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政府招标形同虚设 厂商因原料匮乏走进死胡同(3)
谁动了我们的“地沟油”
令中器公司更为无奈的是,当价格下调后,送来的“地沟油”数量便剧减。“2010年1月份他们给我们的配额是94吨,2月份仅为49吨,这个49吨仅占我们实际需求量的4.3%。”
上海市废管处给本刊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每天厨余垃圾收运量约535吨、废弃食用油脂收运量约29吨。
“在2005开始招投标的时候,废管处给出的数据也是每天30吨的地沟油,到了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个数量竟不升反降。就算现在是每天29吨,在绿铭已经停产的状况下,整个上海市送到我们公司的也不该只有这么点油啊,剩下的到哪里去了?按照规定,只有中器和绿铭有处置的资格。”滕家良提出了质疑。
有业界人士统计说,上海每天实际产生的地沟油大概在60吨~90吨左右,因此这里存在着大量的非法收运和非法处置现象。
而对此,上海市废管处处长吴文庆对本刊记者表示:“缴纳餐厨垃圾处理费并委托有资质的企业收运和处置,原可作为其‘收入’的餐厨垃圾,现转变为需‘支出’的义务,部分产生单位抵触管理,受利益驱动,少报、瞒报甚至不报产生量,为非法收运、非法处置提供了条件。”
“非法收运和非法处置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但我们将制定收运补贴定价机制,同时联手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建立倒查机制,坚决打击‘链式’违法行为。”吴文庆说。
收运机制的漏洞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目前上海市共有19家有资质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企业和79辆废弃食用油脂专用车,归废管处管辖。
上海市三益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负责人张学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在闸北区每月收到的废弃油多的时候有十几吨。但现在越来越难收,因为我们去收不给钱,个体户游击队去收油还给人家钱,所以大都不愿交给我们。”
一些业内人士则指责说,那些无资质的收油队正是挂靠在收运公司名下,借用其资质去收油,再给他们分成。而要想多分一些利润,最好的办法是流入非法作坊或者高价倒卖到外地。
在招投标之后,上海市废管处于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规范本市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于上海市各区县废弃食用油脂流量流向作了分配:19个区县中,黄浦、卢湾、长宁等9个区的废油脂处置流向为绿铭公司;徐汇、浦东、虹口等10个区县的流向为中器公司。
而实际上,这个宏观调配原则早已失效。尽管原则上绿铭和中器为指定的上海市“地沟油”处置企业,且处于“吃不饱”和亏损的状态,上海市废管处给本刊的最新资料却显示:“目前本市废弃食用油脂主要流向为本市和江浙等7家油脂化工厂进行处置。”
有意思的是,当本刊记者致电上海环洁油脂厂负责人宋安龙时,得到这样的答复:“上海市有规定,我们收的油不能卖到外地,只能给上海本地的处置企业。”
“有一个很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地沟油处置企业同时自己也有收购的权利,这样更有利于控制流向流量,在江浙地区发展较好的生物柴油企业都是这样。因为国内可以作为原料的油料作物还不能形成持续的、规模性的供应,对于生物柴油行业来说,地沟油可以说是最现成的原料,但它非常分散,管理也不到位,使得这种原料的收集也很困难。”中石化科学研究院燃料油产品及添加剂研究室主任张永光建议说。
这与滕家良的想法不谋而合。“上海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出台了5年,应该重新修订了。我们也屡次向废管处表示,愿意继续投资,组建收运公司,希望他们给我们资质。不然公司前景堪忧。”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