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渤入疆首倡者电话打爆 操刀老板称领导已下令封口
本月初,新疆乌鲁木齐。
在一个名为“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的会议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和企业代表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构想:从渤海提送海水,千里驰援新疆,改善荒漠生态,变沙丘为绿洲。
结果,设想中的海水掉进了现实的油锅,引爆了沸反盈天的争议。网友称之为“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十余名工程院院士联合召开发布会,直斥其为“伪科学”……
而构想倡导者的坚持也言之凿凿:“科学从不反对大胆创想”。
“引渤入疆”,是一个能照进现实的梦想,还是一个不着边际的空想?
“口水比海水还多”
舆论的沸腾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11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其实连开幕式和媒体交流在内的实际会期只有三个半小时。会后,大多数专家和企业代表被论坛组织方带去参观塔克拉玛干沙漠,实地感受新疆对水的渴盼。
次日,媒体报道,“新疆研讨渤海水西调入疆”、“专家称6年内可实现”,随即引发全国关注。舆论风向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和非议。
参加此次论坛的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霍有光是“海水西调”的首倡者之一。当他一个星期后返回西安时,同事告诉他“电话快被打爆了”。而此后的几天,他的电话也几乎是处于“热线”状态,媒体采访、各方人物的探讨应接不暇。
网上的讨论更是沸反盈天,刻薄者如:“海水没进疆,脑子先进水”,“堪比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异想天开”,“相当于‘四大傻工程’——长城贴瓷砖,赤道镶金边,飞机装倒挡,黄河安栏杆。”
最“和善”的评价也谨慎地说,那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在此之前,同一主题的“海水西调论坛”举办过多次,甚至场面更盛,比如2008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陆海统筹与引渤济锡发展战略研讨会”,规格颇高,甚至去了不少院士和退休的部级领导,但也反应平平,后续寥寥。
“怎么这一次动静这么大,搞得口水比海水还多?”霍有光有些不解。
此次新疆论坛突如其来的火爆,也令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难以适应,他是此次大会的主讲嘉宾,为论坛致开幕词,题目是“陆海统筹、海水西调与西北地区经济腾飞”。
“原本就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讨论,我已经拒绝回应了。”曾恒一说,“可怕,把问题复杂化。”
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上,十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无论是从气象学的角度,还是新疆的地理条件,以及海水淡化的技术难度、经济成本来看,“海水西调、引渤入疆”的想法都是一个“伪科学”。
这几乎是为“引渤入疆”做了“不可行”的定论。
风口浪尖之上,承办论坛的新疆哈密自治县发改委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改委不再做出任何回应。
在论坛上说“‘引渤入疆’6年可实现”的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顺,在接待了“三十多拨记者采访”后,表示“上面已经下令‘封口’了。”不过,他仍坚持说:“‘引渤济锡’工程还在继续。”这项工程被视作“引渤入疆”的一个试点,也是“引渤入疆”线路上的一段。
论坛的主办者之一、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唐立久最近也很忙。每天,他的办公室要迎来送往数拨记者,他认真地向每一位采访者表达着自己的设想,展示着“海水西调,引渤入疆”的美好蓝图。
“有不同的声音是好的,有争论才能更接近客观和理性。不管‘引渤入疆’是伟大设想还是天方夜谭,这一话题已经引起了全疆乃至全国各界对新疆水资源利用、发展的关注。多想一想总是好的。”唐立久说。
唐立久介绍,事实上,“引渤入疆”已经是解决新疆水资源困境的第五种解决方案了。此前的几种设想也多引起争议,比如沦为笑谈的“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董少东
编辑:
heq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