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对话专场之海外上市抉择实录(3)
王卫东:谢谢。我们现在每个企业选择资本市场,最开始有一个定位的选择,哪个市场更适合自己?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公开交易的市场是三个,上海亿元以上的大市场,深圳的中小板,还有创业板的市场,当然在海外每个交易市场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特性,这里请钱总介绍一下,您所了解的纳斯达克,纽约主板,欧交所,澳大利亚市场他们各有哪些侧重?便于我们企业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一些选择性。
钱平:谢谢。每个市场有每个市场的特点,比如说我举的是加拿大多伦多,这个市场是世界上最好的矿业资源市场,因为那边的人,整个从律师,从资金,从证件所的人,对这个市场的定价、并购,跟以后卖出去都比较熟悉。澳大利亚可能也是以这个为主,然后美国就是有两个,一个是纽交所,另一个主要是以全世界大部分的跨国公司都是在那边,所以中国进入500强的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香港,在美国的纽交所都有交易。
它这个监管,特别适合对财务的预测,如果你做不到财务,这个投资者对你这个股票,公司价值的评估,都会有很明显的效果。你做得好的股票公司价值老是往上升,做得不好老是往下降,纳斯达克我们知道,就是中国的创业板是今年开始,美国的创业板纳斯达克是1971年开始的,它虽然是创业板,可是它这个创业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板,为什么呢?因为在1971年刚开始的时候,它有一批公司,其中有一个就是因特,因特当时融资融500万美元,很小的,基本上后面很少融资,现在变成世界上芯片最大、最好的一个公司。
它成功有好多原因,这个就不具体细说了。可是我觉得它有一个,就是它对好的公司产品服务,有接触的团队,它这个估价会估得特别高。然后不好的团队,公司产品服务一般的估计估得相当低一点,所以过一段时间,好的继续往前走,坏的就淘汰了。我刚才讲的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一个最大特点,国外市场叫中国的ST,国外就是叫壳,中国的ST特别值钱,一般ST什么也没有,欠人几十个亿。在国外ST公司,一分钱不欠人家,没有业务,那股票就是一分钱一股,因为没有人要,它这不是一个以政策导向的股市。
所以在国外如果要借壳上市的话,在香港,在美国就非常容易,在中国就相当困难。所以这个事情要考虑,我借这个机会,咱们中国的股民梦对国外市场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刚才说了,国外市场估值低,中国市场估值高,我说这个是不全面的一个说法,国外的市场平均起来,最好的公司,最差的公司一平均,可能这个平均估值是第一。可是国外对好的公司的估值是相当高,我举刚才几个例子。咱们在香港的腾讯,它现在140多块钱一股,市盈率是90倍、100倍这并不是一个低的估值。然后百度在美国市盈率也是差不多,昨天的股价四百多块钱的美金,2500块钱一股,中国A股哪有这样的股价?这是第一个误区。一切只要你做得好,为什么它不低呢?很容易理解姚明在美国打球的工资,远远比中国打球的工资,他的队友高很多。所以美国的钱,它不会买中国好公司,他是一个欣赏明星的市场,你做得好,价值就高。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我们的好公司让外国人买了,中国人买不到,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为什么?因为现在每个银行,每个基金都有QDII,用人民币换成外汇,到国外买股票。如果你现在愿意,你可以跟我刚才说的两个公司全部股价买下来,为什么?你买得价格比外国人高就行 ,外国人腾讯是142,你买145,马上就变成中国自己的公司了,百分之百持股。所以我们随时可以收购这些公司,国外帮助我们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做好更好的事情,所以早买这个公司的话,像中石油70%—80%都适合国家有的公司,好多国内基金都是很少的比例,所以不存在我们中国的公司被外国人拿走了。
反过来说,我们现在A股也是说国际板,媒体报道,有好多国外好公司,包括我们自己原来在上海香港创建的汇丰银行,也会在A股公司,A股股票市场交易,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应该好好想一想,什么问题呢?在中国的公司如果你在A股上市了,可是你第二次再想融资,你应该有一个好的机会,你明天有一个机会要收回一个公司,这有一个不决定因素,我们要征询一下国家的一些管理层的批准,这个批准有时候需要排队的。等你排下队来,不一定那个机会还在那边。在香港或在美国,你这个公司好,那老总的股票10%—20%的很快容易卖掉,很快就容易肉仔,抓住你这个商机。
所以我并不是赞成到国外去上市,因为我们这个主题的论坛是向国外上市,所以我就不给国外上市和国内上市对比了,因为我们讲得就是国外上市,所以这是从这个角度说的事情,如果以后讲国内上市,我肯定带另外一个帽子,我说为什么在国内上市好,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谢谢大家。
王卫东:谢谢钱总,刚刚引出一个很好的话题,美国纳斯达克是我们看到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做得最成功的一个交易市场,大家也知道我们创业板今天下午已经开盘了,毫无疑问,创业板今后或者说世界其他交易市场的创业板的走向问题,在这里想请问一下黄总,从香港的这个市场来看,因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像凤凰卫视,都是从创业板走出来的。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在自己的创业板上先扎根,然后再逐步的壮大,走向更大的市场,请黄总介绍一下,香港这方面的考虑或者过往的实践。
黄兴玲:大家都知道,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叫十年磨一剑,今天终于剑出壳了,大家都期待它有一个很好的表现,让所有关注它的人,或者希望能上市的企业,在这里面提供一个发展的舞台。
我们交易所底下运营两个板块,一个是主板市场,一个是创业板市场。香港创业板是在99年设立的,应该来说大家最近几年讲得比较多的,说是香港的创业板成交不是很活跃,近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不是很多,这也的确是一个事实。这跟香港创业板创立的时间,当时创立的时机有一定关系。就是它创立是在99年创立,正好是克瓦公司正蓬勃发展的时候,不少的公司也是在海外的交易所,在其他海外交易所有不少这样的公司上市,在香港也有一部分公司在香港上市。
随着2000年初,克瓦公司有一些泡沫的破裂,令投资者不是很满意,可能随着这些公司的股价低下来,一些公司随时退市,创业板整体的形象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想说一下,其实香港创业板从我们设立当初,就不是一个叫高科技板块,从我们当时设立,为成长性的企业提供这么一个融资平台。我们当时跟主板市场目的不同,主板是为那些规模比较大,基础比较好,符合一定的盈利和目标和一定规模的公司上市,创业板就是为有成长潜力的公司,香港没有定位成为高科技企业服务,当时想为两岸三地这种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新相对低一点的门槛。因为创业板没有盈利要求,就是这家公司要注册资本,一直没有这样的要求。
在07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香港创业板,经过若干年的运营,通过市场人士的反馈,力图有一个突破。所以07年的时候,我印象三轮市场咨询以后,提出创业板的改革,原来定位成成长型企业,定位成一个为中小企业发展踏脚石,就是主板的踏脚石。第二板市场服务目标就是为中小企业踏向主板的踏脚石。从08年7月份改革生效以来,当年就有14家创业板公司申请转向主板,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为创业板转主板提供很便利的条件,原来在改革之前,创业板公司原来是两个过程,改革之后是个过程,这不需要聘请保荐人,公司提出一个转板的要求,当然要需要经过主板上市委员会通过,而且这个上市费用也比普通的主板上市费用低50%,所以为很多公司提供便利。
一个基本的要求,你这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以后一年,可以提出转板的要求。这之前有一家公司,大家都知道,应该是07年11月底,有一家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当时他融资16亿港元,转年不到6个月,我记得四、五月份就转板了,当然这是在创业板改革生效之前,那个时候没有时间要求,现在改革以后的创业板规定,要在创业板上市一年以后提出转板的申请。
我们可以看到,刚才王律师提到,香港的凤凰卫视,当年它是一家亏损企业,它在香港上市,几年前就已经成功转到主板去,北京的金科龙超市也转到主板,物美当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上市当年就融资六个多亿,每次融资要收购同行业,现在物美发展很不错。
大家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在香港也有若干传统的行业,包括燃气,汽车零配件,水灌溉等等传统的行业,他们也是选择在香港上市,在创业板上市,那么它融得资金以后,自己提升一个平台以后,发展起来以后,达到主板的条件就申请转板,有更大的平台跟国际投资者,有这么一个资金的平台,有这么一个对话,对企业发展的确起到促进作用。
王卫东:谢谢。其实我们大家能够看到企业在海外上市,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点优势的地方:
第一,持续再融资能力非常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监管的便利,让企业不断去获得再发展的资金支持。
第二,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个比较规范的,公司管制的外部环境,像刚才钱总介绍,做假帐中国谴责出什么问题,但是在美国每个季度都一报一次帐。
第三,境外资本市场,几个主要交易市场,它的投资者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这跟中国交易市场有一个很大的融资区别。我理解香港市场投资者90%是机构投资人,散户可能不到10%,而这10%里头还包括一大部分是大的投资者。但是在中国市场,机构投资者占到40%—50%,大部分是小的投资者,他受市场波动,受信息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散户投资者本身不具有像机构这么多的分析能力,所以他对市场,对一个企业的判断,更多局限于表面的影响。我想这个对于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地的时候,需要考虑比较优势的因素。
谈到海外上市,大家不得不面对一个,飘来飘去的一个词,OTCVB这很多人都听到,也有很多机构向企业去兜售过这样一个词,请田总您过往实践过程当中,我知道您之前在企业里做过,在投资机构做过,对于OTCVB您理解它是怎么样一个情况?跟美国的纳斯达克,纽约主板之间到底有哪些有机的联系?或者对企业来讲OTCVB哪些方面能帮到企业融资,哪些做不到?
田鑫:OTCVB这个市场说实话我对它研究并不深,接触过,而且也遇到很多企业,包括一些中介机构,在推进我们投资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去上市。但是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讲,这种方式作为企业只能是一种刺激的选择,首选我还是不赞成选择这种方式,因为它毕竟涉及到转板,涉及到成功,在操作过程当中,有一些方方面面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请李律师从法律角度更多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卫东:请李律师从监管角度,监管机构和中国法律对这个市场的一些看法或者一些认识。
李寿双:谈这个问题,我赞成钱总说的话,国外市场非常崇尚明星的地方,OTC市场争议比较大的地方,总体来看,是金子在OTC也会有发光的机会,如果是一个不好的企业,最后还会受到影响。中国监管机构对这个的关注程度,各方面并不是太高,从法律操作上来讲,它也会利用境外结构的架构,从操作上不是有特别大的区别,商业上面请钱总补充一下。
钱平:OTCDB,这个DB是贴个小广告,说我的衣服很好,500块钱,愿意买就买。这里面国家定波价机构是不来管你的,OTCDB是纳斯达克的一部分,这是两个人互相的交易,OTCDB对投资人的保护是非常少,因为首先就跟你说,我们证监会交易所不管这个事情的,你们愿意交易有交易,交易到没有人交易为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对好的公司也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基金,咱们不要说巴菲特,就是一般的基金很少投OTCDB下的公司,美国的话一起诉,这个人不是倾家荡产就是坐监狱,所以很麻烦的一个事情,这个对企业不是很好。对谁好呢?就是对那些操盘手好,因为那个操盘手他为什么好呢?
第一,他买那个股票,一、两分钱就买过来了,把一个壳买过来,很便宜,在美国现在好公司没人去上,咱们中国的市场,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公司不了解,说在美国上市多厉害,因为他没有监管,这个操盘手不管是谁过来,这个中间人以他的话为准,因为这个交易所不管这个事情,所以他怎么说交易所也不管,等于我们小时候卖狗皮膏药似的,你贴在这儿好就是好,不好也就不好,这是比较负面一个想法。
当然有些企业,根本没法走上比较正规的舞台,他要做一个上市,可能有别的目的,可以考虑这个事情。另外借壳上市,不管在国内,在美国,在香港,基本上公司的一部分的股权,要送给这儿操盘手,因为这个壳它有一定的价值。所以我自己觉得,因为中国有一些案例,你们可以看最近《21世纪》说,浙江一家很好的企业,通过这个,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中介公司也没有投什么钱,现在打官司。
所以我自己觉得,我们做这个事情首先应该花很长的时间,跟有很好经历背景的融资顾问、财务顾问,跟一个有很好背景的律师,包括我们在座的两位花一点时间。因为中国公司为什么OTCDB在中国有市场呢?因为它这些人找到中国好多企业家的弱点,什么弱点呢?他不愿意钱,比如说到香港上市,早期的律师费、财务费都是要钱的。OTCDB说我都给你付了,所以他帮你都付了,付完以后,你公司40%都是他了,你公司40%就是那点财务费、律师费吗?显然不是。所以我们这个问题要好好想一下。
因为我们说金融界有一句非常伟大的话,叫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OTCDB的中间商可以付律师费,那么好的上海证交所,他不能给你付钱呢?他有的是钱,他付不了,所以你们要考虑这个事情,有的时候给你吃一顿免费饭的人,不一定是你最衷心的朋友,可能医生是你最衷心的朋友,不但花钱看医生,可是给你的东西都是苦的,可是他能治你的命,所以是这样一个问题,谢谢。
王卫东:最后这个话题就是说,我们称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每个市场都在复苏,我们想请每位嘉宾,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的资本市场,从各自的观点架构给一个展望,对我们在座的企业给出一些建议。
黄兴玲:应该来说,大家也可以看出周四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三季度的数据,应该来说是很振奋,相对于去年第三季度增长8.9%,当然已经讲保8不成问题。这一点来说,大家现在都在谈论,我想一年前这时候,或者今年初的时候,大家还都在讨论究竟金融危机复苏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知道我记得当时很多人也预测是在09年第三季度,现在可以看出来,不论是内地的股市,内地A股股市应该是比较率先走出衰退,在给国际整个资本市场有很大的信心,香港也是这样。
我记得上个星期,说美国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一万点,他们通过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它有一个超前对经济的预测作用,市场信心在恢复,我们也感觉到,对于交易所工作人员也感觉到,时最近来向我们咨询上市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可以看出大家都觉得应该是比较好的一个时机,有一些窗口,9月份有7家公司在我们主板上市,其中5家来自追究内地,10月份又可以看出会超过9月份上市公司数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市场的确是在复苏。
但是有一点提醒大家,这些是已经抓住复苏这个好的窗口,在这个市场上上市了。那么对于在座的企业,一个经验的借鉴,他们应该是在低迷的时候做好了准备,市场复苏的话,他们抓住好的市场窗口,已经在这个市场上市,因为大家都知道筹备一家公司上市,到它能够上市基本上是一年的时间,这就给大家一个提示,也可能在大家都没有信心的时候,有的人是已经开始在做这个准备工作。也希望大家不管是对全球行业,都会有这个经济周期。利用这个周期机会,给自己的企业发展提供机遇,谢谢大家。
钱平:如果我们这个会在去年这个时候开的时候,大家肯定很忧愁,可能来的人也很少,今年以后,大家认为这个是在有史以来第二次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1929年到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次时间更长。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见到曙光,慢慢走出来了。我觉得这个宏观上还有好多路要走,到底是适合V字形,还是别的形,都不太好说。现在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的投资,包括最近的发电,民营企业用电还是比较低,所以我们要看一些细节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我们在座企业家是控制不了的事情,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应该练好内功,在企业好的时候,应该想到要上市,要融资,企业不好的时候,你需要钱的时候,你没有准备好是没人会来投资,给你做尝试的。所以就是说,你要结婚的时候,要你高高兴兴的时候结婚,你不要太忧郁,孤独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跟你结婚。好多事情人生七、八岁以前学到的东西。
另外,中国企业家在产品上面拿订单,市场上面花很多的精力,可是在法律上跟金融操作上,一般是很不管的。我们上个中学的人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如果我们光有产品,有一定市场,没有很好的金融跟治理结构,这个公司是不稳定的。所以我想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包括费用把结构搭好,要不然企业一搭,特别容易崩垮。也板如何打造中国自己的因特尔和微软?我觉得需要做四个事情,企业家要想的:
第一,要魔术般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世界,如果改变不了世界,是否能改变中国,改变不了中国是否能该宾行业,这是第一点。
第二,这个企业有没有持续竞争优势和不易复制的商业模式,这个很重要,这个区别于一个企业在三年搞得很好,像可口可乐90年这么一个企业搞得很好,没有大的危机。
第三,学习性的团队,去面对不可预测的挑战,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我们的儿子跟女儿是否充分的优秀,可以变成这个企业下一代的接班人,如果不是,是不是父母变成这个企业的股东,然后到北大清华雇一个CEO,给我们这个企业打工,使我们父母跟自尊后代这个股份更有价值,所以这是我说的团队。像我这样的融资人,基本上75%的时间都在做先面三个事情,帮助企业提高到这个层次,所以我们投过的企业,都变成中国一流。
最后,我们在座的人一块努力,有一个很好的治理结构,把钱放进去,在股市上开花结果,可是这是最后一个事情,也就是什么事情呢?如果你有一个儿子、女儿,已经到18岁了,高考已经考上654分了,在座的北大清华,因为香港证交所就等于证交所里面的北大清华,可是前面18年的功底打得好,希望在这个机会不能光想股市涨和跌,怎么样对我这个企业真正从各方面培养起来,谢谢大家。
李寿双:最近有一本特别流行的书《金融逻辑》,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前经济发展的军阀,殖民地时期是经济发展最快,证券市场最活跃的时期,这就可以看出管制并不是一个好东西。我个人的观点,在海外上市这一块,不但是波浪起伏,未来可以预见海外上市应该是主流模式之一。
另外也可以看到,A股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包括国际筹备,A股本土化的市场,将来可能成为全球的市场。所以从企业选择来讲,优秀企业会选择A股,但是比优秀还优秀的企业,应该走到海外,这是我个人意见,谢谢。
田鑫:金融危机下的选择,我补充三点。
第一,金融危机来讲,我觉得对于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来讲,我觉得这是机遇,对于平庸企业来讲这是真正的危机。
第二,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中国国内资本市场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要和国外发展的资本市场逐渐接轨,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站在这个趋势下,目前看是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将来优势会逐渐融合到一起。
第三,对于企业来讲,你面对这样两个各有千秋的市场和未来逐渐会融合的趋势,首先你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没有,谢谢。
王卫东:我想总结一下各位精英们的感想,可以归纳成这么几点。
第一,每个企业家尤其中国企业家都把自己企业当成孩子一样,第一个要把自己的孩子先培养好,不管送国际学校,还是送贵族学校,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要把自己的专业、行业做好,这是最实际的问题。
第二,用好金融顾问、法律顾问、财务顾问和战略投资者,来扩充自己的软实力,硬的东西是自己的产业,其他的这些顾问能提供的是对企业附加的帮助。一个再烂的企业,靠这些高手的包装,最后还是有一个长远的气候。
第三,不管从国家政府也好,从法律也好,还是从全球环境也好,都是鼓励创新,鼓励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再生能力,无论是境内市场也好,还是境外市场也好,我们目前可能遇到的某些障碍或者说是门槛,都从长远来看,不会是一个障碍,势必会成为我们练好内功提高自身品质的一种催化剂。
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讲,今天请到这些在座各位的精英和专家们,来给我们介绍和向他们在过往十多年中资本市场的心得,我希望能够对我们的企业和未来他们的发展,和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质,有一个有利的帮助和良好推进性的作用。在此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也谢谢各位听众的参与,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fu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