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兵临城下 银行家称中国当用好拖字诀应对升值压力(4)

2010年11月09日 16:19环球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第五,运用好“防”字诀。

当前,我国面临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严峻的国际形势。尽管我们在面对美国的货币战时危中有机,但客观环境要求我们务必谨慎对待,按最坏打算,做好防守工作。

1,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防止出现大的动荡。

首先,要将通胀率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2008年我国曾出现了CPI 8%的增幅,而2009 和2010两年又投放了18万亿左右的银行贷款,通胀的势能很大。由于我们的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容易给有些同志一种错觉,好像物价涨不起来。其实2008年时我们的生产加工能力也是过剩的,但物价却涨得非常迅猛。通货膨胀本质上确是种货币现象,货币量积累到一定势能时,就会呈现结构性的循环攀升。因此,近一两年必须要高度关注粮食等食品类价格、石油用品类价格、市政服务类价格,在外界环境不明朗时,切忌侥幸搞价格闯关,当前并不是价格全面改革的最佳时机。

其次,要高度关注就业状况。与美国贸易战一旦打响,一部分出口加工产业势必面临滞销和停工压力。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对美国的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纺织品类的占比已不足20%,相对而言抗风险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新一代的加工产业工人已经不可能退回到农村,还原成农民,而会直接形成社会问题,因此,在制订财政预算时,要提前作出考虑,可在对出口加工企业的退税和补贴方面提前做出些安排。

三是要高度关注股市的变化。随着国际游资的集聚,香港和国内股指已经开始逐步攀升。这种攀升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旦美元重拾升值轨迹,美元汇率和利率都将提升,而人民币升值也就不再成为主题,届时国际游资自然获利撤离,如果再借助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放大盈利倍数,则股市的跌幅将会较为剧烈,自然对整个社会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对股市的综合管理应该未雨绸缪,以免酿成大的事件。

2,继续扩大内需占比,强化相关制度性建设。

2009年以来,我国内需对GDP的贡献明显攀升,有效地承接了外需减少带来的压力。但由于投资拉动的效应正在逐步减弱,国内消费能否迅速提升并承担起主要引擎的作用,意义重大。这方面有两个要点需要格外重视:

一是财政政策要继续在带动农村消费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围绕家电下乡、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廉租房建设等领域应进一步强力推进,缓解农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是建设城镇消费金融体系。围绕汽车按揭、信用卡、教育贷款、旅游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微型企业贷款等领域,持续引导和推动,并为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创造较好的政策和经营环境,将城镇居民消费潜能有效释放。

3,主动调整国际金融资产结构,减少可预见的损失。

未来两年,美元将处于低利率和贬值周期,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必将形成一定的相对损失,对于我们25000亿的外汇储备来说,应提前做好应对。此问题处理不好,最终也会演化为社会问题。有三个选择可以考虑:

一是可逐步增持欧元资产。一方面,欧元相对美元处于升值周期;另一方面,欧洲央行对通胀率的重视程度远超过美国,会提前加息以应对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因此,欧元资产从利率到币值都会获得相对高的收益。相应的日元也处于升值通道,但其利率始终难摆脱趋近于0的魔咒,相对是次优选择。

二是石油储备的购置和石油期货的投资。全球石油基本都以美元计价,尤其是期货交易所的石油商品更是如此。美元下跌,意味着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的上涨,因此,石油及其交易商品可看作是美元下跌的一种对冲工具。我国原油储备的建立应加大力度,将一部分美元外汇储备提早转换成石油储备,有利无害。即使将来美元重新升值,由于全球货币供给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因此石油价格也不会回跌过多(上一轮石油价格从20余美元涨到120美元左右,即使回跌,也是稳定在80美元左右)。而对于期货交易所交易的石油商品,则可依据专业判断,在两年左右的美元贬值周期内进行相应的操作,对冲一部分美元资产的相对损失。

三是进一步发挥中投和外向型企业的作用,以实体经济和战略资源投资作为金融投资的必要补充。可考虑以某种制度安排,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进一步向中投公司和有能力走出去的大企业分散,参与境外优质企业和战略性资源的投资,缓解我国外汇储备的金融投资已成为全球最大庄家的尴尬。

中国如何在国际间引领舆论焦点

当今世界,一旦被美国锁定为“头号对手”,就势必要面对多国的联合施压,道义上处于下风。无论人民币汇率问题还是地缘政治问题,盖莫如外。摆脱之道是开辟新的舆论战场,以更高的视野和观点引领国际舆论焦点,从而跳出对方所设定的论点和语境范围,摆脱重重包围。上一次G20会议上,中国政府所抛出的“超主权货币”的观点,使得我国处于有利的论战地位,即是最好的例证。

在11月于韩国召开的G20会议上,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将面临新的考验。由于世界主要国家货币都已经对美元升值,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就不仅仅是中美问题,很容易演化成中国和多国的问题,很容易成为多国论战的焦点。但是,此次会议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20国领导人不知为何要聚到一起,会议没有主题,全球在稳定金融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已经失去方向和目标,非常需要一种成体系的建议来凝聚各国的智慧,找到突破点。有鉴于此,我国领导人应提出几条高屋建瓴的倡议,引领国际舆论导向,既对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指明方向,造福人类,又有效淡化人民币议题的影响。

如前所述,本轮金融危机是最典型的因为货币超发、虚拟经济自我创造、自我创新所导致的连锁金融反应。而全球范围内货币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是7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即所谓“牙买加协议”体系。

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有赖于全球范围内控制货币发行量;而全球货币创造机制的控制,又有赖于对“牙买加协议”进行修正,在现有基础上,逐步重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我国应针对此焦点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倡议:

一,以制度形式确立多元国际储备货币,建立多元本位制。

可按照在国际贸易往来的占比,确立三到四个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按重要程度排序应该是美元、欧元、人民币(必要时可包括日元)。世界各国按照实际的进出口交易方占比来确立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以此减少美元在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从而减少美元超发对全球的影响。

二,核心储备货币之间采用固定汇率制。

美元、欧元、人民币(以及日元)之间采用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一定期限内、在一定幅度内汇率相对固定,必要时可阶段性地予以调整。外围货币与核心储备货币之间可自主选择汇率制度,或固定或浮动皆可。核心储备货币国占全球贸易往来的绝大部分份额,与当前美国只占全球贸易往来的20%的情形大不相同。核心储备货币之间汇率相对固定,会使得全球的汇率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三,确立各主权国家共同参照的货币发行原则。

当前大部分发达国家货币发行的原则是盯住通货膨胀率,以就业率或国际收支状况来修正。我国是同时参照四个指标,即通胀率(CPI)、经济增长率(GDP)、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其他发展中国家还包括其他重点关注的指标。但总体上,能够归纳出全球相通的和规律性的指标和指标运用的基本原则。制定共同的货币发行原则有点类似于制定碳减排规则,各国愿望一致,但又各有国情,只有求同存异、逐步引导,才能最终找到共同认可的参照区间。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发起“北京议定书”,先提出一个标准,邀请各国家来讨论,逐步取得全球的共识。

四,“量化宽松”政策应坚决退出。

此条倡议并非国际货币新体系的内容,但由于“量化宽松”政策直接导致货币的毫无控制、放弃最基本的金融常识的超发,这就使得国际货币新体系的建立毫无疑义。不可否认,在金融危机来临时,“量化宽松”政策尽管有争议,毕竟还有些稳定市场信心、缓解流动性压力等积极意义,但当危机企稳以后仍继续实施,并且是针对全球本位币——美元继续实施,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美国已无需将其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而只是作为推低利率和汇率的工具,就更是不能容忍。如果全球纷纷效仿,必然导致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下一轮金融危机提前爆发。因此,此条倡议是推行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相关专题:

货币战争硝烟又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madj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