产品对外出口。为贯彻这一系列指示,航空工业提出了“科研先行、质量第一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指导思想,确定了飞机“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方针,明确了“在新机研制上有所突破,在民品生产上有所突破,在扩大出口上有所突破”的目标。为此,中国航空工业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军用飞机开展了近40个型号的研制,源源不断地向部队提供了大批航空军事装备;民用飞机开始改变长期发展滞后的局面,进行了20多个型号的研制与改进改型,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非航空产品生产迅速崛起,销售额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先后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形成了工贸结合、技贸结合、沿海与内地结合、进出口结合的新格局,还成立了中国军工部门第一家外贸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到1999年,航空工业拥有员工50多万员工,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拥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34个科研院所,7所高等院校,具有雄厚的航空科研技术实力和较强的试制生产能力,并在许多领域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1999年7月1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成立。两大集团作为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速发展、实现跨越为目标昂首迈进二十一世纪。

二、21世纪前十年:发展的重大跨越

新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航空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富国强军为使命,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军民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取得了辉煌成就。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工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以歼十飞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以“太行”发动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空空、空地导弹实现了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重大特种飞机实现了从无到有,直升机专项研制取得重大成果的一系列历史性跨越,民机产业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机载设备和系统实现了升级换代。总计有几十个型号实现了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批量生产,使我国跻身于能够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

同时,航空工业的经济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销售收入由1999年的384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669亿元,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18%,资产总额由1,155亿元增加到3,178亿元,增长1.75倍,利润总额由-1.32亿元到盈利73亿元。非航空民品和三产增速加快,改革发展亮点纷呈,管理创新大幅推进,资本运作成效显著,改革脱困扎实推进,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集团软实力快速提升,社会影响力持续上升,在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亚丁湾护航、国庆阅兵等国家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fujs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