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文字实录(2)(4)

2010年06月27日 19:24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们在认识这样灾难的时候,尤其从卡特里娜飓风,印尼大海啸之后,我们有一个新的认识不断的产生,就是应急准备。其实应急准备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大家知道我们过去讲应急管理分四个阶段,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但是从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在美国这样一个抗灾能力很强的国家,造成这么大的破坏,主要就是应急准备上不够充分,如果事先做好了准备,那么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现在的应急准备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应急准备过去是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目前的第一个阶段,现在是应急准备,支撑管理的全过程,这是这是革命性的变化。

所以应急准备就成为当今应急管理中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十二五”里面,应急准备的科学研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我们知道应急准备最重要的基础要形成国家的应急体系,我们知道这些年,我们进行了“一案三制”,我作为国务院应急专家组的成员,参与了整个制度化的过程。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现在国家正在准备修改整体预案,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整个框架中的位置很难界定,不是那些问题有,而是没有,不能提供很好的系统支持。

一个完好的国家应急体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个要素,你有灾害处置方面的完备法律,我们叫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但配套法规几乎是没有的。大家知道只有一个基本法,而没有配套的规章制度标准支持是没有办法运行的。就像汽车一样,有很好的发动机,但是没有轮子是不行的。我们现在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第二个因素,要有一个强大的应急管理机构。我们的体制和美国不一样,但是我们现在的应急管理机构不够强大,不够权威,就很难发挥作用。

第三个因素,应急的机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尤其是近10年的完善,国外的应急机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一个三角形的构架。首先够交的基础就是应急准备系统,我们知道的美国在2008年8月发布了一个重要的文献叫NRF,是应急的一个总体框架。它是准备了基础,但是真正的性对一个要靠应急管理系统,另一个要靠应急管理预案,叫NRP。

这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国家具有应急预案了,但是还没有形成管理系统和应急准备预案,所以它不能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框架结构。我们最近在国务院修订总体预案的时候,就建议一定要关注顶层设计。

应急准备,究竟在整个应急预案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刚才讲应急准备是一个循环过程,概括了从准备一直到结束的全过程。我们在应急准备的时候,要做哪些事?我们要做六件事,一个就是要制订应急预案;另外形成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指挥体系,我们叫SS系统;第三,根据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区或者这个企业发生的顶级事件,你最大的破坏性事件是什么,然后按照峰值需求配制资源;第四就是持续培训,这种持续培训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教育,重要的是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美国有一个培训叫“TOP OFFICE”,规定包括总统在内,每年至少要参加1到2次的培训。在培训的时候不参加可以,但是要通过考试,考试的方法包括克林顿、包括布什,包括现在奥巴马,都是要答题的,如果通不过还要参加学习,每个高级官员都要完成,包括议员都要参加这样的学习,他必须了解国家整个应急体系框架和基本操作程序。

我昨天刚从外面回来,那边举行了全省的大规模的停电演练,规模之大,这样的耗费的资源之多,演练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针对实际情况设定的情景。而且这些演练主要是应对两种演练为主,一种叫桌面演习,一种叫功能演练,所有做的事情必须经过评价改进,确认确实有效,而且发现缺陷和不足,然后进行改善。

应急准备主要有六项工作,六项工作怎么来做?六项工作的起始点就是预案。实际上,现在的预案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做预案的人,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认识的,认为应急预案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被启动的一条具体的操作方案。现在不这样认识,现在认为是预案恰恰是在事故发生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而且对准备工作不断的进行评估和改进,然后把它用之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按照这样一个新的模式,NRF中提出新的总体框架,这个框架根据预案的要求做好指挥系统,资源配备和培训工作,达没达到应对灾害的要求,要进行演练实战,这样的演练活动对预案的修正要进行专门的评审改进,我们在这方面是最为缺陷的。我们无论是演练之后,我们对事件的总结,往往侧重于它取得的成绩,对它的缺陷和不足,尤其表现的是脆弱性,我们估计不够。而且评审改进主要找的是缺陷不足,然后对预案进行进一步修改,使预案更加完善,更加接近实际,这样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框架。

在应急管理里面,现在大家争论比较多,而且引起大家关注很大的就是脆弱性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知道过去对风险的评价包括两个主要的要素:一个就是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风险评价的思想正在出现,就是将概率乘以破坏性,还要有一个要素,就是脆弱性。实践告诉我们,当一个灾害来临的时候,它的破坏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固有能量,还取决于抗打击能力,还有就是抗御能力。换句话说,同样是七级地震,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最近几个7.1级余震,死人最多的是哪儿?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死了4个人,发生在拉丁美洲的地震,这就反映了脆弱性。

(PPT)我有一张照片,像一个拳击运动员一样,能否取胜不在于你的攻击力,还在于抗击打能力。这就是对灾害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几乎形成了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当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在评估灾害的时候,不但要看到灾害的破坏能量有多大,更要看到我们存在多少的脆弱性。

前几天有国际会议,我和玉树的几个地震局的领导交换过意见,他们告诉我玉树那个地方发生地震,凡是正经八百的砖瓦房是没有倒的,倒的都是土坯房,如果是框架结构的,没有一个倒。我们想一想南方的冰雪灾害,我到现场去过两次,充分的暴露了应急指挥的脆弱性。大家可能会说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现在很发达,大家知道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越高级、越发达,系统的脆弱性就越强。像网络,大家赖以生存,但是全世界的网络是靠什么?海底电缆和海底电缆上的几百个节点,太容易受到攻击了。

脆弱性大概是接近S形的曲线,在脆弱性很低的时候,变化幅度很小,当脆弱性达到一预值的时候,每一个脆弱性变化都会引起风险程度上升。但是接近极端值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平滑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脆弱性正处在中间枝节。

脆弱性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美国有位科学家提出一个“M”模型,我们对它进行了一点调整,脆弱一个来源于破坏力,我们知道脆弱性的破坏力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大的物理破坏力,包括技术的;另一个是社会的和组织的破坏力。这样的破坏力在物理方面,它当然具有风险,比如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还有中海油,他庞大的生产系统,聚集着巨大的能量,有人数众多的劳动人员,会有很高的评价。对风险取决于抵抗力,对自然的抵抗力。社会风险就是来自抗逆力,抗逆力就是抗打击能力和迅速恢复的能力,这是民族素质的表现。一个优秀的民族,抗打击能力很强,而且能够迅速的恢复而不发生巨大的社会动荡。

从另一个角度看,从举这个矩阵来讲,就是易感性,就是易损害性,易遭受打击性。再有是抵抗力,抵抗力指的是物理的结构,抗逆力是指人文的,精神观的结构。任何一个要素的薄弱都可能造成脆弱性,如果这些要素都很薄弱,那么它造成的脆弱性就会很高。当面对一个巨的时候,抗打击能力就很差,损失就很重。同样一个灾害,在另一个环境可能造成的死亡率是十万分之零点几,你可能达到是你可能是十万分之十、十万分之一百,甚至十万分之一千。

我们谈了这么多的复杂因素,我们对脆弱性如何进行分类?现在学界已经提出了分类方法,我认为从管理学角度应该分成四类,一个是自然属性的脆弱性,一个是技术属性的脆弱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另一个就是社会属性,包括政治、文化、宗教、教育跟制度等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有多宗教信仰的国家,我们可以比一比,同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哈斯卡族和回族,他们对待一个事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同样是藏教佛教,藏族,西藏对待宗教问题,对待社会发展问题的态度,和同样信仰宗教的内蒙,完全不一样。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这些文化、宗教,包括政治制度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影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拐点,这时候我们的社会和公众比以往更加关注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这个时候提醒我们全社会除了关注经济问题,更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否则社会问题失去了和谐,对经济问题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第四是个就是管理环节,我们的管理制度,我们的管理体制,我们的运行机制,我们准备的水平都会对脆弱性有影响。我们要看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抵抗能力。

脆弱性的来源可以具体的分成10个、20个,几十个来源,我们一般按照学科的分类,分成15、16个来源,而且每个来源都有具体的特点。比如有的来源是从人类学方面,我们知道一些脆弱性是和贫穷、和收入不公平相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应对。我们说这些来源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只有把这些来源都清晰的认识到,进行评估,我们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使社会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非常的强大,我们的社会非常的成熟,公众非常的聪明,就会减少各类灾害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对公众的破坏。

当我们面对这些要素的时候,要把脆弱它纳入风险管理系统。大家知道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模拟就是PDCA模型,老生常谈,几十年了,我们在应急准备和能力评估的时候,一定要侧重做好脆弱性的分析。就像我们刚才拿出的那个表格,15个来源的脆弱性你究竟有没有?然后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说我们在若干年前,在一个地方建小学的时候,把一个小学建在整个镇子里最低洼的地区,而且建在一个河的拐弯处。这样的错误还在犯,比如解放军一个部队进行营房建设的时候,建在一个山谷平坦的沙滩上,但是当山洪来临的时候,十几分钟就把营地席卷而去,70名解放军战士牺牲了!类似这种,这种脆弱性和风险分析的时候要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说中国有几个主要的地震带,30年前“胡氏曲线”,我们对地震的分布是非常清楚的,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样裂度的地震,但是我们大概知道在某一个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这样一个地区,我们就不能容忍任何像土坯房和没有抗震结构房子的存在。而且建设基础设施的时候,像地铁、还有公共设施,必须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要进行改造。不能等房子都震塌了再进行恢复重建。

对所有的措施还要进行评价,要进行检验,这些检验措施要进一步的反应在应急预案里面和日常的评估里面。

最后我给大家看一张图片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这个是应县木塔,将近80米高,它有960年的历史,将近1000年。这个地方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5次,洪水无数次,周围的房子不知改朝换代多少次了,都倒塌重建,但是惟有它还屹立在那里。为什么一个木塔能近千年不倒?有一个建筑工程师告诉我,取决于两个最基础的条件:第一,基础建石,基础是近10米,然后用十几吨的方石砌成的,然后把塔桩插进去,基础非常结实。第二,平行塔的结构设计得非常严整。但是对它进行整修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困难,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精确的算出它的结构,算到毫米级,但是做小样的时候,搭载的那个塔却达不到那个强度。

有一次灾难对它是毁灭性的,这是二层的观音殿,红色标注的地方有一个圆洞。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占据了这个塔作为指挥部,解放军久攻不下。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柱子上面布满了弹洞痕迹,久攻不下,然后用大炮给轰炸,当时搞了三发炮弹,以为三炮就能轰倒,第一炮从左边过去了,第二炮从右边过去了,第三炮击的木塔,掉在了观音殿面前,但是没有炸。我问一个服务员,为什么炮弹没炸呢?她回答说谁敢在观音菩萨前炸呢?

这就提醒第三个要素,一个伟大的建筑它有很好的基础,它有科学的结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理念,我们对它的尊重和爱护。所以我在这里说,应急管理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需要一个科学良好的结构,我们还需要一个科学的理念。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院长!刘院长作为专家型的领导,给我们讲了广义的应急管理的新概念,事实上除了新概念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新理论、新进展、新理念、新思索,包括新决策。

今天上午最后一位演讲的嘉宾是上海华篷防爆的王总,题目是“低碳环境下的能源安全”,大家欢迎!

王书光:大家上午好!很荣幸站到这里很各位分享交流,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低碳环境下的能源安全”。

具有我国资助知识产权的HAN阻隔防爆撬装式技术,对盛装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有着不可替代的安全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容器的静电、燃烧、焊接、枪击、碰撞等意外情况下发生爆炸的危险,极大提高了容器的本质安全度。

2005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北京组织了HAN阻隔防爆撬装式现场演示会,下面给大家播放一下录像。

(VCR播放)

王书光:以上就是现场演示会对HAN阻隔防爆撬装式的情况。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HAN阻隔防爆撬装式的应用,HAN阻隔防爆撬装式加油装置现在在北京可以看到遍布了城市公交等各个加油网点。

在2007年我公司生产的HAN阻隔防爆撬装式加油装置就被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科技分会评为“节能、环保、安全推荐产品”。

在08年5月,汶川、2010年玉树地震中,我公司的HAN阻隔防爆撬装式加油装置为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燃油供应发挥了服务作用。

在08年5月18日科技部印发了《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与产品手册》,在此手册第三部分生产安全的第七条重点描述危化品HAN阻隔防爆技术。

在08奥运、60周年国庆以及正在进行的世博会中,我公司的HAN阻隔防爆撬装式加油装置得到大力应用。

2010年5月18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物流中心在给我公司发来的感谢信中,充分肯定了HAN阻隔防爆撬装式对于世博会所做出的贡献。

下面为大家播放一下HAN阻隔防爆撬装式加油装置的短片。

(VCR播放)

王书光: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先生!今天上午的七位领导和专家的演讲到此结束,下面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专家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午

主持人(陈卫东):我们的议程有所调整,下面先请国家发改委CDM项目审核理事会的专家唐人虎先生为大家演讲,题目是“能源企业从碳交易中能获得什么”,大家欢迎!

唐人虎:感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来宾能在周六下午参加此次会议。当时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也和主办方有过探讨,我现在就把我们这几年的感想和大家进行分享。

我们和碳市场到底是什么关系?能源企业在未来的促进低碳发展的框架中,现在大家都知道一吨标准煤排放2.7吨,1吨的油排放2.3吨的二氧化碳,必然化石能源的利用是主要的排放大户。

主要介绍一下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交易系统,比如像欧盟的排放贸易系统EU-ETS;另外可以简单过一下美国的安全法案与澳大利亚的安全法案。

EU-ETS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目前最行之有效、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国家制定很多的政策都是从现有的市场中界定的,包括像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建的市场,可能都是大量的借用EU-ETS的经验。所以我们有必要的了解一下。

第一,欧盟颁布一个排放贸易的指令,这个欧盟的法律要与这个指令取得协调一致,如果与这个指令不相符的就应该撤销,相当于把整个欧盟在整个贸易排放的情况下,做成大一体。我们现在主要是CDM碳市场,大部分都是为了在EU-ETS中交易。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08年欧盟通过了一个叫“能源气候一揽子法案的修正案”,这个法令是一套法则。

这个是怎么实施的呢?最早实施的一块就是先拟一个大概的规则,规定从05年1月1号到07年12月31号,欧盟的这些成员国所得到的排放许可有95%分配给各个厂商,就是排放大户,然后完成排放。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概念可以纠正媒体上的误区,中国的碳权大概价格是多少?跟国外的30欧元价格差了很多,是不是贱卖?其实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货物,在欧洲卖的货物是提前规定好的配额,而且先是免费的发放。06年的时候,发放也不具有科学性,有点随意,没有考虑到后面的发展。到06年3月份的时候,由于发放的免费配额过多,大家抛售,从30元最后变成1毛钱,非常不值。

第二,规定2008年1月1号到2012年12月31号,第一期不能到第二期,第二期又重新进行分配,相对就比较科学,可以看到这几年EU-ETS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随着能源上下的波动,那个是比较科学的,因为能源的价格直接关系到能源份额的价格。目标就是为了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承诺期的目标。

EU-ETS的覆盖范围,测定12000-13000个大的排放源,这些排放源大概占欧盟排放的45%,有电力、炼焦、钢铁、建材和造纸这些行业。

作为电力行业,首先被排放首选,因为它毕竟具有公共产品和区域的特性。在这里为什么举电力行业的特征呢?是因为像石油这样的行业,并不像电力行业那样,它影响太大。包括最近参议院美国的一个法案出来,它所管的其中几个行业,其中也有电力,也有石油,石油每加仑大概收0.1-0.2美元,是这么一个数。

石油与欧洲的电力本身市场化相对来说比较高,比较容易消化碳排放管制带来的成本,而不像石油和钢铁,出口的行业担心影响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应该说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行之后,碳排放交易管制、配额带来的成本对电力来说,因为第一期免费分配为主,像法国电力、德国的电力公司,他通过碳排放配额指标的操作,反而是挣钱的,这个和大家想象中是相反的,大家觉得在这种大的能源行业中,加收了限制之后,是不是对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其实从第一期的角度而言,EU-ETS不但没有排放贸易增加成本,反而获得超额的利润。有两点原因,其中第一点就是免费份额发放的过多,这个也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如果配额更松,反而对市场的管制带来的目标不一定是好的。

作为能源行业来说,它既是EUA的供给方,它才有这个潜力,同时也有需求方,基本具有这两者身份。因此,在受管制相应的企业中,增加成本负担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做过一些调研,像这些电力公司,做了碳资产管理的,是加了碳税负条件的,和没做的,整个利润差好几个百分点。EU-ETS第三阶段要以20、20的目标,同时在欧盟的层次上分配的份额就是把权力上收。另外是扩大相应的范围。大家前段时间看到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所有的航空业,可能在2012年后在每个人的国际航班机票上,除了燃油税之外,可能还会看到碳税是多少多少钱。它简单规定了,从2012年开始,以2010年为基础,整个欧盟航空公司的飞机,排放的总额都会纳入到排放的交易中,因此,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的不利。虽然是最好的技术、最好的飞机,相对排放还是比较低的,因为由于你的规模很大。

而且最近波音谈判也提出来,对于气候变化资金有一部分归于航空公司来筹措。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内部聊天,说能不能够反制?基本不可能,因为交这种钱的除了发达国家以外,到了一个顶峰之后会再往下滑。所以中国、印度、巴西比较重视,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都认为中国该交钱,因为你一直在发展,而且发展得比较多,他们的航空业还处于比较负的,应该多交钱来筹措这个资金。大概一个规模,航空业这几年大概要筹措200亿美金。

刚才简单介绍了像欧盟的EU-ETS的形成,这里面很多是我们现在制定的规则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二,可以看一看碳市场交易的规模,从05年以后,可以说是迅猛的发展。从05年开始,交易金额108亿美元,去年的数据是1445亿美元,这里还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没有的话,09年的量比08年会有很大幅度的增加。

碳市场是以市场手段来解决碳排放控制问题为基础构建市场,与政府、个人等参与主体相比,企业的天然属性与碳市场更加契合。中国和国际上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接受到国际上做碳市场的,他有大宗商品交易的基础,而国内在控制排放、控制环保领域大多数是采取行政的手段,而很少用市场的手段。但是作为碳这个交易,光用行政手段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为什么用市场手段?就是我们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能够达到同样的目标。

因此,现在全球碳市场的现状已经证明,大多数参与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相应企业,政府只是在背后制定相应的制度。比如像金融企业,最近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像做CDM比较好的前几位都被收购了,都是被像GP摩根收购,排名第一、第二的被银行第一、第二的收购,这个很有意思,金融企业为他很多相应的客户去服务。我们跟一个欧洲大银行沟通,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他说主要是客户的需求,像欧洲、国外很多的企业,真正的大企业、跨国企业并不是能独立做交易的,很多是中小型企业,他提出要求今天我要几千吨,明天要做几万吨,那怎么做?他就做相应的服务,碳市场本身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类型。

还有就是能源企业。刚才讲EU-ETS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一是它自己有需求,第二对于它本身来说也有供给,因为他在采取自己行动的同时会产生这样的EUA指标。

举个简单,英国有一个很大的电厂,每年政府给他分配你今年排放200万吨二氧化碳,如果少排放的话,这个配额是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前段时间金融危机的时候,电力公司可以把这个EU-ETS做成融资了。

相应高耗能的工业企业,毋庸置疑,由于加了碳的条件,多了很多跟原来不一样的边际条件。

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是2450个项目,注册3个亿,已经签发的减排量大概1.7亿吨。其中与石油石化相关的就非常大,大概占50-60%。中国最大的项目是中国辽源石化,一年的减排量大概1400万吨。

可以跟电力做一个比较,我们要做1400万吨是什么概念呢?我们要做500个装机才能达到这个数字。

CDM项目买卖方式为场外交易,价格易扭曲,违约风险大。项目的方法学审批减排进行重新测算,就算能做,可能也就原来的1/10甚至1/20。像基本线的风险、价格汇率的风险就更不用说了。随着市场供求的关系,市场波动非常剧烈,最后是法律的风险。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中国进行的碳交易的现状。

它的基础是什么呢?碳市场发展的基础其实就是减排成本的差异,我们假设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排放二氧化碳都是一样的,在发达国家他做的成本比中国做要高得多。在国内,同样一个事情,前段时间去重庆考察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借鉴了这个市场他发了一个土地权证,同样的耕地,挪到远郊去,把耕地来做其他相应的开发,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一个成本的诠释。

发达国家为了他自己国家的成本,并不是说好心拿钱给你,他除了鼓励自己要做相应的事情之外,必然会允许国际间的碳买卖,他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他自己的目的。做的特典型的就是日本,除了实实在在的减排项目,还有就是AAU。AAU是当时分配给东欧国家的份额,但由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最大的减排,AAU比如分给乌克兰是1000,他还有400拿出来卖,就是一个数字游戏。现在日本做CDM或者其他项目太复杂,市场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第二,有很多相应的变量额。比如美国的清洁法案到底能不能通过?众议院去年通过了,参议院的草案也拿出来了,如果美国通过的话,对中国的协议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包括对全世界的碳市场都有非常大的压力。包括金砖四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他们会是一个什么样考量?这几个加起来是未来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

欧盟最近比较激进,他已经确定了,不管其他怎么样,他的第三阶段是要减排30%,为大家创造一个稳定碳市场的需求源。美国参议院近来通过了,目前来说可能性比较小。最近墨西哥湾石油出现一个大的变化,有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政治变故,美国的气候法案最早也是因为气候事件导致的。对中国来说,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单位GDP的排放下降40-45%,这个作为一个约束性指标,但是约束性指标到底怎么下发?现在还不清楚。有两个变量,非常复杂,跟欧洲不一样,欧洲是总量控制和排放定了一个上线,我们国家目前来说是两个变量,主要的几个金砖四国,印度跟中国是一样,但是巴西是总量的控制,巴西他为什么能答应这个呢?就从我们圈内的人觉得他有点无赖,他就觉得说我保护森林不被砍伐,热带雨林如果砍伐以后会释放出钾,他说保护森林不被砍伐,也要算是支持的减排行为。

全球的市场对接中,包括去年哥本哈根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公约的普及,当然没有达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框架公约,对于未来由于这是处于非常复杂,各个国家的长期目标、资金、技术支持,包括现在定义想把中国这样的国家拿出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单独定义拿来减排。由于这些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今年墨西哥的坎昆大会上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进步。如果真正有大的协议的话,对整个中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执行机构叫CCC,第一个C就是哥本哈根,第二个C就是坎昆,第三个C就是明年的开普敦。

作为能源企业来说,是目前碳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因为只有排放,才有这个余地做减排,你有减排才能做贡献的目标。而且涉及到的商品是我们原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不像一般的商品,一般的商品就像一杯水,我生产出来多少就去买,这个交易是需要第三方认可的,是0和1的关系,如果没有第三方认可,你所做的工作就是零,前面投入的成本就会付诸于流水。

在我们国家批复2500个CDM项目中,能源项目占了总项目的70%,是一个非常大的数。而且能源企业,包括其他能效的项目,燃料的替代以及化工类已经占了将近25%。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与中国相关的碳市场项目在对我们来说就是能源的一个利用。因为对于中国就是煤,用的最多的就是煤炭,这就是一个高碳,不用煤用什么?我们来做,就是鼓励能不能不用煤,或者用更高效的化学能源。

即使在目前较单一的参与模式下,中国能源企业碳交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不只是资金那么简单。前几年的时候,中国把它看成一个资源,你卖掉以后,是不是以后要高价买回来?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因为中国非常明确,现在谈的是2012年以后的事儿,08-2012年所有产生的碳项目叫资产,刚才说过要第三方认证,如果你不去认证,不去开发的话,就什么都不是,就是零,只有做成第三方认可的数字以后,才是你的资产,你的项目才是合格的CDM项目。从国家来说,目前也只允许卖到2012年12月31号,这以后到底允不允许确实很难说。这种减排量是算法是国内自己来用还是放到国际上用?那个是更大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说,应该提前布局的一个事情。

我们在做碳交易中,所获得这几年的感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拿到一些钱,像我们大唐到今天拿的并不多,大概2亿多人民币这个数字,做成40多个项目。但从中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是一系列规则的事宜,一系列规则严格的对接。因为你要拿到这笔钱,第一要严格按照他的相对方法去学,这里面一个非常大的,叫文化也好,或者叫做事方式也好,是一种冲突,整个碳交易的过程中,他希望你前面说的话和后面工程实际,再俗一点就是可研报告跟工程必须一致,才能拿到这个钱。在我们现在的工程中,前面做的预算、规划、科研究院和后面的工程差距非常大,你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就拿不到。这就是一个整体适应规则的过程,同时对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最后是丁是丁、卯是卯,要核定你能不能拿钱的时候,有一个第三方核定你这个公司项目运营得如何,而且要和前面所做的文件要配的,不能说今天是这样子,明天是那样子,那也不行。

会有一些大宗商品交易的初级经验,虽然说我们仅是一次性卖出,但是在卖出的过程中,和二氧化碳所牵涉的价格、石油的价格、天然气的价格已经息息相关,这方面的经验获得了好多,最后就是更多更深入获得国际合作的机会。

相关专题:

第二届中国石油石化发展国际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iliang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