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过剩真相:政府错了企业疯了 还是国际阴谋(3)
追问三: 国际阴谋?
【2006年之后,德、日突然同意输出相关技术,并且技术转让经费大幅下降,导致多晶硅企业在中国迅速呈现“遍地开花”势头】
一场太阳能电池技术展示活动,给了能源决策部门很大震动。
9月份,美国First Solar公司在中国能源问题的决策部门——国家发改委展示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有与会者向本刊记者介绍说,这一场活动改变了现场不少人在太阳能电池采取“晶硅还是薄膜技术路线”争论中的观点。
一位与会者说,如果按照First Solar的技术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会远远低于晶硅电池,后者根本无法与前者竞争。
由此,有人推测,可能是政府高层已经感觉到中国多晶硅产业背后有“国际阴谋”,故而叫停新上多晶硅项目,以免出现李伟告诉本刊记者的结果:很多新上技术含量不高的多晶硅项目,投产之日也是倒闭之时。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石元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硅材料提纯技术,掌握这种技术的日本和德国,在2006年之前对中国企业只愿意提供多晶硅材料,从中赚取高额利润,不愿转让技术;2006年之后,却突然同意输出相关技术,并且技术转让经费大幅下降,导致多晶硅企业在中国迅速呈现“遍地开花”势头。
赵玉文、李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多晶硅是卡脖子项目,西方国家不向中国转让技术,赵玉文说在市场紧俏时,西方国家甚至连硅料也不愿意售给中国企业。
多晶硅生产提纯主流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7个公司10家工厂手中。中国多晶硅产量2005年仅有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到2007年猛增到1156吨,2008年更是狂飙到4000吨以上。
为什么在技术输出上,日本、德国突然“变好”?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从宏观方面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把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不仅仅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且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全球战略。”
“硅材料提纯就是对化石能源进行加工,重‘终端环保’而轻‘过程污染’,其背后隐藏着跨国公司联手扼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阴谋。”伍新木说,“中国政府一旦同意从2012年开始履行《京都议定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责任,联合国不仅不会对中国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补贴,反而会因太阳能光伏生产线属于高耗能产业受到罚款;而日本、德国等国将这一高耗能的产业成功转移到中国后,让中国给他们供货,则可从中赚取数倍利润。”
十部门对多晶硅产业“动刀”的整治措施,明显涉及到了多晶硅技术工艺。
在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未来兴建多晶硅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江苏中能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改良西门子法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国家今后不再审批这类多晶硅项目。
另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出于国外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阴谋”防控的考虑,中国政府也不得不对年轻的多晶硅产业动刀。
2009年8月30日,美国《圣迭戈联合论坛报》以“中国正在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上享用我们的午餐”为题报道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情况,惊呼“中国的产品如洪水般席卷了整个市场”,潜台词是希望美国政府干预发展迅猛的中国光伏产业。
曹宇所在的索比太阳能网页面上挂着一条消息说,在2009年9月22日德国汉堡举行的第24届欧洲光伏能源会议上,一家中国合肥光伏组件企业报出惊人低价——1.2美元每瓦,可能为欧洲企业批评中国光伏业“倾销”提供了口实。
消息说,德国光伏企业Conergy与SolarWorld此前曾联合多家组件厂商,游说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光伏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按照王文静的说法,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3,并且98%出口海外。所以,中国政府对光伏产品反倾销的关注也就变得容易理解。
并网困境
【新能源发电,最后都面临着并网问题,而电网主要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垄断,作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它们不愿意因为高价并网新能源发电而影响自己的销售业绩,从而把自己置于尴尬的业绩考核名单尾部】
中国自己光伏发电装机还不足电池产量的1%,为什么中国太阳能电池不留在国内自己使用呢?
“这是电网企业对新能源发电的消极态度所致。”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据韩晓平分析,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发电,最后都面临着并网问题,而电网主要被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垄断,作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它们不愿意因为高价并网新能源发电而影响自己的销售业绩,从而把自己置于尴尬的业绩考核名单尾部。
韩晓平由此对本刊记者说:“在中国与其说是多晶硅产能过剩,不如说是市场被限制而产生的恶果。”
在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方面,石定寰批评说政府有不作为行为。
石定寰对本刊记者说,早在2004年1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就提出了光伏上网电价的立法问题,但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中国光伏发电造成了严重影响。
之后,虽然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规定,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电量,并提供上网服务,但这一规定在执行中由于操作性问题难以完全落实。
石定寰说,虽然中国面临更为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没有上网电价立法的严格保护,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无法全面发展。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以行政审批方式批准建立的光伏电站很少,除了2009年8月批复的以每度4元(含税) 电价上网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崇明岛两家小型光伏电站被业内熟知外,其他电站知之甚少。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立法的阻力来自何方呢?韩晓平认为,现在中国的央企越办越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对行业、市场控制力越来越强,很多政策没有央企的全力配合,难以制订、难以执行,其中就包括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立法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就“被迫”放松了对光伏发电甚至整个光伏产业的关注。
一位权威人士指出,在其他国家看来,大力建造光伏电站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件好事,但在中国未必,因为从目前的电力上网政策看,光伏电力未必能够并入电网,到时会造成光伏发电资源浪费,为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这位人士还列举了风能发电的“惨痛”实例: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完成吊装的风电机组为1200万千瓦,而并网风电装机还不到900万千瓦,至少1/4的风电机组闲置空转。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的上游产业多晶硅,政府对其踩点刹车也在情理之中。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