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专家:西方故意炒作中国投资环境恶化没有道理(2)

2010年04月18日 12:20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第二个是出台了新的《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角度出发,也是从国家人权角度出发,所以劳动成本在提高,最低保障工资和劳动保障方面在提高,所以相对来说,这几年引进速度稍微低了一点点,但是去年一年来看,下降了一点点,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是我觉得从下一步来看,我们引进外资应该会是一个高潮。金融危机初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初期,为了保大本营,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是在美国,然后在发达国家,然后再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初期的时候,它把在国外的公司的一些业务和投资抽回去保大本营去救火,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慢慢好转以后,止跌回升以后,这些资本总要找出路的,最后西方金融不稳定,风险很大,投资保本率也低,最后就转到中国来,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报酬的数字来看,在中国投资,不光是很安全,而且报酬率很高。

根据中国美国商会,就是在中国的一个美国商会发布的2010年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71%的美资企业是盈利的,82%的企业对在华业务前景表示很乐观,91%的企业对于未来五年在中国的发展表示前景很乐观。包括一些国际机构搞了一些调查,像科尔尼公司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对外国直接投资中国的信心指数,效果都非常好,显示出中国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比如说代表了1600多家企业和会员的华南美国商会对外发布了2010年中国营销环境白皮书,说有9成会员企业对目前中国的经商环境表示满意,会员企业今年在中国的再投资预算增长44%,基本上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一些跨国公司的老总专门也有一些说法,比如说三星集团的大中华区总裁朴根熙就觉得在中国发展,三星公司受到了很多优势资源,包括中国政府出台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基础设施建设的4万亿,不光是国内企业,对外资企业同样有考虑。他们都很满意。包括富士施乐中国区总裁也表示中国目前投资环境非常非常好。

我们再从理论上来分析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主要是讲一个国家的体制、制度、机制、政策。硬的环境是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生产要素、供给,包括劳动力供给等等,所以我们从理论来看分析中国的投资环境怎么样,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比如说软的环境,先看看体制制度环境。大家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的方向叫做市场化改革,就是说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改的,大家知道改革主要是哪几个方面呢,咱们都是过来人,对改革都很熟悉,怎么改革?几个方面,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有三大方面,一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当然是企业了,过去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前,民营企业只有一点点,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适应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的国有企业是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所以我们首先改革就是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过去国有企业这一块,我们回想一下企业改革走过了哪些路程,最早是从内部改起,从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改革,92年的时候,当时我在国务院生产办,当时做得最好的就是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就是劳动用工制度,打破中心制,劳动用工方面就不一定是铁饭碗了,要能进能出。铁工资,过去国有企业的工资是严格地按多少级来发放的,技术多少级、职工多少级、干部多少级,按级别来发放,一年涨一点,很严格,不能多不能少。通过改革以后,工资能多能少。

干部方面的铁交椅,干部是终身制的,只要没犯大错误就不能免,现在是打破铁交椅,能上能下。破三铁就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劳动制度、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破三铁,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收入能多能少,干部能上能下。这是初期的改革。后来的改革,我们进一步搞两权分离了。我们的企业,过去叫做国有国营企业,因为国有国营,所以叫做国营企业。后来改了不叫国营企业,叫做国有企业,国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虽然是一个字的区别,但是不一样了,国家所有但是不国家经营,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有不国营,所以叫做国有企业。

再后来改革往下走,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往深层次走,产权多元化。比如说股份制是最典型的产权多元化形式,一些小的国有企业拍卖了,破产了,内部的三项制度改革到两权分离、到产权制度的改革,这是三步曲。首先理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企业过去不是企业,是企业商业化,使企业真正干企业的事,过去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都是国家管的,是政府行政部门的一个附属机构,要真正成为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我们就搞分离分流,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就是过去的国有企业本来是企业,但是承担了很多社会功能,企业办社会。比如办医院、办学校、办幼儿园。把企业回归到企业本位,就搞企业,把社会功能分离。分流就是,过去国有企业有大量富余人员,冗员很多,本来只要一千人,里面可能有五千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分流富余人员,当然这里就有一个下岗的问题,里面就有社会保障问题、再就业安置问题,所以国有企业改革当时是这样改的,第一个是企业改革,这是中心环节,是市场主体问题。

相关专题:

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战略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f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