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创新论坛:体制创新和人才成长分论坛文字实录
专题七:体制创新和人才成长
时间:2011年09月25日下午
地点:上海东郊宾馆二楼玉兰厅
汤本:下午好!今天下午已经开始的两个小时,将是各位人生中最值得纪念,最重要的时段,因为徐冠华组委会主席代表组委会,我们这次的主题是请到了金头脑。我们在座的很多是半金头脑或者银头脑或者由银转金的头脑,通过五位嘉宾和各位的治理激道创造力激道,两个小时之内,如果在人生最后一刻,上帝再给我两分钟,不给你你就走了,所以要珍惜特别是今天的黄金时代。
第一位嘉宾是朱晓明院长,他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裴钢先生,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面一位是徐扬生先生,是我们大陆人进军香港的典范,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建,去年刚刚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华大领袖人物。
王辉耀中国共产党的智能之一,是加拿大海归,是中央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撰稿人之一,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千人规划、海归规划,一切人才规划的顾问之一。他会跟各位介绍什么叫人才战争?我们能不能介入人才战争,成为人才战争中的得胜者。
今天分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探讨一下,自从中央发布了关于人才科研规划,科研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已经快30年了,为什么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发展仍然是全中国的关注焦点?第二什么样的人才使用人才泛滥机制是最好的机制?
第二部分谈谈目前中国的科研体制中,有哪些弊病,哪些严重的问题在阻碍我们的发展?
下面一部分更广泛地讲一下,打破思路来讲一下,假设袁隆平的水稻杂交,对中华民族提升人种素质有没有启发?我们再想一想,未来中华民族走向全球化过程中,在走向一个声势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我们是否需要一批思想文化人才两条腿一起走向,这也是我们今天组委会安排的一个讨论项目,如何更好地探讨人才发展规律?体制和人才如何互动?最后一部分请各位提出,你作为人才,向我们人才管理者,人才的领先者提出你的问题一起探讨,如何让中华民族成为人才辈出、人才崛起的大时代,包括你在内。
首先请朱院长谈谈您对刚才我第一个话题的看法。
朱晓明:在一小时之前主持人跟我沟通,每天有很多事情做,这么多人才在我们的面前,中欧他的学生已经本身算是人才了,他进来了,我们教他如何发展人才?培养人才?所以中欧的MBA和EMBA进学校以后都有这么一个课程,就是让他树立创新创业的观念,有这个课。另外学校里面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已经设立了一个由欧洲的资金来支持的创业中心,一共是1000万欧元,将近一个亿人民币,我们的MBA、EMBA如果以后他要创业,我们给他钱,但是没有做到天使资金,总而言之资金是支持的,已经有10几份报告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有一批专家审查报告。
第二个我们成立创业的研究中心,由酷6的创始人李善友,还有两位来自于国家商学院比较有名的,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一个是叶教授,他是以前的鹿特丹商学院院长和以前的副院长,还有一位外国朋友,组成了创业中心,指导学生创业,学生自己办了件事,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比赛,全球有伦敦商学院,剑桥商学院,UCLN以及很多名校聚集到中欧,看上去是一次英文比赛,其实是围绕着创业,出一个题目,由出资者出题目大家进行比赛,做方案来比赛谁是第一名。这些事情从学校的角度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
汤本:裴校长您认为人才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新的关系?
裴钢: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起码几十年,如果不是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话题,这个话题天天谈有新意,或者没有新意,体制创新和创新人才,实际上就是一个鸡和蛋的关系,是一个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也蛋,是先有创新体制才有创新人才,还是先有创新人才还是先有创新体制?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互为因果,哪个问题为先看大家站在哪个立场说话,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两点同等重要,同等对待,而且不遗余力的对待,没有机制肯定培养不出来人才,这几十年经验已经告诉了大家。如果没有这样的创新机制,即使有创新型人才也发挥不了作用。但是没有创新型人才哪来创新机制?现在我们有一个条件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吸引海外或者外边的人才,这些人才能不能进到体制内,能不能改造体制?使他成为创新体制,所以人才和体制之间互动,我们要在改造体制的同时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改造体制,各位代表在这里有代表性,好比中欧学院讲他的历史,香港有香港特殊的历史,华大有华大的历史,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因为我知道这个场合下不适宜谈同济,我只是在大的框架下,所以在这里我希望我们再进一步能够在机制体制上进行突破。
最近中科院在评奖,我投一个文,最近好象得了一等奖,当年我16年前回国的时候有一个新的体制,中科院和德国麻布所合作吸引人才,我是第一个受益人,那天我也很激动,17年前在评审会结束的时候,在吃饭的路上,我给德国教授,三个中国教授,一个美国教授,千金买马骨,有钱买不到千里马,买了马骨,国王气死了,不到一年有三匹千里马,我跟德国教授说我就是马骨,能够做好千里马就回来了,当时非常简单,回来跟你说简单到不可思议的简单,当时两个字自主权,一个用人的自主权,一个用财务的自主权,有一间办公室,有一个国际长途电话,这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汤本:裴校长不仅是千里马,同时他是伯乐。我昨天已经听您的学生讲,裴校长讲话很风趣,后面三位要发扬裴校长讲话的风范,要幽默,要调侃,同时把事实说出来,下面是进军香港的典范人物,徐校长介绍一下他对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机制的发展,谈谈他治校智能性做产业方面的成功。
徐扬生:今天很高兴,刚刚听到汤本先生讲的体制和人才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讲到人才,我觉得这个关键是人才到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从国内出来的,所以在国内大学系统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十几年,在美国大学系统搞10几年,现在香港学习10几年,所以有一点点教学方面的经验,自己也在思考一些问题,人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人才?我们对人才的定义实际上有一点点不是很清楚,我个人感觉。
汤本:多元的定义。
徐扬生:什么叫人才?我今天所讲的话代表我个人,不代表中文大学,不代表任何人,什么叫人才?我们在培养到底是什么?培养人才,在其他国家程度不一样,第二个方面讲到体制,体制这件事也不是孤立的,体制跟人才有关,但是体制我个人感觉,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体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体制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个人感觉到如果不从文化的角度谈这个体制,到最后因为我们国家人讲起体制就是政府的事情,其实不简单,香港的体制从原则上什么都可以做。为什么我们采用这样的体制,有原因和文化背景的。稍微说的远的一点,在暑假里看到了文化方面的书,中华文化里面到底创新意识到哪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战国时代我们国家思想家出现最多的时代,但我看了半天发现,除了庄子以外,其他的人都是个人崇拜,不允许学生超过老师,如果不敢打破传统的概念,不敢挑战权威,提倡个人崇拜,昌兴的体制无法说起。
第二个体制大的问题,我们国家对知识和知识产权的尊重也是很重要的,包括对国外的知识产权的尊重,如果我们所有东西都很容易拿来,有什么必要沉下心来做研究?说的不好听一点,很多科研单位,我的感觉都是大和尚都去化缘了,小和尚在那里念经,和尚就是应该念经的,现在所有的大和尚跑经费,化缘了,这个比较浮躁,沉不下心来。我的同行到我国内办公室来,你这里很安静还可以作研究,我觉得香港不行,邮件、上来开会,从来没有时间研究,我做研究从早上6-9点做研究,所以沉不下心来,浮躁心态,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如果是这样,创新无法谈任何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创新的活动是艰苦的活动,要深度研究这个创新。
相关专题:2011浦江创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http://img.ifeng.com/page/btnLeft.gif)
![](http://img.ifeng.com/page/btnRight.gif)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