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中国-2009高层论坛9月17日下午实录

2009年09月17日 18:42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9月16至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直播。

主持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各位来宾,下午的会议开始,第一位演讲者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主任蒋林涛先生来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电信全业务、三网融合与下一代网”。

蒋林涛:谢谢陈主任,我演讲的题目是“电信全业务、三网融合与下一代网”。从这次通信展也可以看到一个热点,三网融合会成为热点。我们对这点为什么这么重视?

固定和全业务就是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形成的全业务,固定和移动在技术上本身是同源的,并没有很大的技术上的差异。目前来讲,移动通讯是在固定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管目前的手机移动网还是移动IP也好,但是在固定网上增加三个满快,一是用户的注册地,他有一个注册数据库;二是访问地数据库,这不是必选的,是为了计费;三是用户信用论证和授权,它放在哪一层哪一层就有这个功能。电话放在应用层里,Mobile IP放在访问层里。固定和移动本身是定位是非常模糊的,说全业务,其实固定和移动边缘是很模糊的,并不是有那么清晰的边缘。

从电话的例子来看,它本身就是比较模糊的,比如固定电话,大家认为固定无绳还是固定电话的延伸,那么小灵通到底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以前不能跨越城市通话,后来它跨越城市也可以通话。很大一部分技术方面它是同源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二代移动通信和三代移动通信最大的区别是数据速率问题,到目前为止三代通信语音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最主要的区别是在数据速率上提高了。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起来以后,移动的数据业务就发展比较快了,前段时间移动很多业务是因为速率不够,数据业务很难发展起来。

为什么要全业务运营呢?固定和移动本身是有互补性的,原来有一个错误的说法,移动会替代固定,其实这个事儿永远不会发生,什么场合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简单工作的方式情况下,移动替代固定是可能的。比如电话,不管用移动电话还是固定电话,接收到的信号是差不多的,固定电话质量远远好于移动电话。固定和移动有一个差距是永远的,在任何一个时期,固定通信速率大概是移动通信的10倍。看以前、现在和预测未来,固定速率永远高于移动速率。将来移动会有移动使用的地方,固定会有固定使用的地方,移动很灵活,固定也有它必须拥有的业务情况,这就是移动为什么搞全业务的问题。

三网融合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三网融合,实际上也确实有三个网,已经很明显了,电信有一个电信网NGN,互联网有一个下一代互联网NGI,广播电视游NGB。我们为什么老谈三网融合?以前三网的服务能力和业务内容不是趋同的,是有区别的,电话技术是TDM技术,模拟电视是模拟电视技术,互联网是分组技术。广电网现在也在走向融合化,技术趋同了。服务对象、服务能力、技术需求所有都是都在驱动,融合是必然的事儿。

接入网网络能力方面,广电接入网和电信接入网两者的能力是集成和同质的,但核心网以后的核心是互补的。广电做的NGB相当于与电信同质竞争,对未来发展不是很有利。目前的核心网是互补的,作为接入网实际上是竞争的。因为有业务驱动,和技术驱动,形成三网融。

全业务运营,移动和固定要融合起来,三网融合要把三网融合起来,融合起来网络往哪里走。

下一代网的技术发展方向

现在有很多声音在说另外的话。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在近期可看到的一个时间之内,未来的方向一定是以分组数据为核心技术的,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光通信传输能力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声音说,分组交换技术走向了全IP以后,IP网的安全性、服务质量等有很多问题产生以后,闷热十几年以来都来解决IP的问题,IP的问题依然存在,回过头能不能还回到分组交换里,给一个波是不是就能把安全性、服务质量得以改善?

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不可能改变,在近期可以看到的未来,未来的技术恐怕还是数据分组技术,这个技术定下来以后,后面很多话又可以说了,如果两种技术摇摆,后面很多东西无法说清。

现在的业务是一种定传速率的,多媒体业务是变传素的,从短信很小的量到高清视频和超高清视频是极大的通信量,这么大跨度的资源,在网络里动态调度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这个技术。现在有一个说话,给一个最大贷款,前段时间到也门开会,谈到环境保护问题,现在大型的路由器耗电很厉害,很多东西都放到核电站边上,资源上的原因不能以峰值数的速度给别人。同时一个带宽往往由几百个人连接,我们上网可能同时打几十个网页,连接几十个外端的服务器,目前除了分组技术以外,还找不到比这个技术更好的技术。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不用怎么做改变,也不用找另外认为有更好的网络。

IPv6和下一代网

IPv6到底有多大好处?现在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一,说实在的,搞IPv6的人都不一定能讲清楚,但IPv4的地址不够了,地址要在一两年之内分配完,除了IPv4之外,还有IPv6能做下去,所以IPv6是不得不干的事儿。如果IPv6有一点元件,地址不是24BT,而是48BT的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32BT的地址马上耗尽,所以IPv6必须搞。

目前IPv6在全世界发展并不顺利,因为IPv6和IPv4完全不兼容,它付出了革命性的代价,但换不来革命性的回报,能力没有提高。

第二,技术上的问题,到目前没有解决IPv4和IPv6的过渡问题。现在全世界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以前的存量业务和现在的增量业务还没有解决,这对运营商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三,以前也有领导问过我,说中国的IPv6有多少机会,我的回答是中国的IPv6没有多少机会,因为IPv6标准基本做得差不多了,标准基本做成的情况下,得到的话语权很难,目前只有修改标准部分。所以,造成现在的状况就是IPv6不得不用,但也不是很好用,对运营商来说很困惑。有很多人说我反对IPv6,我说IPv6不得不用,但IPv6现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实际上是很影响IPv6的使用的。

IPv6是IPv4的演进,有人说IPv6是IPv4的改良是贬义词,我就说改进吧,实际上IPv6就是从IPv4改进过来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这对我们国内来说要考虑两个:一是IPv6要不要做?我认为要做,教育科研网做得不错,我们应该鼓励教育科研网继续做好。二是运营商走的过程中要考虑投入和产出怎么样,未来到底怎么解决问题?要不要走新路?我认为中国应该走新路。

IP网分组数据网已经存在,一条路在现有的网络上进行改动,但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几年了,试图对IP网络进行改造,但看到的节目大家有目共睹,有很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目前全世界都在找革命性的技术,包括美国的Gini,他不是找目标网,而是为目标网找一个平台。这是很好的一条思路。我在“十二五”计划里还提到可以尝试发展目标网。

我有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IP改良型技术路线可以开始,因为IP网是不面向连接,但现在我们所做的改动都是面向连接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不能持续下去,把相反的东西进行改变,能不能走得下去。十几年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条路走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依然存在安全性、可扩展性问题。目前IPv4网的可扩展性非常大,扩展性问题变得很大的问题,安全性当然也存在。IP网络对资源的占用问题很大。我看到国内好几家在搞革命性的东西,其实很多竞争不亚于国外,国内在下一代网易上应该可以取得更重大的突破,而不仅仅是改良型的路线。改良型的路线还可以继续走,我们使用一套人马继续去走也没有问题,但我个人认为有可能走不通。

现在国家也在重视这个事儿,走创新的路,下一代网发展中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除了改动已有的路之外,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回去琢磨琢磨,怎么进行创新,使国内具有更大的技术话语权。

谢谢大家!

主持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谢谢蒋总,里面讲到了很多信息通信网络下一步的发展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点出的一些问题是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里面或者要面临的,或者要思考的,或者要真正解决的一些关键性思路和看法,因此,详细的情况他点的也很清楚,希望强调创新,甚至在网络架构上彻底创新。三网融合也认为是必然,我认为也是,移动和固定属于同源,之所以发生三个运营商的执照一起发放,可以说移动占据了优势,引起市场上实际的争执。固网和移动拉在一起,固定和宽带都向移动发展是很好的思路。希望我们大家有更多的思路,一起来把中国下一代通信网络做好。

下面也是关于ICT直接发展方向的探讨,有请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赵慧玲副院长进行“ICT发展的探讨”演讲!

赵慧玲: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对ICT发展的思路和探讨,包括ICC发展总体趋势和ICT 3G应用和行业应用的案例。

全球ICT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们觉得融合是未来发展的特征,特别是信息的共享,数字化的信息通信,是未来ICT发展的总体趋势,大家也知道,全球主要厂商,特别是在信息领域里这些计算机巨头,像Google、Microsoft、Apple推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云计算的概念,来提出新型在信息领域里的商业模式和新型信息服务。对于ICT业务发展,我们作为运营商,从原来网络管道的提供者也正在向综合信息服务的方向进行转型,所以,目前我们不仅提供基础网络,提供丰富多彩的通信业务,同时也在向ICT整体服务进行转型。

中国电信业正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整体的ICT产品和服务。

我们面对三大客户群,一是政府企业客户,二是家庭客户,三是个人客户,我们提供ICT相应的服务。比如家庭客户,我们提出了“我的E家”,在这下面我们有很多医疗、安保、社区和个人客户,基于3G的业务和应用,对于政企客户,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行业应用,视频、位置服务等等。对于整个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我们这儿列出了整体的情况,特别是与互联网的融合,门户的集成,移动网络和固定融合,以及整个协同通信和将来视频高清化等等特点,都会在各个领域提供这样的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融合的角度体现在终端,集成的、可视化、固定移动融合的终端可以给带来无限的客户体验,成为将来总体的发展趋势。

我们觉得整个企业用户在IT应用的需求有两个特征:一是个性化,因为不同的行业应用和信息服务还是不太一样的;二是协同化,每一个行业包括政企客户不是独立地需要某一种信息服务,而是需要多种通信协同在一起,多种业务协同在一起的通信。

从整个信息化来讲,我们认为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价值,我们也做了分析和比较,总体来讲,信息化最主要的是优化企业的信息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有更好的信息服务以后,能够更有资金投入到整个企业创新中去,来带来更多的企业效益。

从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包括3G互联网手机概念在整个IT应用中,特别是对政企客户,无线带宽,对讲,移动视频、移动办公视频监控等很多应用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率。这种高效的体验体现在一是对政企客户随时随地办公,移动的信息应用,方便的信息终端提高能提高办公效率。

我们提出一个协同应用,主要的场景是公文处理,在休假或者途中可以直接通过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来进行办公处理,或者在海外,在不同的场景下发送邮件,和其它的同事进行通信,这样可以提高办公效率,这是国际统一通信,国际上叫IC,是一个有效的通信手段。

我们可以进行移动客户端和PC客户端,同时我们可以用Web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话音,也能提供短信和即时消息。刚才我在展会上也看了一下有关业务展示也挺多的,充分体现了协同和融合的广泛需求。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我今天也看到有很多这样的产品在展示,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和会议沟通,这也是非常好的业务应用。我们还有帮助企业提供即时通信,销售的能力,包括库存、定货、配送等等移动行业的应用。比如用手机终端实现车辆定位,进行及时的任务调度,信息查询等行业应用。

现在大家对环保非常得重视,在整个环境监控上,包括移动执法,监测一些数据,自动的报警,环保数据的查询等等,我们也提出了“环保e通”,也是基于3G业务的能力,结合网络宽带能力也提供了这样的综合解决方案。

整个ICT服务还是遍布在各个行业,比如像政府智能交通的案例,这也是一个具体城市的交通,包括智能调度,驾驶路线,停车诱导等等,提供安全可达的信息服务。从ICT业务服务和信息服务来讲,中国电信业具备了专业化、定制化咨询服务能力,这张胶片给出了中电领航(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专门提供ICT信息咨询的专业化公司,也是中国电信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也是把中国电信多年的专业化、定制化的网络咨询服务经验提供给这些公司。

目前这个公司已经开展的业务服务,有一些成功案例,特别是在湖南的信息化,制药领域、智能交通领域、无线城市规划、油田等等,中国电信外部客户、行业客户、国有大型企业(金融、能源、医疗、制药)方面都积累了经验,中电领航也开展了ICT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包含政府、产业、交通、旅游医药,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优化咨询,运营管理体系咨询,同时对网络上,我们主要进行网络规划,网络评估、呼叫中心,包括安全管理、容灾备份以及运费服务整体体系的信息化咨询服务。

我们在整个ICT服务领域结合第三代移动通讯进行了探索,结合行业应用能力、政府和行业服务的把握与支持,提供了很多这样的业务。

在整个ICT发展中,我们对未来网络发展、行业应用发展,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和行业应用的发展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最后想对中国电信ICT咨询公司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也积极想为整个行业应用和信息化服务做出我们的贡献。我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相关专题:

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dinghl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