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和中国PE发展论坛实录(3)
廖理:随着国内PE和VC的发展,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热议,请曹司长谈谈这个行业到底应该不应该管?刚才大卫·鲁宾斯坦先生讲到有限的监管,但是也讲到政府监管的力度好象在加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曹文炼:中国VC和PE发展到今天,由于中国特殊国情,以及中国文化和法律背景,中国现在的PE和VC管理人叫GP,跟凯雷相比有不同特点及国外基本上是几个有经验的人合组织,有管理经验,有风险经验,有融资本领等等,有的有强大的政府工作背景,中国为什么不一样呢?赵总背靠联想,这跟中国的特殊制度环境、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系,由此讨论到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监管状况,审批制也好,备案制也好,为什么搞PE试点的时候需要审批呢?因为市场上还没有被大家认可的人合的管理团队,而是市场中有名的领先机构,或者是我们的信托公司,他们想做PE,他们的人员又不能自己出来,背靠这个机构做PE,所以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许可,这样就好理解了,不是我们想要监管他,而是为了培育这个市场,在中国特殊情况下要让一项金融产品或者投资产品变成现实总是要有一定程序,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下一步监管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呢?我还是以创业投资为例,对VC的管理,我们在历史上曾经对VC是当做金融机构严格管理的,是由人民银行审批的,1985年批准成立中国创业投资公司,1998年全国政协提出1号提案,发展风险投资提案,我很有幸成为这项提案的主办人,我协调十几个部门共同讨论,结果大家认为VC就是投资机构,并不是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那时候打破了界限,VC变得不需要审批,变成根据公司法可以自行设立的机构,2002年、2003年VC市场有点乱,第一次创业板出来之前成立好多VC,乱投资,机构创业板又没有出来,有的炒钞票,有的搞房地产,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对VC市场进行适度的规范,我们搞了十部委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根据这个办法我们实行两级备案制管理。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发展初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得有适度的监管,但是也不能严格监管,怎么掌握度,那就是政府部门跟市场人士互动的结果,在制订法规和办法每个过程中我们都很注意吸收行业的意见,包括赵总,赵总也是北京股权基金协会的执行会长,多次听取他们的意见,现在关于PE的法规也正在制订过程中间,这个办法如果能够出来,希望是比较适度的监管,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办法。
大卫·鲁宾斯坦:1991年时候大家提出新兴国家的概念,1993年时候只有13个国家被纳入新兴市场,现在有很多国家都被认为是新兴市场,私募股权也是一个应该被淘汰的概念,谈到PE,有很多公司都不是私营公司,私募股权这个概念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是不太合适的一个名字,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转型,现在我们PE所做的工作是帮助公司变得更加的有效率,帮助公司提高利润率,我们谈到PE,我们不应该仅仅考虑来自于美国和欧洲的私募股权,实际上现在的PE是改变公司的一种股权。
廖理: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海外并购,我们都知道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日本在日元升值过程中尽量了大量的海外并购,中间有很多很多失败的教训和案例,曾强先生,您对这些失败的教训和案例是怎么看的呢?
曾强:每一个新兴市场发起之后都会有一些海外扩张的冲动,我们的邻居日本富起来的时候,曾经冲动的购买了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也冲动的买了好莱坞很多媒体公司,买洛克菲勒中心,如果今天还留在这里,他将赚很多钱,但是他提早赔血本无归的卖了。这两个案例都说明在日本海外并购当中,基本上都叫做现金的买卖,买卖当中有三个层次:一个现金的买卖,一个管理的买卖,还有一个水平的买卖,中国在海外并购当中,我们不应该仅仅花钱买一个东西,要想成功,应该管理一个东西,中国在境外并购当中,未来最大的风险就是如何用美国思维管理美国企业、用意大利思维管理意大利企业。第二有没有横跨不同地域、不过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的因素,比如工会的力量,比如人员的力量,大概70%的并购现在是失败的,如果跨国并购的话,可能还超过70%,未来中国要做海外并购,最重要的是把非经济因素考虑进去,特别是文化、人员,还有以夷制夷的管理。
大卫·鲁宾斯坦:中国的情况和日本非常不一样,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新兴市场是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后来日本又成为了最成功的市场,这是二战以后,中国在2030年或者2035年会成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情况和日本的情况不一样,日本开始做海外收购时候国内市场非常小,资金也非常有限,他的国内市场太有限,他只有在海外进行开拓,中国在海外收购有时候是不必要的,因为中国国内市场非常大,中国有很大的外汇储备,中国面临很大的通胀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必须把钱花到国外去,如果中国进行收购,就应该非常审慎。中国应该成为全球范围内很大的投资国,像美国一样,应该在世界各个地方进行投资。
廖理:今天的中国和当今的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相同地方,比如本币都在升值,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海外并购失败的经验,我们也想听听赵总的看法。
赵令欢:我在美国做了15年,回到国内就看联想收购IBM,最重要的投资模式之一就是跨境收购,中国企业必须走向国际市场,没有什么不确定性,另外一个也没有什么不确定性,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劣势多于成功者,大部分会失败,但是不会阻止大部分要尝试。有几件事特别重要:第一动机要纯,为了冲动不能做,为了虚名不能做,为了在纽约买一栋大楼然后到中南海说我是国际公司这种事不能做;返过来如果在中国你是大企业,你面临着挑战,你不走出去五您之后就会被挤压甚至死亡,如果看到这一点,现在很可能是好机会,经济危机是更好机会,别人冷你稍微暖和一点,所以动机要纯。第二点,一定要准备好,我们特别支持我们的企业有朝一日走向国际化,但是我们一般都建议这些企业先把中国这个根据地占住,中国在今后十年是世界上最大、成长最快的市场,而中国的企业做自己的本土市场比任何其他外国企业都有优势,不管是土的还是洋的,如果在中国市场都排不到主要地位,想到国外变成大企业,是自己骗自己,一定在中国土地上把自己养的膘肥体壮,然后再去做。另外一定要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巧,不行要请别人帮忙。而且要很成熟,一般做这种事情犯错误都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分的听信了投行的建议,过低的估计了对方的困难,所以要准备好,准备好的最好方法是自己的根据地要稳,要膘肥体壮,要知道不管计划的都好都有可能失败,你失败的起才能做。
大卫·鲁宾斯坦:说到这点,我同意赵总的观点,要避免海外投资或者收购的失败的办法是你必须尝试,如果不投资的话,你当然也不会失败,但是我建议中国企业还是应该做一些海外的投资或者并购,对于缓解中国外资储备的压力也是有帮助的,不管是私募基金,还是非私募基金,做海外投资应该说也是避免错误的最好办法。当然了,我们也有些企业是遇到了困难,美国公司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中国企业也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我同意你的观点,首先应该做好国内市场,然后再到海外去,如果已经把国内市场做的比较好了,他们应该做一些尝试。
曾强:我同意您的观点,纽约应该是全球做资产并购最好的地点,现在纽约绝大多数的基金公司并没有足够的现金,中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我们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才,现在我们可以建立一座桥梁,把美国专业知识和中国的钱联系起来,做一些全球的整合,当然了,可能是这样的,但是美国专业知识可能要卖很多钱的。
廖理:今天在座很多都是同学,也有很多同学知道我从事PE、VC的研究,很多同学问我,如果想进入这样一个行业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台湾?今天几位嘉宾既有海内外PE的领导、创始人,又有监管部门的领导,又有从事跟PE有关的投行的校友,我们想请他们每个人都谈谈,如果我们同学将来想进入PE这样一个行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和基本素质?
大卫·鲁宾斯坦:首先非常高的智慧和天资是很重要的,首先你必须非常聪明,这是必须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有帮助的;第二,你工作要非常的努力,你必须不介意牺牲自己的周末或者假期,这是资本主义整个系统运作的原则,因此,你必须能够与人很好的大较多,总的来说你必须有说服别人的能力;你必须有能力了解金融数据、金融信息的情况;最好要有一种天然的本能或者知觉,对所有学生来说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商学院的教育背景。另外,你还应该有一种思想准备,最开始要同零开始,要认真的向别人学习。要认识到PE是全球性的业务,如果你要在PE这个行业取得成功,你必须要对各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了解,所有公司其实现在在全球化过程中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你必须要对全球经济有一个了解,而且你要愿意在全球各个国家之间进行旅行,有这样的全球的世界观的话对于你的业务将是有帮助的。
曾强:我有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你是否有勇气,这是勇敢者的运动,你可能要拿别人的钱投另外一个有前景的企业,同时还要让它变成挣钱的,每个企业都是一个木桶,由于品牌、由于管理、由于现金流、由于技术或者由于市场,某一个半会缺掉,你愿意不愿意用你的钱把它补上,同时打一个赌,我认为勇气非常关键,眼光和勇气。第二,你的商业模式,我认为要想做一个比较成功的PE,商业模式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你能不能可持续的增长,巨大的市场,而且是盈利性的。最后一个建议,做这样的企业,可能不是一个人的英雄时代,可能是一个团队,能不能形成很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文化也非常重要。
曹文炼:我补充一个故事,我听一个PE老总跟他讲他手下有一个名牌大学刚毕业的研究生跟着他做一个项目,他见这个老总以后,他就把那个大学生留下来了,说什么老总同意给我们股权了你就回来,他一下在新疆呆了四个月才办成这个事,做这个行业要有坚韧不拔的耐心。
廖理:时间过的很快,这场论坛到此结束,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感谢所有嘉宾精彩的发言!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dingh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