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基金业领袖峰会论坛实录(5)

2009年09月22日 20:34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汪恭彬:我总结一下,总的一点就是未来肯定会有变化。但是每一个老总谈的变化有一些原因。夏总特别提到,他把产品放在第一位,现在市场上有几个意见的讨论,基金公司的规模未来的发展,比如说产品,在合适的时机卖合适的产品,确实它的规模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种刚才田总提到渠道,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有时候你有好的产品,你在合适的时机,但是没有人帮你卖,这个渠道也很重要。公司无非有两种利益,我们在聊的时候,股东的利益,还有客户利益,有些是有矛盾的,股东是要追求商业利益,要求排名,但是客户利益的时候是有矛盾的,我就想问,有的公司侧重产品,有的侧重渠道。这三点,你们怎么看?就是这种策略怎么来评论?田总。

田昆:我是做市场的,刚才几个嘉宾也提到了,这个可以熨平客户心里的预期,过高或者是过低的预期。当然从目前各家基金公司来说,最多的是20多个,短期时间内业绩都没有办法回避,哪家公司解决业绩稳定性和业绩相对来说是占优,我觉得这个是核心的问题。所以我经常做比喻,我们做市场的是一边去安抚客户,或者是降低预期,让他注意风险。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基金经理也是大的教育部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把业绩做好,以保值增值为目的。

徐天舒:我觉得偏重渠道还是偏重投资,很多时候公司运作一段时间以后,你的优势在哪里,你就强化这方面的优势。我们没有什么优势,我们就强化这方面,既然强化这方面的话,所以我们公司整体的运作都非常客户去做,甚至包括我们觉得市场过热的时候,像07年的市场过热,这样做的话,虽然短期内股东利益会受到损害,但是长期里看,有些投资者,毫发无损的离开以后,他会想起,他觉得市场差不多的时候,还会回来。从长期来看,股东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并不矛盾。从公司运作角度来看,至少从我们公司来讲,我们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销售,我们公司也没有债券公司那么大的实力,如果真的给我们2000亿,我还没有能力管好。这样的话,我们希望一步一步把路走稳了,如果真的有机会,我们可以抓住,我们路走稳了,长期来讲是并不矛盾的。现在国内发展实在太快了,我觉得长期也就是五年左右,这方面你前面付出的东西就会得到回报,如果你坚持走自己的路。

汪恭彬:于总,你们当时发指数基金发了9个亿。你们是发的最多的。你们的规模位置可能偏重一些,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于东升:实际上肯定不是这个样子,我们也没想到拉到50亿。我觉得踏踏实实把精力放在具体的工作上,很多东西会水到渠成。我觉得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很多基金管理公司,我觉得应该都是提倡去运作,或者很难去做到取舍的其中之一,而形成特别有独立特色提供的可能性。因为目前中国市场,本身从投资品种相对单一,结构也单一。所以在业绩上,如果你希望在业绩上完全保持一个长期、短期、中期,有时候这种压力之下,会不好。这种长期的心态,会让自己的心走的更好。几项并重核心在于什么?我觉得整个基金行业,我自己认为,还存在基础阶段,我觉得把基础做好,把投资者的教育做好,把客户服务工作做好,把我们专业的投资工作做好,这样很多东西,包括你的平台,包括你的规模,包括你的投资业绩,都会顺水推舟,可能会好一点。我是这样想的。

杜明华:投资业绩渠道以及我们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风险控制和业绩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它们是互补作用。第二个是渠道,好的渠道对一家基金公司发展来说是一个加速器,其次我们认为产品和好的服务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汪恭彬:刚才我记得刘博士在前面演讲里面就提到,中国基金业在金融产品里面是起点最高的。大家还在评论,制度被束阁了。上午带聊的时候就说,一个私募基金在发行的时候,一天发了12个亿,公募基金在做一对一,可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留住更多的基金经理,但是在这一点上,我请问大家,对一对多这种期望吗?据我了解,基金公司对一对多希望高一点,一对多包括的规模大,有些人还要看一下。一对多实际上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来讲,未来很多客户,请夏总交流一下这个话题。

夏洪彬:一对多从监管的角度,现在比较宽松的一面,比起公募基金来说。这个我觉得是基金公司努力发展的方向。至于观察到两个现象,第一个是业绩,我觉得没有数据证明,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比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做的好,在统计上没有看到,统计上认为这是可以确信的。00年我加入做基金,当时在美国也有一个担心,公募基金向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人才的流失会造成公募基金竞争优势的衰减,这种证明是没有依据的,对冲基金红火了几年有垮下去了,大家最近也看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这是我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就是业绩没有一个切实统计上信服的,我谁不比多,这里面还是一个随机过程,第二个是人才流失,我们公募基金会蓬勃发展。

吴志军:一对多我个人觉得只是对人类投资者提供的人类产品,无论是在投资上,还是在激励模式上,有很多区别。所以来讲一对多,未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不好说。

李道斌:一对多业务我这样来理解,在一对多发展之前,我们也有一对一,介于两者之间,客户非常大,一百万到五百万以下非常多,从目前来看也挺受欢迎。第二个,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有业绩报酬方面,还有一些产品是报备制,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业务是非常有前途的。而事实上现在的报表也非常良好。但是未来还取决于其他因素,怎么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投资者和投资利益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有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的话,将来不好处理。第二个就是,因为毕竟投资主体是不一样的,那么对这一类客户的需求,基金公司怎么去挖掘它的需求,因为公募基金作为一个产品,针对大众,那么这一类的产品是针对小众的,在产品创新上,在产品客户需求挖掘上就非常关键,能够注意这两个方面就会发展。

田昆:在北京十亿以上资产的人士有8800人,在上海有7000个人,就是十意义上的资产。我觉得作为一对多来说整个市场比较大。而且中国投资人头一回在享受基金的同时有了分层。这个竞争和这个市场还真的是要看一下,甚至于半年一年之后,甚至于两三年之后的市场大概是怎样的格局?随着整体市场的发展,这个业务需求量是很大的。另外,除了客户服务,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团队。比如说08年,企业年金的管理,而且基本上多数的基金组合都没有问题。我觉得这个是短期内支撑的核心要素。解决投资和投资者心里预期的关系,但是有一个比喻说,基金关注相对收益,投资者关注绝对收益,这个还要看。

徐天舒:首先我是觉得,从我们运作上,市场上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不应该把专户的业绩和公募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从我们来讲,每次我都跟他说,他们那天讲了好多一对一好的事情,首先有一点,万一大牛市的时候,我们的公募基金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可能开始仓位就十和二十,然后我们觉得安全足够厚了,我们才会把仓放的很高。如果单边上扬,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在实际运作当中,是这么做。相对来说一对多还是有优势的,但是股市涨的时候,公募基金有优势。因为它有仓位的限制。第二个,可能有的人觉得一对多业务开展起来,有利于公司留住人才,我们有严格的防火墙,从我来说,我用人的时候,我尽量不用基金经理,我觉得基金经理,就是说它做投资组合,比如说股市大跌的时候,核心经理都预计到股市大跌。对公募基金来说,等到股市有趋势了再进去。从我们来说,我们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对我们公司来说,我们非常看好一对多的前景,看好这个前景,我们不是指望把它的规模做的非常好,因为我们觉得一对多切合了我们的理念,我们尽可能把它做好。第二点,这样的话,在市场过热的时候,我们可以停发产品。等到市场相对紧的时候,我们再推产品,这样尽可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是这么看的。

于东升:我觉得一对多这项业务,从去年批准以来,今年推出一对多,我觉得市场是差异化服务高端的客户。就是差异化去服务,从最早出发,心态就会放的比较平,不会希望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规模做的非常大,而是应该想,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怎么样把中高端的客户,通过差异化的产品,通过更加鼓励的一支团队做的更加深入和细致。第二点一对多业务的诞生,对基金公司有一个挑战,它可能挑战基金公司几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客户服务能力,因为以前更多的是基于客户经理和投资者的服务方式,怎么样对终端、高端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这是对公司整理的管理和业务流程,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大家也提到,风险控制方面,怎么样有效的建立,并且在执行过程当中严格的执行防火墙的制度。在激励机制上,现在很多投资者比较关注,因为基金经理会受到很高的收益,专户的业绩提升,基金经理没有任何的工资收入。第三点,这个产品是和市场的公募基金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公募基金和现在专户产品的灵活配置,会让我们体现出很大的一个优势,另外一方面,在追求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角度来说,刚才田总也提到,我觉得一定是这样,专户产品在绝对收益方面,一定要体现出它的优势,仓位限制,实际上也是双刃剑,有可能把握市场时机不好的话,反而成为弱势,如果这个通过一两年的时间,我对专户的判断,近期会有一个热的时间,但之后会比较快,会相对平静的状态,然后后面根据自己修炼内容的差异,从而出现一个现象。

杜明华:因为我们是比较新的公司,我们还没有做专户这个业务。

汪恭彬:我记得刚才夏总那句话非常有意思。公募基金经理如果流失的话,就随他去吧!老百姓的钱练了几年之后,就离开这个行业,创造自己的财富。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说我发现私募的基金经理比公募要简单多了,要轻松。公募基金经理,每天早上都要看美国的股指,你要看各种股指和大宗商品的指数,很辛苦,你要知道。私募的话没有那么麻烦,看不清就抛了就行了,而且还能赚很多钱。

汪恭彬:最后一个问题,每一个在座的老总,都在想,我们的基金公司为与众不同吗?我们公司和其他公司有什么不同点?你们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一定会想方设法灌输这种理念,你要选择我,或者是选择它,你的理由在哪里?我就想问你觉得你品牌的差异性在哪里?你的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不同点在哪里?

吴志军:华夏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市场上受人尊重的,有影响力的公司,这一点我觉得应该说十年来,是华夏一直不断努力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非常关注华夏的品牌,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觉得这个品牌已经深入到,华夏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万多人的力量,我刚才说的诚信,回报投资者,这些东西都构成品牌的内涵。所以我觉得给他一个明确的意义就是,不如实际的踏踏实实做事情,这样对我们投资者更有意义,因为品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就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这是需要慢慢积累的。谢谢大家!

李道斌:这个问题提的非常难以回答,经常说一句话,远见即稳健,我们还是希望稳健。像我们公司跟德意志香港亚太区部分的投资业务收过来了,国际化是我们自己认为,刚才我说的战略布局这一块,就是国际市场对我们来讲,能够为客户,赚到更好的收益,分散投资风险。我们会塑造这种稳健,我们要建立一个全天候的机制,能够处处想到一个远见的概念,能够跟客户利益接起来,比如说国际业务,再比如说投资方面的安排,能够跟客户利益结合起来,我们就能为我们客户创造更多的收益,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把品牌树立起来呢?这是我们追寻的,因为这个品牌的确是一个过程。谢谢!

田昆:做投资价值发现者是博时基金的理念。就现在目前行业来说,是投资的问题。06年到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可能是国内基金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我们现在有成长组、混合组,现在也有像顾问投资团队,也有相应的另类投资组,现在又成立了一个ETF小组,不管什么样的团队投资需求,我们这个小组都有相应的基金经理相应的产品为大家提供,在投资上的探索,在业内还是得到认可的。我觉得这不够,我今天在琢磨理财周报这四个字,我们这四个字是特别形象的诠释,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第二个周报,每周要说一次。每周正好。最后落到的字是报字,基金公司一定要主动去报道。投资经理一定要会报告,做了可不行,还要说出来。像博时做到博时基金大学,有300多场。从去年我们搞了一个十周年百城市,千网点的活动,你不是不来吗?我们上门跟你沟通。从08年到现在销售也特别好。今年就是投资中国,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博时的理念是投资价值发现者。这个理念通过博时基金经理的不断去实现。

徐天舒:我们兴业全球基金第一个核心是投资业绩,第二个是社会责任,投资业绩刚才讲过一些,社会责任也是我们非常看中的地方,我们去年发了一个社会责任基金,我们的确是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希望过二三十年大家再来看兴业全球基金,可能看这个基金数目也不是很多,可能就是二三十个基金,但是各个都是精品,而且这个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很多,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于东升:这些年来看,我们一直在提倡价值观和文化,理财周报要成为一个有新闻理想和追求的这样一家媒体,我想从业务层面,从操作层面,有时候这种差异并不是能够很长期的,但是从精神层面这种差异,可能会让你能够坚持很久,而且能让你这种坚持是很持续的。我们希望能够长期投资,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从我们的文化来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激情团队这样一个公司核心的价值观。我们在业务活动当中,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非常浮躁,每天都有很多变化的市场当中,让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工作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怎么样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我觉得简单是很重要的。简单快乐的去投资,简单快乐的去开展业务活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形成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同事,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快乐的状态,可能是我们能够致力于有些差异的东西。

杜明华:对于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来看,我们觉得风险控制就是我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夏洪彬:我们两方面来看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我们有渠道优势,要充分利用,毫无疑问。我们公司从前四年战略里面,很清晰的一点就是不断的发展产品线,我们公司在追老牌基金公司,我们在未来找到自己的一个发展点就是说,怎么和老公司差距方面,我们公司在投资方面,是我们一个重点,比如说大家都提到了ETF基金的发展,目前来看,除了有一家公司有两个以外,我们公司还刚刚发行了一股,这个是有发展的处女地,对这块我们是有信心的,能够在这一块土地上和老基金公司共同发展。谢谢!

汪恭彬:非常感谢几位老总的交流,几位都是中国基金行业的领袖,特别的感谢大家到今天这个场合,星河湾在上海已经卖到五万一平米,今天我们在北京的星河湾,像星河湾这样的业主,都是我们的持有人,我也特别感谢各位老总,为持有人服务,也希望像09年这样,就是要超出预期,我们在年初的也没想到这样,结果发现业绩越来越好,每年都会超过一些,各位领袖有更多的影响,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未来。谢谢大家!祝大家节日快乐。

梅波:一场思想的盛宴。我们今天的话题从信托的基本关键词开始,到成长才是硬道理,从投资行为异化,以及投资行为简单化的批判,到创新的根本就是带来价值等等观点,我们认识到理财市场已经进入创新阶段,基金管理市场更是如此。你的品牌塑造能力,你的研发能力,你的销售能力,都会对公司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创造性成长将会成为一个时期的主题词。人人都有机会,家家都有领袖。如论坛开始我说的,中国基金业领袖峰会是这个行业的高端对话平台,它表达中国当今基金业最高端的智慧,它代表中国基金业最先进的生产力,它寻找中国基金业最坚实有效的推动力量,今天的论坛就到此结束,我们期待着明年再见。下面就进入我们茶歇时间,之后就进入我们的颁奖典礼。(会议结束)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相关专题:

2009中国最受尊敬基金公司评选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chenwei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