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上网电价上调压力减小

  • 电力行业的春天来了吗
  • 股民应关注钢铁电力等扭亏行业
  • 发改委煤电价改革等意见获批准
 
 
 财经百科
厂网分开
      国务院于2002年3月份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工作。 [详细]
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是指发电企业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 [详细]
销售电价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详细]
煤电联动
      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相应调电价。[详细]
更多百科:主辅分离 输配分开 输配电价

电力体制改革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这一论述,明确了“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电力专家意见

证券公司投资建议

 
 
    一、“市场煤”、“计划电”导致煤电矛盾突出
   
原本唇齿相依的煤炭、电力两大行业如今彻底翻脸

    为保住电煤价格,煤炭企业大面积限产、小煤矿停工,目前占到山西煤炭总产量48%的小煤矿基本停产,煤炭供应量的紧缩不但避免了电煤价格的大幅下跌,而且秦皇岛下水煤还出现了小幅反弹;五大发电集团也毫不示弱,利用海外动力煤倒挂局势,联手采购海外低价煤排挤国内煤企,而坑口煤也因此出现了小幅下跌。[详细]

   
电企在博弈中处下风 “顶牛”半年双方均陷入两难

    “如果电企嫌煤炭贵而不订,铁路的运力就会失去。一旦运力没有了,价格再便宜,买了煤也运不出来,这对电企压力非常大。”电力专家表示,煤炭市场状况即使出现低迷,煤炭企业也可以通过“限产”和调节销售数量来调节煤炭供求关系。而电力企业承担“保电责任”,在博弈中处于下风。[详细]

   
大唐发电总经理:煤电“顶牛”根本原因在于体制

    煤电之争,背后反映的是我国能源价格结构性的矛盾,在我国,电价由国家定,而作为原材料的煤价却市场化,“市场煤”和“计划电”不同价格体制必然形成冲突。当煤价平稳时,电价受冲击不大;一旦煤价巨幅波动,电价不变,无法将上涨成本“疏导”出去,矛盾顿显。[详细]

    二、电网掌三大环节,发电企业政策性亏损严重
   
输配售三大环节由电网掌控 集中大部分利润

    从一开始就以行业特殊为由,政府将配置资源的权利移交给电网公司,并允许电网通过隔阻供需交易获取利益。不彻底的电改使电网既不需要为“拉闸限电”对用户赔偿,也不需要为电厂发不出电承接连带责任。电网对买卖双方都不履行责任,合理合法地挡在供需双方之间,成为唯一的“总买家”和“总卖家”。[详细]

   
电网拥有流通主导权 其它市场主体为其服务

    独立发电商、电网服务商、电能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共同构成了电能商品的流通价值链。在“单一购买者”市场模式下,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得电网企业客观上拥有了流通主导权,并凭借流通主导权促使流通价值链上的其它市场主体为自己的市场行为服务,形成“我有市场不怕你不就范”的市场扭曲。[详细]

   
08年五大电企整体亏损400亿 煤企赚2000亿

    中电投副总经理兼中电国际董事长李小琳表示,根据行业统计,2008年五大电力企业整体亏损400亿,亏损与煤炭价格持续高位、电价机制改革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去年电力和煤炭行业的境况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在电力企业出现亏损的同时,煤炭行业却是实现了2000亿元的高额盈利。[详细]

    三、电价扭曲、资源配置失效,企业和居民承担涨价后果
   
电改进展缓慢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电价机制

   03年以来,官方明确了发电、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改革方向。但受多种原因影响,电改进展缓慢,电价仍由政府统一制定。总体水平低、机制不合理的矛盾非常突出。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的上网电价,一直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交叉补贴严重的销售电价,共同构成了“世界最复杂的电价机制”。[详细]

   
电价改革大方向已有共识 时间表尚不能预测

    业界把电改不到位与我国依赖资源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联系起来。具体到各环节,矛盾越发突出:上网电价不能及时反映燃料、投资和脱硫等成本变化;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尚未落实,制约了资源优化配置;销售电价不能合理反映成本,水平偏低,影响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详细]

   
煤炭电力轮番涨价 却由终端消费者为之兜底买单

    “煤炭卡特尔”多年来已习惯随时加价,通过“市场煤、计划电”将提高的煤价传导给电价,逼政府通过“煤电联动”让市场下游的电企和终端消费者一起买单——有多高的煤价,电价就会相应“顺出去”多高。“煤电联动”的机制,实质上成了煤炭和电力轮番涨价的机制,成为电力消费者不断为之“兜底买单”的机制。[详细]

    四、周期性电力过剩与电荒阴影挥之不去
   
电力过剩与紧缺:跳不出的循环怪圈

    为解决电力缺口而简单进行规模扩张,在当前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已显得并不和谐,也被证明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同时,发电、输电和用电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调整压力与动力。但是,如果放慢扩张的步伐,电力会不会再度出现短缺?不管是选择电力过剩,还是适度紧缺,电力市场化问题都不容回避。[详细]

   
电力是体制性过剩 缺乏价格信号引导

    近年来,国内电力供需之所以产生如此多争论甚至误导,关键在于体制没有理顺,电力过剩以及投资过剩,究其根源是体制性过剩。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电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内电力将不可避免地在“缺电、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又缺电”的恶性循环中徘徊。[详细]

   
健全的竞争性市场不会永远供求失衡

    有关部门应该更多地从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电力过剩问题,市场需求是由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等一系列内在因素决定的。当缺口比较大时,投资增长就比较快,但达到总量大致平衡后,价格信号会引导供求矛盾逐渐“减缓”,将来可能会步入一个平缓时期。[详细]

   
媒体视点
>> 经济参考报:电价改革因何屡屡延迟
    市场煤,计划电,煤不好调控,电好调控,那么,在能源这个特殊的产业链上,国家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究竟应该是什么?[详细]
 
>> 科技日报:电改应该越早进行越好
    电价改革涉及的面太广,影响比较大。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政府显然不希望因电价调整而对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毕竟电价调整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详细]
 
>> 市场报:理顺煤电价格是当务之急
    时至今日,电力工业虽然也在市场化改革中不停前行,电价的市场机制却仍未建立。因此,带有深刻体制差异的电煤之争,常常在电力增供需要煤炭增加供应的时候爆发。[详细]
 
>> 环球企业家:已到一举理顺电价时间点上
    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电价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仅需要在前端实现竞价上网,还要在销售端实现输配电分开。此前6年寸步未进的改革,要在1年内完成几无可能。[详细]
 
>> 投资者报:供需趋缓酝酿调价良机
    宏观经济正处于回暖阶段,但重工业回暖迹象仍不明显,使得用电需求难以增加,而供暖期的结束,高耗能优惠电价的取消以及节能减排政策推进,减少了用电量。[详细]
 
>> 一财日报:电改小步悄行 调价要慎重
    电价改革如果用以往的办法,即提高上网电价、不改变输配电价、再提高销售电价、最后由老百姓承担涨价后果的老路肯定是行不通了,必须把输配成本核算分开。[详细]
 
业内分析
>> 邵秉仁:电价机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涨电价
   电监会前主席邵秉仁表示,现在不是涨电价的好时候。电价改革必须在电价成本的核算上有所突破,这就涉及到输配分开。[详细]
 
>> 陆启洲:煤电和解前提是完善电价机制
    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称,随着改革方案的制定,电价的形成机制会逐步建立起来;煤电的价格体系也会逐步理顺;电力体制深化改革也会逐步的推行。[详细]
 
>> 谢进:电价体系仍存在上下游价格扭曲
    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谢进称,目前电价体系依然存在着上下游产业之间价格扭曲且无法有效传导、市场终端用户需求响应不足以及交叉补贴严重、价格多样化等问题。[详细]
 
>> 胡兆光:改革不能只停留在涨价层面上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表示,电价改革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涨电价,也不能只停留在涨电价的层面上。他认为,电价改革关键应是“理顺电价形成机制”。[详细]
 
>> 朱成章:电价改革能否深入看政府决心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朱成章称,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一步险棋,电价改革能否深入,首要问题是政府决心,只有下决心让电价走向市场,才谈得到电改方案和步骤问题。[详细]
 
>> 黄少中:加快实行和推进竞价上网政策
    电监会价格部副主任黄少中认为,上网电价要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实行和推进竞价上网等政策;销售电价要根据市场变化形成灵活的、有弹性的调整政策。[详细]
 
 
 
    路径一:煤电价格联动,官方出面疏导结构性矛盾
   
官员:在电改未到位情况下煤电联动作用大

   发改委官员称,煤电价格的激烈矛盾,与煤电联动机制执行不到位有关。“尽管大家对煤电联动有不同看法,但在电力体制改革尚未取得足够条件时,煤电联动对保证煤电双方的正常生产经营,以及整体经济的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煤电联动机制,设置一定的价格缓冲区间,避免重演08年的尴尬。”[详细]

   
内地已实施两次煤电联动 并未解决深层矛盾

    发改委2005年曾制定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试图解决煤电双方矛盾:以6个月为一个煤电联动价格调整周期。在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涨幅达到或超过5%,则需调整相应电价。我国至今已实施两次煤电价格联动,效果尚好,但深层矛盾并未就此解决。[详细]

    路径二:电力买卖双方、煤电双方建立长期协议机制
   
专家:长协机制是解开煤电“乱麻”的关键

    能源专家韩晓平:解开煤电博弈这团乱麻的关键是在电力买卖双方建立长期协议机制,供电企业交给地方政府管理,价格根据用户用电特性和安全要求,由双方以及燃料供应企业和运输企业共同协商。同时,发改委应该进一步明确和鼓励煤电之间建立长期协议机制。[详细]

   
长期协议有助各方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如果发电企业可以从电力用户那里获得长期协议,它会自然而然地将权益和责任延伸传递到煤炭和运输企业,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如果煤炭企业拥有20年-30年的长期供煤协议,并被承诺每年根据通货膨胀指数对价格进行调整,煤炭企业和矿主们就会加大安全投入,控制超产,确保自己的长期利益。[详细]

    路径三:建市场化电价机制、对垄断利益集团“开刀”
   
电力价格管制逐步放开,推进大用户直购电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表示, 可以逐步放开电力产品的价格管制,对小的电力用户,电网向电厂采购电力产品后向小客户销售,电网获得差价利润,对大的电力用户,电厂直接签订供电合同,电价由电力供求企业自己决定,电网以“过路费”的形式收取过网费用,以解决煤-电厂-电网之间的矛盾。[详细]

   
煤电问题绝不仅仅是放开价格管理那么简单

    中国的煤电问题不是放开价格管理就能够彻底解决的。如果供需关系扭曲,价格再不管制,煤价电价就会飞涨。导致煤电之争的根子还是因为电力改革的停滞不前和方向性失误所致。煤炭的市场化取决于电力的市场化,如果用电者和发电者无法进行长线交易,煤炭市场就不可能形成长期协议。[详细]

   
其他路径探析
>> 煤电联营?
    煤电联营有利于延伸产业链,煤电产业互相介入,互相参股,对缓解煤电矛盾有一定作用。但煤电作为两个行业,行业间的关系很难理顺。[详细]
 
>> 煤炭价格干预?
    发改委官员透露,眼下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根据物价水平和用户承受能力,设置销售电价最高涨幅上限,当煤价推动电价达到这一上限时,发改委便出手干预煤价。[详细]
 
>> 建国家煤储基地?
    专家表示,建立储备基地只是一种“缓兵之计”。适当储存,对缓解局部性、阶段性的煤炭供应有利。但长期看来还是应该改变电煤市场体制,减少垄断。[详细]
 
各方观点
>> 专家:煤电分歧根源在于基础制度不健全
    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完备。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煤、电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体系不健全,这成为导致煤电价格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详细]
 
>> 韩晓平:煤电之争是价格“卡特尔”还魂
    对于持续了数年似乎已经到了难以调和地步的“煤电之争”,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将其形容为“由于交易机制性扭曲”所导致的畸形竞争,互不相让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详细]
 
>> 李静:煤电对政府指导价打心里不愿接受
    如今明争暗斗的煤电顶牛局面的形成,不是煤企的原因,也不是电企的责任。关键还是市场、计划两条路,离间了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市场化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详细]
 
 
 

您认为煤电价格联动是否可行?

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底。方案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相应调整电价。作为典型的政府定价制度,在煤电矛盾空前突出的今天,煤电联动是否可行?它究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过渡方式还是价格市场化的倒退?【详细

正方

沙亦强

中电联调研部主任沙亦强

眼下只有煤电联动可行

煤电谈判已没有妥协余地,政府又拒绝干预煤炭市场化定价,眼下可行方式只有重启煤电联动,这也是电价改革前的过渡方式。 【详细

 

反方

茅于轼

北京天则经济所理事长茅于轼

煤电联动不会是出路

煤炭的价格应该根据煤炭市场的供需来定,电价应该根据电力市场的供需来定,原本是两个市场,怎么联动?【详细

 
 
 

盛大林:煤电联动 低保标准也要联动

要保障居民对通胀的承受力,也应该建立一种社保标准与物价指数的联动机制。[详情]

历次调整上网电价一览表

2009年11月20日: 国家发改委11月19日宣布,自2009年11月20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调2.8分钱。
2008年8月19日: 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8月20日起,将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做调整。
2008年06月30日: 在国家发改委确定自7月1日起全国平均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调2.5分钱后,记者昨日从一发电企业负责人处获悉,全国各地的上网电价也最终敲定。
2007年12月: 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采取分步降价或转让部分发电量指标方式,下调吉林、湖北等八省(区、市)统调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
2007年10月1日: 国家发改委昨日通知要求,自10月1日起,上调东北电网内部分电厂的上网和输电价格,以维持电力企业正常运营。
2007年7月1日: 发改委昨日发布通知,将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内新投产电厂送京津唐电网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298元和0.297元(不含脱硫加价),电价调整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
2006年6月30日: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自2006年6月30日起,调整华北、南方、华中、华东、东北和西北电网的上网电价。
2005年5月1日: 自5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分钱,旨在解决2004年6月以来煤炭价格上涨、部分电厂经营亏损以及取消超发电价等对电价的影响。
2004年1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已下发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将全国省级及以上电网统一调度的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统一提高每千瓦时0.7分钱。

电力板块个股行情一览

 

最新报道

Finance.ifeng.com

分析评论

Finance.ifeng.com

 

相关专题

 
专题策划制作:何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