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主题演讲部分全文实录(3)
主持人(李雨菲):谢谢何主任的演讲,确实正像何主任讲的那样,低碳经济和碳金融这样一个概念能够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为此而作出努力,我想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主流媒体有扩大宣传和不断引导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的。当然正如此,中央电视台也会像何主任提出的理念一样,做到绿色宣传、绿色广告,我们自己也要实现低碳发展。
接下来请出的嘉宾是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先生发言。
吴忠泽:尊敬的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革命和中国碳金融之路。我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深化科技金融的合作,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谈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当前为了应对能源供应的转型和减缓全球气候的变化,发展低碳能源、推广节能减排机制,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低碳技术是继网络技术、生物技术之后又一重大技术。以低碳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今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的竞争,将围绕着向低碳经济转型展开。谁掌握了“低碳经济”的先机,制定了低碳经济的标准,并且成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谁将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最近美国政府已经成立把开发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作为其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经济、扩大就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方向和重要抓手。
奥巴马在地球日演讲中提出,谁掌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时代的佼佼者。他要求美国开发一个能源开发的大国,美国的新能源计划包括如何应对清洁能源的变化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减排等方面,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欧盟也不例外。欧盟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向低碳经济,要计划启动三大行动计划:一是绿色汽车,二是低能耗建筑,三是未来的工厂。大力发展低碳绿色技术。
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来发展绿色经济,要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俄罗斯的经济重点也已经转向知识产业和新技术产业,将重点放在纳米、能源和环境技术产业。
日本出台了《国家能源新战略》、《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从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的多样化等6个方面来推进新能源战略”。重点发展太阳能和核能等低碳的路子。去年紧接着出台了数字政府创新计划,来促进绿色和资源新兴产业的发展。
韩国,2008年9月,他们实施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确立了以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创造新的怎长动力和就业机会的国家发展新模式。
显然,从长远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替代能源的兴起将逐渐改变地缘政治的格局,能源和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博弈的新的焦点。
为此,我们必须要紧紧地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谋求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尽快形成长远竞争优势。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点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新节能技术、核能技术、节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在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重点的行业和重点的领域要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开发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推动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跨越式发展。
近两年来,科技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启动实施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金太阳”光伏发电等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联合铁道部开展“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等一批科技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产业的振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业务,为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国际经验表明,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金融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企业创新的机制,只有金融支持及时更紧,科技创新才能持续。
第一,金融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需要不同性质的资金予以匹配。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可以引导金融资本大幅度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突破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第二,金融可以对科技项目实施情况发挥督促作用。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规范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和提升诚信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提高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绩效。
第三,金融是检验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重要手段。一项成果能否取得成功,金融资本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联动就能形成一整套发现和筛选项目机制。那些完全依赖于政府资金,而没有金融资本参与的项目是很难走向市场取得成功的。
另一方面,金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这是因为:
第一,科技创新为金融创新开阔了空间。比如美国的硅谷,由于科技密切的推进,推动了硅谷银行和纳斯达克指,我们国家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开创创业板和股指期货提供了支撑。
第二,科技创新为金融资本提供了优质的投资对象。科技创新是新成果、新企业和新产业的摇篮。大量的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出现和快速发展,为金融资本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第三,科技创新为金融自身的安全和提高效率提供了支持。近几年来,在科技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技、金融的政策体系与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设,科技金融合作的模式在不断的创新。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日益紧密,科技与金融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性企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银行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的模式,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全国不少的省市已经初步的构建起5+2科技金融体系框架,这个5就是创业风险投资、商业银行信贷、担保、科技企业上市、科技保险等五类科技金融服务。2是指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信誉体系平台这两个大的基础平台。
积极的建立投资联动机制和股权投资发展,比如说国家开发银行依托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进行项目的推介、评审和管理。农发行新设了科技贷款的业务;中国银行推广了信贷工厂的模式来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推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这样一些技术创新。光大银行推行了模式化的公司,积极打造碳金融的产品。
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450亿元,贷款余额970亿元,支持了TDSCDMA、大飞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的科技项目的融资。工商银行对1184个高科技项目发放贷款1473亿元,支持了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的低碳产业化。
在第二方面,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它不仅扩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改善了融资的环境,而且优化了科技的治理结构和优化配置。加快新兴产业和发展低碳经济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科技企业已经达到了200多家,占的比例超过了60%。在创业板上市的66家企业中,有58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板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的平台。2008年科技产业增值家占全部工业增加值4.2%,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到全部商品出口的29.6%。
第三方面,科技创业投资快速发展,支持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截至到2009年我国582家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量已经达到了170亿,实际投资770亿,累计投资6796项,其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战到57%,项目占比56%,有效促进了科技企业的突破。
2007年以来,财政部、科技部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风险补助,投资保障、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多种方式,安排资金6.6个亿,与社会资金发起共设立了14家专业性的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累计吸引了社会资本超过了60亿,全部用于支持初创型的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央财政的带领下,地方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经超过了50家,资金总额超过了245亿元,应该说创业投资扶持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产业化,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芯片产业、第三代移动通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科技金融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能满足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低碳经济的融资需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于科技金融合作的认识还有待于加强。目前以项目为主来支持企业创新产业化的方式,过多地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对于科技金融结合缺乏统筹考虑,难以支撑科技创新的成化。
第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融资体系还需完善。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对促进战略实施的保障,并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但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第三,科技企业融资的观念还亟待转变。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大概16万家,绝大多数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并且缺乏透明度,信用的意识还比较单薄。
第四,科技金融合作的支撑条件还有待于健全。科技金融合作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中介组织的共同参与,尤其需要在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的运作。而目前服务与科技金融合作交流平台、融资平台、终结服务组织等等,发育不健全,作为发挥得不充分,缺乏科技金融合作的试点示范研究和培训的基地,还没有形成一支既懂科技又懂金融,还懂企业的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缺乏能够识别创新、潜在价值的专业机构和人才。直接影响了科技转化为经济的效力。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而深化科技与金融的合作,应该说是实现自主创新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条件。
下面我就保障条件的实现提出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参考。
第一个建议,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
第一,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继续开展金融的创新探索。比如说向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等发放软贷款,用于扩大这些机构的资本金,使他们加大科技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的投资和担保的力度。
二是要引导商业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对于资金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要敢于一定授信的额度,及时提供多种的救助。
三是加快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使它能为本区域的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要充分利用保险机构的保险功能,要创新科技保险险种,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低碳技术的开发提供风险的保障。
五是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财税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制度创新。
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中央财政年度预算。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进到创业投资当中,引导更多的创投资金投资于早期的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二是要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代偿机制。在充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前提下,要引导银行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三是制定面向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所得税抵扣政策。来降低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
四是要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的实力,增强信誉等级。
第三,开展科技金融的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示范。
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客观上可以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结合和同步增值。但是,不能期望在传统的制度框架和机制下实现,必须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和成长的规律面向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深化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服务的理念、经营的模式和金融工具。
科技部准备会同有关部门,选择一部分科技和金融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地区,比如国家高新区,组织国家科技金融政策和措施的先行先试,开展科技兴农的改革创新的思路。
通过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建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建立面向科技企业的担保体系、信用体系及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通过创业投资、银行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信托、保险、债券等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科技金融的合作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催化低碳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让我们共同携手,全面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借助科技和金融这两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最后祝贺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雨菲):谢谢吴部长,通过吴部长的演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技与金融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当然也要特别感谢吴部长对深化金融和科技合作的建议,让我们理清了思路。最后要请出的这位嘉宾,可以说大家非常熟悉,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老朋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有节目讲述宏观经济、关注社会问题时,都会请这位嘉宾来接受我们的采访,上周三刚和这位嘉宾做过特别节目《楼市新观察》,就近期出台一系列房地产的新政策进行深入解读,由于当时时间有限,他意犹未尽,所以今天会在论坛上继续进行这方面的观点和研究。下面有请国务院参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先生。
夏斌:不光是中国讨论金融和经济形势,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我是搞金融和宏观经济的,上次谈了楼市,,为什么要谈这个事呢?我认为研究分析中国的经济,特别是下半年的经济,楼市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座嘉宾,还有各种投资者都对于房价走势比较关心,中国楼市是中国今年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我愿意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
首先想说的是,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我还是愿意劝各位,分析房地产市场,不要用分析股票市场那样的方法来分析房地产市场。什么意思?首先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也就是我去年一直反复跟媒体宣传的,反思这几十年的房地产发展,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确的调控政策是什么?把房地产变为资产市场,变为资产市场助长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在这方面没有必要学英国和法国,应该学德国模式,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方向,就是应该把它变成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比如支柱产业,是否就不能调控,钢铁行业是支柱产业,支柱行业有发展度的问题。有人说为什么中国人的房子买的人根本挡不住,因为中国的东方文化、家庭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要房子,和西方不一样,是文化决定的还是制度决定的?我认为制度决定文化。在同一个文化下,英、美把房子作为投资,愿意买房。德国不愿意买房,也是一个文化,为什么不愿意买房,还是制度决定的。又有人说刚性需求,今后上海房价有多高,把上海的房价和现在香港比、纽约比是否早着呢?我说这些观点所谓的刚性需求是把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混合在一块儿,我相信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房价随着农村人口越来越减少、城镇化的加快,房价会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但不会像某一个时期的飞涨。有关飞涨,就要调控,因为调控需求就会下来。
还有人对于首付的问题,跨区消费的问题,跨区消费有一个度,美国的次贷危机一定要给我们一个教训,我始终认为,我们在银行首付比例、首付利率的问题,从去年来我一直强调,不应该作为商业银行径向竞争的东西,政府应该统一规定,这是宏观调控的政策。那么怎么定呢?我们也不能把首付问题像加息减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作为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来看待,我们应该鼓励消费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旋律,我们支持老百姓跨区消费、提前消费,这是对的。大家跨区消费同样有一个度,这个度在哪里?政府完全可以根据中国经济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增长的预测,根据增长预期同时判断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由此倒过来推首付是多少。我们在根上要认识到政治制度在法律法规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商业银行加息减息这样短期的政策,应该把这个制度定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如何调控呢?因此对于投资投机的打击,就是让投资投机赚不到钱,所谓的刚性需求,就少了。投资投机的需求下来了,现在有政策在出,比如首付、税收,甚至拿了房子以后再出售,赚不了什么钱了,你就不买了。你不买了,房价就下来了。房价下来了,需求下来了,对土地的需求就下来了。土地的需求下来了,地价就下来了,这些都相应的。但是地价下来了,地方政府怎么办?我们知道全国平均统计财政收入占30%左右,有的省市高的占50%,因此土地收入下来了,地方政府搞投资的资金怎么办?同样这个问题,我在去年同有关领导阐述观点,包括4万亿在内的,包括地方的融资平台项目,只要是能赚钱的、有盈利的项目,政府不要渔民整理,中国是高储蓄的国家,为什么不让它投实体经济,政府又没有钱,为什么不停地发债,就让老百姓来投就行了,怎么投进来涉及到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的完善,推进金融改革,这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真的把房地产问题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大家知道的利益方的融资问题,或者说利益方的财政体制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照样这条路投资投机方会把矛盾暴露出来,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我们正面讲应该发展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且要政策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中国经济基础不扎实,很脆弱,这些问题不仅是房地产的问题,是土地政策的问题和地方财政的问题等,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临时一个政策能调过来的,应该花两到三年的时间慢慢让市场走上稳定的消费品的市场,但是有一些信号,政府可以提前出来,告诉投资者我们的方向是什么,同时告诉境外投资者不要来炒我的房地产。这是我讲的个人的观点。
第二,面对当前的房地产政策,方向是对的,拼命的增大社会保障房和低收入房的土地供应、资金供应,要求各省政府负责任。从这两个政策可以看出,慢慢的要扶持到以消费品为主的市场,这是我的解读。我认为应该这样。第二,现在政策慢慢往这方面走,就是要培养出以消费品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不能学美国和英国,应该学德国。这是我讲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同时我认为要解决房地产的稳健发展的问题,它的核心的配套政策不仅仅是现在,首付比例提高,贷款比例的问题,这是技术问题,在座的都知道这一轮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和过多的流动性有关系,所以要从根上想清办法,把过于的流动性撤回来,而中央银行在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强灵活性,比如提高央行票据等,实际上已经在慢慢的收,而且我认为今年要想尽办法,要坚守住贷款额度。我们要注重实体效果,看看美国比我们走得还过的。
第一,房地产过快上涨,要把基本性的政策坚守住。在这个问题中间,除了贷款之外,要密切监视我们守住贷款规模,是为了确保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不是让市场泡沫的放大。这个坚守住了,我们绕过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我认为监管部门同样要进行合并,统一监管,心中有数。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上,我们在80年代,我们有过很多的教训,把贷款规模抑制住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关注75000亿贷款规模控制之下的交易。
第二,我们把投资投机需求压下来的同时,中央强调了政府保障房的资金供应,从原则上都已经明确了。但是这件事是涉及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间能不能确保中国经济特别是在后下半年稳定发展的关键位置。我们争取这个时间,各级政府应该想尽办法把社会保障房、把低收入群体的房子投资能否到位,土地供应能否到位,这是很关键性的因素。否则的话,可能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中间,我们前两年曾经出现过的一些教训又会出现。这是我讲的核心政策第二个。
第三,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中间,各级政府关于它的财税体制的改革应该抓紧进行。政府在有关投资项目上,应该抓紧国退民进。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能社会搞的,只要是赚钱的,就让老百姓去投,政府主动退出,政府应该减轻各种各样融资平台的压力,政府应该减少一些发债。因为我们在座的都知道,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状况以及这一轮融资之外的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债务情况,实际上很多是不清晰的。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这方面,政府在项目问题上、投资问题上应该慢慢退出。除了关系到重大的战略工程,政府必须参股之外,其他的政府就要退出来。
这是我讲的要稳健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三个比较关键性的配套政策。一个是货币,一个是财税的体制和改革,一个是保障性住房要加快速度。
第四,在调控中间是今年最大的变数,在调控当中要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和中国宏观经济后三个基本稳定发展。从房地产市场同时要关注这个,因为在座的都知道,我们去年经济的恢复,出口是负,消费者增长很快,但主要是投资,投资主要是以18亿为核心的,然后银行96000亿的贷款配套,表现在地方融资平台。
如果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间需求下来,地价下来,而我们的地方政府搞的一些项目或者融资平台的一些合同的设计,原来就设想好的这个项目是三年,项目的资金来源这个地方拿一块、那个地方拿一块,其中有一块是土地买卖收入。项目搞了一年,资金还没有到位,可能一下子资金就断了,地方政府怎么办?前面的贷款怎么办?所以我说的就是今年最大的变数,不是货币政策,实际上在动态过程中最不容易把握住的是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屋展示平台这两个问题。基于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第一,我们要抓紧把地方融资平台彻底搞清楚。我知道各地方政府很难,哪些放,哪些不放。但尽快要把地方融资平台彻底搞清楚。
第二,在调控中间最后统计的结果会有风险暴露。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地方融资平台在处理上一定要分类处置,实事求是。它不会全是坏的,不会全是风险。第三,现在各银行都把这一两年给地方的打包贷款分开,一笔一笔的在查和分析质量责任的问题,在今天的场合,我只是想说,有关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不良率就是不良率,是坏的就是坏的。考虑经济周期的因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四,最近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有些政策有关的各个部委是联合出来的,我个人认为要保持中国经济稳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一季度是10.9%的增长,担心经济过热。要保持中国经济2012年稳定发展,房地产市场和融资平台是很大的变数,很多事情是看不清的。所以,各个部门在出台有关房地产政策过程中间,更应该下点苦功夫,好好的算一算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最后对GDP的增长和GDP的稳定、对银行贷款的一些影响问题,到底会是怎样的度,各部门可能要下点苦功夫和笨功夫才可以看到这项政策出台的真正的宏观效率和与这个部门的政策和另外那个部门政策合在一块儿可能是个怎样的整体效应,这一点自己也在机关工作,我担心和最怕的就是各个部门出政策对总体的效应心中底数不够。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雨菲):非常感谢夏所长的发言。刚才他进一步解读了最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一些背后的原因,同时也剖析了更加深入的制度性的问题。随着夏老师演讲的结束,我们今天年会的开幕式到这里就算是落下帷幕了,在这里再一次感谢今天上午所有贵宾的到来以及你们带来精彩的演讲!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x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