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十评郭树清新政

2012-06-29 第 10期
要点
  • 1近代的中国资本市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政治力量,大银行家虞洽卿代表的民族金融业,以及张謇等大实业家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共同推动的结果。它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市场自组织的巨大魅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2以史为鉴,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的制度构建不能没有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强行政、弱市场的格局已经走到了尽头,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应当始终以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为主题,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组织,实现市场的自我平衡,回归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本来面目。
  • 3在过去的22年中,附属于行政体系的交易所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市场组织者职能,券商沦为附庸,这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强行政、弱市场的缩影。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是对资本市场制度扭曲的第一次拨乱反正,那么,券商取代交易所真正成为市场组织者,很可能将是第二次深远的制度变革。
  • 4从市场基础制度的层面来看,做市商制度隐含的是对信托责任的强化,券商从自己的商业利益出发,将更为珍视客户资源,切实维护买方客户的利益。比起监管者把券商当坏人盯住不放的做法,强化信托责任才是市场监管的根本出发点。
  • 5当证监会从微观的行政管制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市场主体自身对信托责任的践行释放了相当一部分监管重担的时候,中国证监会也就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资本市场的宏观管理之上,甚至拓展更多的监管范畴。
  • 6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发行人上市圈钱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那些最好的企业才能得到投资者认可,但即便如此IPO价格也将有适度的折让,其股价上涨也是一个考验长期业绩表现的过程。此时,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长期的增长才将成为可能。股市牛短熊长的格局也将根本转变。
让券商成为真正的市场组织者

在我们"十评郭树清新政"的一系列议题中,都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监管者回归监管者的本源,那么谁去替代行政力量,担任市场的构建者与组织者呢?

答案是证券公司,是投资银行。在过去的22年中,附属于行政体系的交易所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市场组织者职能,券商沦为附庸,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强行政、弱市场的缩影。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是对资本市场制度扭曲的第一次拨乱反正,那么,券商取代交易所真正成为市场组织者,很可能将是第二次深远的制度变革。

新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为上交所从一开始就使用电子集合竞价而倍感自豪。他不会想到,当时的这项时髦的创新,决定了其后22年中,作为交易所会员的证券公司将失去市场组织者的基本职能。

电子化竞价的确省去了不少麻烦,也可以防止证券公司吃客户的差价,看上去也符合公开透明的要求。但是,当所有的客户交易指令都直接送到交易所集中撮合的时候,证券交易所就变成了市场的组织者,担负着提高市场效率的全部责任。而证券公司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易所席位的分销商,他们或者把席位租给机构,或者零售给散户,除此之外并没有发挥提高市场效率的功能。

处在中央的交易所能看得到每个投资者的报上来买卖申请,知道他们是谁,却无法了解他们的潜在交易需求。证券公司虽然有直接接触客户的机会,却没有做市的手段,无法从撮合交易中得到额外的经济利益,当然也就没有动力去为客户寻找最合适的交易对手方、发现最优的交易价格,更不会对客户的交易负责任。

沪深交易所大包大揽的交易组织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还让券商无法从撮合交易中得到正向的激励,进而促成了券商对客户交易不担责任的传统。券商过去挪用客户保证金是彻底违背了对客户的信托责任;今天,它们在IPO发行中过于倾向于发行人,诱导询价机构提高报价,其实也是对买方客户利益的漠视。

券商并不天生是坏人,是不好的制度和行政的管制,加上趋利的"经济人"天性,扭曲了券商的行为方式。但是,好的市场制度同样可以促使券商成为道德纯良的优秀公民。

郭树清履新以来,证监会已经明确了减少行政管制、还权于市场的政策方向。更多的市场目光集中在了证监会直接掌握的发审体制,但是,交易所还权于券商同样重要,甚至影响更为深远。

让券商重新拥有做市商职责,成为市场真正的组织者,不但关乎证券行业的做大做强,还将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为发行体制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从市场基础制度的层面来看,做市商制度隐含的是对信托责任的强化,券商从自己的商业利益出发,将更为珍视客户资源,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比起监管者把券商当坏人盯住不放的做法,强化信托责任才是市场监管的根本出发点。

证券监管更趋宏观管理统筹协调考验高层智慧

当证监会从微观的行政管制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市场主体自身对信托责任的践行释放了相当一部分监管重担的时候,中国证监会也就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资本市场的宏观管理之上,甚至拓展更多的监管范畴。

确保资本市场的发展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是中国证监会这种宏观管理的首要职能。显而易见,资本市场的监管工作牵涉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的彼此协调,还涉及宏观经济调控、财政税收、社会保障、资本账户管理等等。证监会近年来一系列制度创新需要与多个部委协调或者提供配合,这当然带来了不少合力,但其中也不乏不必要的阻力。

比如跨境ETF其实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产品,但因为涉及资本项目开放,其从提出到最后落实,竟也花去了5年时间,可见证监会权限之不足。是否需要给予证监会更多的授权,以改变求人办事一波三折的局面;或者是否应在一行三会之上再建一个"金融监管委员会",这个问题将考验高层决策的智慧。

由于资本市场内涵的扩展,一些过去并不视作标准化"证券"的投资工具也逐渐具备了市场影响力,比如私募股权基、另类资产、场外的金融衍生品等等。理论上这些产品需要有限的监管,但到底应归属哪个部委一直不明确。我们认为,从金融监管的统一性、从证券监管的专业性角度来看,由证监会通过拓展监管外延的方式纳入统一的证券监管体系更为合适。

结语和期许

抛开一些暂时的误解和可以理解的情绪宣泄,站在专业和理性的角度,学界、舆论和金融业界对郭树清时代证监会的监管改革抱有比较大的赞许和期望。但十年后,我们到底会有怎样一个资本市场,其实决定的因素除了监管者,还包括每个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

如何评价改革的成败?有人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在于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谁又该为2008年的急跌负责?

在我们看来,股市的走势敏锐反应实体经济的脉搏,体现投资者的真实价值判断,不被行政监管者的政策所左右,这才是资本市场改革成功的体现。

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他们一方面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谨守对客户的承诺。在机构投资者的努力之下,发行人上市圈钱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那些最好的企业才能得到投资者认可,但即便如此IPO价格也将有适度的折让。股东利益不再因为证券化的制度溢价而被特殊利益阶层攫取,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长期的增长将成为可能。股市牛短熊长的格局也将根本转变。

未来十年,证券公司将越来越多的扮演市场组织者的角色。优秀的证券公司能够帮交易双方以最快的效率找到最优的价格;能够帮投资者找到优质的投资标的,也能帮企业找到最合适的投资者。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中的某几家公司具备成为中国的高盛、大摩的潜力。

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是一个层次、品类多元的市场。股票和债券市场、场内与场外市场均衡发展,各类衍生品也取得长足进步,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渠道和投资策略大大丰富。

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应当是一个宏观管理更为稳健的市场。监管者更加成熟和自信,监管效率提高的同时,对市场造成的管制也极大地减少。

未来十年,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质量和效益将更受公众关注。资本市场应当能在更高的水平上为实体经济服务。

这些是我们对改革的期许,同时,也与每位读者和投资者共勉。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调查
  • 1.您是否认同郭树清的股市相关政策?(此问必选)
  • 2.您比较赞同郭树清哪几项新政?(多选)(此问必选)
  • 3.您认为郭树清新政对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问必选)
郭树清简介

郭树清,1956年8月出生,男,汉族,内蒙古察右后旗人,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1988年9月任国家计委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

1993年4月起先后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6年2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郭树清趣事
作者介绍

蒋飞

  •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
  • 2004年加入刚刚创刊的《第一财经日报》,一直从事资本市场报道。
  • 2011年开始"跑会",负责报道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关注行政监管对市场主体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
阅读推荐

郭树清频繁喊话资本市场

郭树清连续多次、高频率提及包括养老金在内长线资金入市,力促股市价值投资。[详细]

团队介绍

策划:凤凰网证券频道
执笔:蒋飞
美工 制作:孙立琴 赵宁
专题:兰丽娜
时间:201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