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泡沫要挤更要着眼根本
近几天,先是传出一些地方拟开征住房保有税的消息,后又有媒体报道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关于“部分城市二套房首付须60%”的表态。不过,银监会接着又出面否认,认为此报道有违刘明康原意。
这些原本各自独立的消息叠加在一起,再加上一段时间里相关政府部门关于调控房价的不断表态,似乎表明政府正在继续加大房价调控的力度。在房价长期居高不下、民怨甚多的背景下,政府试图通过各种努力以平抑房价,也确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调控房价的过程中,政府若运用税收手段,对抑制房价而言,会有一定的作用。同样,房贷门槛若适当提高,则对于投资性购房需求,也会有抑制作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尽量利用市场手段,而非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行政手段来调节楼市价格,是为良策。
不过,我们此时更需要厘清的是,针对当下中国楼市,政府最核心的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仅仅打压价格,还是促进市场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答案无疑应是后者。
回到问题的原点,近年来中国楼市价格的不断上涨,原因种种。大致说来:其一,城市化的进程与民众改善住房需求的期盼结合在一起,成为楼市中最为真实、十分强劲的刚性需求;其二,“土地财政”格局之下地方政府抬高地价的动力,成为房价不断上扬的强有力推手;其三,部分央企和上市企业非理性的角逐,对土地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四,愈演愈烈的房地产投机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生态,等等。
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楼市中的问题,错综复杂。如果将这些原因与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支柱性行业对中国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结合在一起,那么其中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纠结。民生逻辑与商业逻辑混杂在一起,同时,楼市当中真实的繁荣与泡沫堆砌出的假象也混杂在一起,令政府的政策有时候难以聚焦,有时候则会对焦错位。
高昂的房价,无疑是影响到民生逻辑的重要因素。房价居高不下,“房奴”叫苦不迭,社会上怨言甚多。不合理的房价,压抑了部分民众的合理消费需求。其中产生的利益,则转化为“土地财政”的收入和开发企业的红利,当然,有些时候,也成就了权钱交易的腐败盛宴。
这样的情形注定不可长期持续下去。一则房价虚高,民生不堪重负,二则楼市泡沫若不断累积,一旦破灭,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房地产业如果“硬着陆”,金融业必然也难逃一劫,进而伤害的是整体经济。
如此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有所为。从平抑房价到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均须拿出有效的举措。平抑房价为标,维护市场健康为本。若市场健康,价格也或会逐渐趋于合理。
其实,无论是通过税收手段,还是提高房贷门槛,都是此前运用过的办法。区别只在于,前些时候是针对交易环节课税,此次是一些地方政府拟针对保有环节征税。但要看到的是,这些手段,除了对平抑价格有所作用外,不能解决纠结于楼市中的根本问题。有一段时间里,舆论纷传政府会开征已经空转多时的物业税,且不论开征此税目前还存有很多争议,单就实施目标来说,征此税绝不应以调控价格为诉求。
在根本上,要使得楼市价格能够平稳下来,首先必须坚决扬弃“土地财政”的模式。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深深依赖,并不是某一个地方的个别现象,而是内嵌于中国政治与经济现实当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惯性不改,则房价难以真正下调,则楼市难有健康发展可言。
同时,政府也应合理加大土地供应,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面,力求落实既定目标。其中,将土地出让金相当比例的收入投入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这是解决很多地方建设保障性住房动力、财力不足的重要措施。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一点,是要将商品性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的不同功能区隔开来。让政府该做的事情归政府,让市场能做的事情的归市场。
楼市的健康发展将与问题的逐步解决并行。价格泡沫要挤,市场秩序要规范,但更重要的还是解决影响楼市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与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政府变革结合在一起。当代中国的很多问题皆是如此,环环相扣,也更呈现出解题的难度。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