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开启明星股东时代(3)
转折点
上市之后,华谊兄弟和它的明星股东在发展思路上都发生了变化。华谊兄弟一直有一个“明星双年会”的活动,原来的主要内容就是集合各路明星,“招待客户,展示实力”。
“但是到了2009年,我们觉得这样做是不够的。”胡明说,“我们在观念上有一个变化,我们原来觉得明星很红了,有很多代言广告就行了.但是现在明星成了股东,我们希望他们的形象更正面、更积极,希望出现一个更立体化的明星股东。”
正是基于这种思路的转变,在2009年的明星双年会上,华谊兄弟第一次将年会主题定为“绿色和公益”。
“当冯小刚、李冰冰们介入资本市场后,意味着他们自身的商业价值有了一个可以充分放大的平台,他们的一言一行与自己的利益、与华谊的利益息息相关。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到了一个经营自己的阶段。”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武乘锋表示。
显然,华谊的明星股东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
2009年12月底,李冰冰以世界自然基金会首位全球大使的身份,出席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临行前,李冰冰就准备了印有中国色彩的环保手绢、与气候峰会主题相符的绿色衣服。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特约记者,李冰冰要在第一时间把在哥本哈根的“环保感受”发回到国内。哥本哈根峰会之后,李冰冰被外媒称为“中国环保名片”。
“‘李冰冰’这个品牌到今天到了一个转折点,升级变得尤为重要,我的经纪人纪翔曾经告诉我,我是这个品牌的创始人,而他是这个品牌的CEO,他会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这个品牌。”李冰冰告诉《中国周刊》。
除了经营“李冰冰”这个品牌之外,李冰冰还要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影视投资公司,与自己的东家华谊兄弟进行包括电影、电视剧拍摄等方面的合作。
“我发现其实我们自己能做很多事,甚至是一些专业公关公司的业务。”至于传闻中的公司为什么一直没有浮出水面,李冰冰解释说,“我的团队暂时还没有精力来开拓,随着团队分工的细化,我的经纪领头人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做更宽泛的规划。”
“老板支持我做自己的品牌化影视公司,这也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信任!”李冰冰说。
其实,在哥本哈根峰会之前,李冰冰已经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创建了公益品牌L.O.V.E-有责任的生活,其主要内容为“乐活种树,低碳生活”。
李冰冰的经纪人纪翔表示,“以前,我们对商业代言的理解只是形象合作,停留在浅层次上,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进步,艺人品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成为新阶段的课题。‘有责任的生活’本身一定是商业化运作的,因为要保证其造血机能。”
这样看来,李冰冰及其团队在商业上的设想无疑与从华谊出走的范冰冰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范冰冰在2006年离开华谊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自己做制片人,投拍《麦田》、《胭脂雪》和《金大班》等影视剧,取得了不俗的收益,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范老板”。但是范冰冰方面在得知记者的采访对象包括李冰冰等华谊兄弟的班底后,婉拒了《中国周刊》的采访请求。
对于“品牌经营”的做法,胡明认为“符合华谊上市后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演艺明星到具有公众意义的明星,每一个艺人个体形象的改变汇聚到一起,就是整个华谊形象的改变,在资本市场上,这种改变就意味着财富。”她说。
同时,胡明也承认,“明星已经与华谊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杆大旗
华谊兄弟上市之后,有一次,王中军对媒体说:“上市使得市场更容易看到你、了解你,并优先选择你。到了国际市场这个层面,你发现进账几万美金就是一分钟的事。”
而除了“一分钟几万美金”的进帐之外,对于华谊兄弟而言,更重要的恐怕是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
“我们曾经向马云提起艺人规模扩大的难度,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把个性化的东西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东西个性化,这样企业才能做大。”胡明告诉《中国周刊》,对于当初如何扩大华谊兄弟的规模,曾经成为整个公司的困惑。
现在,这种困惑已然不再存在。
“华谊作为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好比在这个圈子里高高竖起一杆大旗,树立了自己爱才的形象。”司马平邦分析说,“这就像华谊在说,加入吧,现在的股东就是你的明天,干得好你就和冯小刚一样。”
舆论认为,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华谊兄弟的上市极有可能撬动整个行业的人才格局。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武乘锋认为,影视娱乐产业和互联网行业极为相似,最为重要的是人才资源,“这种让明星持股的激励方法,很容易吸引到一些潜在的重量级人物的加入,加速新陈代谢,实现华谊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按照业界人士的判断,当资金充裕、人员充足之后,华谊兄弟要做的就是实现影视娱乐的全产业链,实现文化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风声》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华谊在编剧、导演、演员、制作和发行等方面的能力。华谊兄弟离全产业链只差一步,就是院线。
“我们极力打通影视娱乐的产业链,在影院业务上短期发展目标是在两年内建设6家影院,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在5年内累计建设约15家影院。”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近日公开表示。
其实,早在上市初期,华谊兄弟已经开始在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建设自己的影院。一个中国版的“时代华纳”已在路上。
而在华谊兄弟之后,中影集团、保利博纳的上市计划也已启动。商业的动力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市场化的强大引擎。
“这种强大的商业力量必将催生更多优秀的导演,优秀的演员和优秀的影视文化产品。”司马平邦说,“它可能影响的范围更大。”
“大家都商业化了,那就按照商业逻辑、市场规律办事,有万千股民在关注我的公司,那就不能说我花大价钱投资了一部片子,有关部门一句‘不符合规矩’就一下子给我打回来了。”司马平邦说,“比如,我拍了一部极度刺激的片子,很好很卖座,但这个片子我本来就是拍给成年人看的,无形中就会冲击到现在的审批制度,那么,分级制度是不是也可以很快地推出呢?”
而一位国外投行高管则表示,“如果我是华谊兄弟的券商,我会在招股说明书中写上‘华谊兄弟上市开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市场化的元年’。”
相关专题:
[2010-02-04]华谊兄弟: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之法律意见书
[2010-02-04]华谊兄弟: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10-02-01]华谊兄弟:关于召开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提示性公告
[2010-01-30]华谊兄弟:重大事项公告
[2010-01-29]华谊兄弟:关于网下配售股票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
[2010-01-26]华谊兄弟:关于市场传闻的澄清公告
[2010-02-03]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10-02-03]华谊兄弟: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
[2010-02-03]华谊兄弟今年上10部电影 贺岁档是业绩最大悬念
[2010-02-03]华谊兄弟今年连上10部电影 中小影片可能亏损
[2010-02-03]华谊兄弟今年连上10部电影中小影片可能亏损
[2010-02-02]华谊兄弟开启明星股东时代
[2010-02-02]华谊兄弟状告酷6背后:酷6已购其多部影视剧
[2010-02-02]华谊兄弟状告酷6侵权胜诉 视频业“潜规则”失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