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中国要避免经济超车心态(6)
芮成钢:斯蒂芬。
芮成钢:罗奇先生说得很精彩,说刚才台上几位嘉宾讨论的都是中国制造业怎么转型,其实中国服务业占整个GDP的比重比较小,40%,应该考虑怎么样让服务业更好消化,消化就业,目前服务业更多集中在零售这些服务领域,以后应该更多拓展到IT、物流、交通等等,让服务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就业,让服务业能够做得更大、更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接下来的时间在我们进入下一个讨论之前,我想给现场的观众提问的机会,谁愿意举手,这边这位,第一位嘉宾,谢谢,请帮我们递一下话筒,这边,话筒先递到这边,第一个问题在这。
观众:尊敬的嘉宾和主持人,我刚才听了以后,刚才提的问题,关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的一个提问,实际上后来讲的,可能我们及时汲取犹太民族在中世纪的历史教训,当犹太民族在中世纪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富有的民族,他们发现他们并没有得到别的国家和民族自然的尊敬,为什么?我们就看吧,我们中国是一个食品大国,到现在,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世界驰名的中国食品[7.69 -0.13%]品牌。中国作为一个服装大国,但是到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世界驰名的中国服装[9.78 -3.83%]品牌,因为都贴牌去了。
从另一方面讲,一类国家出品牌,卖品牌,当这个品牌不是我们20年一类,我们对品牌的误区,误以为品牌只是排名、获奖,误以为品牌只是外部形象树立,那是错的,品牌是什么?两大部分,第一,国际标准;第二,是在全球化前提下,在自己本领域先者为王的自主知识产权。二类国家出技术,卖技术,包括销售网络。三类国家卖产品,包括服务体系。四类国家卖资源。五类国家卖主权。我们改革开放32年以来,中国正在从第三类国家往第二类和第一类国家走,我就这么讲。
芮成钢:您的问题是?
观众:我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如何以一流国家出品牌、卖品牌,来解决,及时解决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向研发业大国的时代转变。好,谢谢,这是个问题。
芮成钢:姚景源先生,您觉得刚才这位女士是否属于您刚才说的过于悲观的那种类型呢?
姚景源: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看到问题,确实我们现在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我们不是强国,我们确实应当向一流,向品牌方向去努力。但是我是讲这样,就是说凯恩斯曾经讲过,我是学经济学的,他说是创造一个百万富翁可能是一夜之间,但是要是一个贵族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觉得品牌就相当于贵族,其实它是整个民族工业,乃至文化的一种凝聚。
我们现在看比如意大利,我到意大利去,有一次买鞋,大家都知道意大利的皮鞋,买了之后,跟大家说心里话,不是为了少花点钱吗,我就给人家的鞋挑毛病,让他给我打折,但是卖鞋的人跟我讲了一句话,说意大利皮鞋,世界第一,你要不买,你别说我有毛病。他有一种文化感,有一种自豪感,我们现在,其实我是讲,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品牌大国,向强国转化,我始终讲,我觉得还需要扎扎实实努力。就是说经济的发展,第一,你一定得看到问题,才能有一种忧患意识,才能发展。第二,也不能悲观,我是讲过,我今天早晨出来的时候还跟我的司机说,我说20多年前我出国,看到国外,看到路两边都停着小汽车,我真的羡慕人家的国家。我跟大家说,我在国外,20多年前出国,我在公共电话厅,摆个姿势,照张相,没投币,现在看,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努力,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变化,刚才陈院长讲,我们是16岁的姚明,我说16岁的姚明了不得,要看到这个年轻人的前途,要我是搞经济的,我16岁就要和姚明签合同,培养到现在就成世界明星了。所以我觉得只要16岁能到姚明这个程度,这就不容易了,这就是有前景。
芮成钢:刚才姚总老拿车举例子,但是其实你看到中国的汽车产业,同样是几十年时间,日本、韩国几十年的汽车产业真的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世界各地都在开日本、韩国的车,但是中国第一辆车1959年下线。
姚景源:我认为今后中国汽车非得跟中国服装一样。
方星海: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谈一个观点,我们现在有时候有点急,觉得我们大,但是不强,我们生产那么多服装,但是没有品牌,这样一些问题。但是大家返过来看,我们人均GDP去年达到了3500美元,这样一个发展水平,其实你不需要做得那么强,有那么多品牌或者说那么多的创新,你的经济增长就会相当不错,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你面对价格,经济的机制就是这么一种机制,所以恐怕不能说3500美元这个地步就说,好像4万美元的国家有这么多创新,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创新,不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还没到这个地步。
我觉得可能大概到2020年之前,我们国家创新恐怕都不会太好。现在到2020年还有10年时间,我们的增长空间非常大,不需要那么多顶级的品牌,或者世界一流的创新,你的经济增长已经很不错了。
芮成钢:那边那位先生,话筒给他,第一排的。
观众: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罗奇先生。
芮成钢:因为时间关系,提问到此结束,接下来最后一个环节,跟结尾一块合并,因为时间关系,请每一位嘉宾都回答一个下一个环节的问题,把你们特别想说,没来得及说的话,或者说了很多遍,还想说的话借这个机会说。
我的问题是,2010年中国经济核心增长点是哪些产业?一方面我们听到很多新的说法,比如低碳经济,很多人说低碳经济有可能是探底,也有可能是陷井,比如新能源汽车需要几次,或者多次技术革命,才能产生商业价值,真正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也有很多人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可能还是地产,可能还是一些传统的行业,我想请各位同时在做这个总结发言的时候,把这个问题一并回答了,我们从姚景源先生开始。
姚景源:我觉得2010年从生产这个角度看,应当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从需求这个角度看就是消费,应当说是消费以及与消费相关的产业会有一个发展。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应当说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这一类的行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方星海:可能新能源、电动汽车,这些大概还不会成为今年特别强有力的增长点,中国强有力的增长点恐怕还是在传统的一些领域,包括传统的汽车,房地产也继续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但是这个里头就是说,我们推出这些政策的时候,一方面要看到现在价格涨得很高,要防止泡沫的产生,同时也不能治得太猛了,把这个行业整垮了,也不行,整个政策还是要非常谨慎的态度。环顾左右,中国总体来说,这些传统行业增长的领域、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陈雨露:我觉得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船体和船帆的关系,制造业也好,房地产业也好,它还是一个大的船体,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很新兴的新能源、高科技、低碳这些应该是一个增长点,它应该是未来产业,因为它是一个船帆,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能够是中国经济转型未来的重要支撑。
这样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新兴战略产业虽然是一个未来的产业,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就要紧盯住不放,主要是因为知识、创新和产业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周期大大地缩短了。从电报发明到传播到全球80%的国家用了90年的时间,但是从手机出来,只用了16年的时间,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新兴的产业,我觉得这个速度会进一步地加快,也许未来的十年以后,就可能形成非常成熟的主导产业,所以中国在这轮当中是不能够放松的。
另外一点,中国的传统产业必须要和新兴战略产业形成良性的互动。比如说高科技,新兴的产业实际上它能够为我们的制造业,能够创造出新兴的制造业,同时能够深化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所以这点对我们来讲,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遇,让这样的船帆形成一种系统的合力而奋勇向前。谢谢。
芮成钢:祁斌先生,我刚才反映过来,说了这么长时间,您对中国的股市基本上明年的走势一点没说,我怕我的同事能原谅我,财经频道的观众不能原谅我,您说说2010年您最看好的板块是什么?
祁斌:我觉得作为监管机关的一员确实不适合做板块的判断,或者哪行业的判断都是不合适的,资本市场热点的转换。简单谈点思考,他们几位谈得非常好。
从产业来说,刚才罗奇讲的金融服务业非常重要,我觉得服务业非常重要,它一定伴随着服务中国实体经济中壮大。历史上所有的华尔街投行都是在服务于整个产业过程中自身崛起,不可能脱离它,脱离它会有灾难性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
简单分一分,产业分成三块,一块是传统产业,比如刚才讲到的钢铁、化工、建筑等等这些,我觉得这个产业中应该关注的是并购和重组,中国经济传统产业的整合。第二块是所谓的新经济,新经济是从70年代末期、80年代以来新兴起的四个产业,计算机、网络、生物医药等。比如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学工科,在清华学物理,我们说什么时候中国能制造自己的PC就了不起了,今天我们看到了联想并购IBM,这一天我们发现PC制造业不能说成为夕阳产业,但是已经非常落后了。追赶中要非常小心,不能一意孤行。而且全世界的竞争也在加剧。这个领域里竞争越来越激烈,GE花了100年,谷歌只花了20年。也许大家能研制出治疗癌症的药,这个全世界面临同样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加速了传统产业的退出,同时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更加公平的,不能说完全在同一起跑线,但是相对公平一点。这个时候竞争什么?竞争的是金融市场的效率,因为所有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取决于这个国家生产要素交换的效率。尤其是强大的资本市场。
罗奇讲到硅谷的模式,硅谷的模式很好,也值得我们中国学习,但是我觉得中国可以做得更好。中国有高科技园区,这是美国没有的,这是地方政府推动的。我们可以把美国非常市场化的,通过资本市场创业板的模式,把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我们会做得更好,我相信中国在下一轮经济转型当中,一定能够争取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谢谢。
芮成钢:谢谢各位嘉宾。由于时间关系,我提议现场的各位朋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在这场论坛结束之后就留在原地,开始下一场论坛,除非有特别需要,下一场论坛马上开始,开始之前,请各位和我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台上的嘉宾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谢谢。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guoy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