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过剩真相:政府错了企业疯了 还是国际阴谋(2)

2009年10月26日 15:20瞭望东方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追问二:企业疯了?

【火力发电项目限批,水电项目不批,大量风电因无法接入电网闲置而造成项目不能批,所以在绿色发电的压力下,大量央企开始涌向光伏发电,为投资者创造了多晶硅市场的想象空间】

政府对多晶硅“过剩”的判断完全正确,是本刊记者在采访时听到的另一种声音。

英利集团宣传部经理李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过剩是肯定的,因为上的人太多。”

英利集团2008年3月投资成立了六九硅业有限公司,总设计多晶硅产能1.8万吨,分期建成,第一期设计产能3000吨/年,预计于2009年第四季度投产。

英利另一举动,是2009年3月22日在敦煌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开标现场,其下属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所在的联合竞标体报出0.69元/度的惊人低价,一时震惊了光伏产业界。

2009年9月,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经济技术管理部主任鲁瑾给媒体出示了一份该协会呈报给中央有关领导的多晶硅产业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如果这些产能全能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针对多晶硅产业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名字也在其中。

这一课题组的研究报告2009年7月底在媒体上出现,标题为“关注新能源:光伏产业切勿‘暴生暴滥’”。

课题组研究报告执笔人张永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地方政府追求大项目、企业追求高利润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中国多晶硅投资已经越来越偏离市场理性轨道,产能已由2006年的3300吨猛增至2008年的2万吨,增长超过5倍,而2008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只有4.52万吨。”

十部门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直言,2008年中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那么,为什么企业还蜂拥挤向这个产业呢?

除了多晶硅产业曾经有过的丰厚利润外,业内人士说还有其他方面的众多原因。

产能不真实,被虚报、夸报仅是一个重要原因。

王文静介绍说,有的企业对外宣传要建产能为1.5万吨的多晶硅生产厂,实际一期开工只有3000吨,其余产能仅是一种可能性,但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行业内统计来统计去,10万吨多晶硅产能的水分就会“应运而生”。

有知情人士亦向媒体透露,国内多晶硅行业较为浮躁,很多企业宣称的产能连1/5都没有实现。

中国太阳能市场前景诱人,是企业纷纷投资多晶硅产业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17年来首次于2009年2月召开的全国能源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说太阳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能源,要加快开发利用步伐,促进太阳能硅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这次会议关于光伏产业的精神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有明显体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说,国家有一个硬性指标,“绿色发电”到2010年要达到3%。

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火力发电项目限批,水电项目不批,大量风电因无法接入电网闲置而造成项目不能批,所以在绿色发电的压力下,大量央企开始涌向光伏发电,为投资者创造了中国国内多晶硅市场的想象空间。”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王斯成透露,很快将出台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作了重大调整,已经从原先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的目标大幅上调为2000万千瓦。

补贴光伏

【现在的光伏经济就是政府经济,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办法和传统能源竞争,就没有市场】

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也是吸引资金大量投向多晶硅生产的重要原因。

2009年3月26日,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全面启动光伏产业终端链条——光伏发电的征兆,当然这会拉动其上游产业链条多晶硅环节的发展。

不过两部委的补贴举措遭到了“过高”的质疑。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对本刊记者说:“对建筑光伏发电每瓦补贴20元,超过了安装造价,让人难以理解。

同时业内人士还对补贴出台的时机和众多补贴主管部门提出质疑:新能源规划没有出来,为啥急着出台补贴政策?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住建部都在联合或独自出台光伏产业补贴政策,这里面有无打着关心光伏产业的幌子,实则为谋部门私利的行为?

补贴使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居高不下”。在敦煌光伏发电项目公开招标已确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1.09元/度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上网电价还继续维持“4元”的价格“岿然不动”,虽然批准并网的光伏电站很少,但势必会引发资金流向光伏电站建设。

不仅中国资本,国外资本也来了。

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美国First Solar公司在当地时间 9 月 8 日宣布,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在鄂尔多斯建设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200万千瓦光伏发电电站。

王文静对本刊记者说:“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的光伏经济就是政府经济,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办法和传统能源竞争,就没有市场。”

一位权威人士说,政府补贴的目的不是为补贴而补贴,而是引导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来逐渐降低成本,最后能够进入市场与传统能源真正平等竞争。

这种平等竞争看来不远了。王斯成预计,“太阳电”将在2015年前后与传统能源上网电价“平价”。

国外的光伏市场比中国更加诱人,和其他因素相比,这是中国企业踊跃投资多晶硅产业的更重要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在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光伏产业还没有产生严重影响时说,由于能源紧缺,太阳能产品市场持续兴旺,继德国之后西班牙市场迅速后来居上,意大利、葡萄牙紧跟其后,然后是其他西欧国家、日本、韩国、美国,这就使得现有的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电池一直热卖下去。

用闻立时“太阳照一天,全球用六年”的形象说法测算,全球光伏发电市场的潜力“是没有答案的”,毕竟金融危机是暂时的,而全球传统能源危机、气候变暖形势更为严峻。

如果简单地按市场规律推理,这怎么能让中国光伏行业的上游产业多晶硅不“疯狂”呢?

自5月份开始就进入公众视野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至今没有出台,所以在客观上增加了对多晶硅产能问题判断的难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晶硅产业课题组调研报告执笔人张永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国家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光伏装机规划,让企业根据这个总量信号决定自己的投资和生产。”

不过也有人批评说,这是计划经济思维,规划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只规定方向、原则,起到导向作用即可,具体投资的情况让企业自己判断;况且中国光伏市场的情况比较突出,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都是出口国外,用计划经济量化指标的方式根本无法管理。

石定寰告诉本刊记者:“多晶硅企业大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国家不用担心他们拿自己的钱往水坑里投。”

新能源行业投资是否“疯了”?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有过论述:“新能源过剩”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有效市场得以释放,当前的太阳能还“热”得不够、风能也“疯”得不够。”

相关专题:

产能过剩痼疾再现中国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k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