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亚布力年会之闭幕演讲实录(6)
朱丹:谢谢王石先生,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本届年会上,我们的中国企业家论坛与阿拉善生态协会达成了一个共识,名字叫做“我们的期待与承诺中国企业家低碳承诺”,倡议书就在我们的门口,稍候希望大家把名字签在上面共同加入低碳环保的行动当中。接下来要请的是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也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的大会。下面请台湾联华电子公司董事长曹兴诚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请!
曹兴诚: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天很高兴到亚布力来,能够跟大家交朋友,交换意见,我对亚布力的成功非常佩服,能够把各地的朋友召集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地方看起来挺荒凉的,但是气氛却使我相当的感动。
我今天要讲的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这一辈子一直在搞高新科技的投资,研究生产,所以我常常思考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到底在哪里,当然这个题目很大,今天的时间很短,所以我只讲观点,不做分析。
首先我要讲的是,科技和技术是两回事,我们现在总是讲科技科技,其实都不分了。其实科学是我们通过客观的步骤对自然得到的了解,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假说,实验,经过严密的步骤建立起来的知识,而技术是解决问题或者制造的方法,原始人钻木取火是一种技术,制造石器也是一种技术,一万年前出现了农业更是一种伟大的技术,农业为什么是伟大的?没有农业以前,人类靠打猎,捕鱼,吃野果,一个人至少需要五平方公里的水草丰沛的地方才能够生存,所以整个地球最多只能养活两千万人。在这种情况下,人跟动物一样,争夺地盘事关生死存亡,我们可以想见陌生人见面,大家二话不说,彼此就是进行杀戮和消灭。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文明的出现,所以有了农业以后,我们每0.5平方公里就可以养活一个人,整个地球理论上可以养活两亿人口,所以大概农业出现是在2000年之后,也就是距今8000年的时候人类文明开始出现了,5000年前,人类懂得引用河水灌溉农地,所以理论上,地球可以养活10亿人。
那么农业虽然繁殖了人口,促进了群居,里面有分工和文明,但是农业的生产力是很低的,大部分人根本无法温饱,过着农牧一般的生活,只有少数统治者可以穿金戴银,吃香喝辣,人类普遍存在着一种争霸的心理,所以争夺主权,北宋司马光曾经写过一段,农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粗衣吝食,永远是欠债的,丰年的时候,收成不足以还债,不足以交税,流离七乡,农业时代是非常艰苦的,在贫穷困苦的农业时代,虽然许多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出了种种努力,希望降低人类的痛苦,可惜收效不大,而且制造了许多矛盾,比如说,我们把自相残杀视为罪恶,可是却把消灭异族当做英雄,有的时候情况很矛盾,比如说自己人反而比异族更残忍,比如说明朝末年,朱氏王朝弄得百姓生不如死,可是清初满族来了,是一个异族,而汉人生活反而大为改善,我们主张绝对的平均分配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解决反而造成了巨大的不公平,因为违反了“八十二十原理”,石器时代科技开始萌芽,德国人凯普勒提出了“行星围绕地球”的定律,这是科学发展的开端,科学发展以前,技术发展可以说是进度非常缓慢的,一个地区出现了一种技术,另一个地方进行学习,所以各个地方差异不大,一直到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基督教教徒打了两百多年不分胜负,当然那时候是有技术没科学。十四世纪科学开始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倒过来可以帮助科学实验,所以科学跟技术同时突飞猛进,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夜,西欧、北美地区懂得从石化燃料取得能,然后用机械驾驭,所以在动力上取得了进步,凡是血肉之躯无法跟超能力对抗,所以全世界几乎都成为了西方的殖民地。科学技术带来的超能力起初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大于幸福的,一直到了1960年代,科学跟技术终于带给人类攀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之前,人类社会基本上是物质匮乏,供不应求的社会,可是190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应用,人类所有食、衣、住、行,娱乐的需要变成了供给,要担心的反倒是市场需求有限,各位现在有任何东西有供给困难吗?没有,基本上都是供给过剩,连楼房什么的都是这样,供给过剩的情况开始整个改变人类社会彼此的利害关系。过去强国经常去掠夺弱国,现在反而需要帮助弱国来建立购买力,这样才可以增加科技产品的需求。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有名的就是马歇尔计划协助欧洲重建它的经济,美国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重建以后,实际上大大的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从1960年代以后,强国跟弱国的能源其实可以利用贸易手段来取得,武力和掠夺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成本大是因为效益低,所以“助人就是利己,合作好过对抗”,世界从而有了长远、和平的基础。在农业时代,人类社会“战为常态,和为异态”,在今后的科技社会,和平是常态,战争会被看得很愚蠢,得不偿失。我们看到很多强国侵占弱国,像苏联到阿富汗,美国进军伊拉克,其实现在看起来都是得不偿失的。如果我们用巧取豪夺形容国际间的竞争,农业时代国跟国之间可以借助战争来豪夺,可是现在的科技时代只能依靠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巧取,我们国家引进资本,扶持企业,才能发展经济,增加税收,中国解放前的三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机器来操控一切,对西方采取对抗的态度,结果经济无法发展,近三十年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并且与世界的游戏规则接轨,结果成功有目共睹,甚至可以说是震惊世界,世界走向了和平,政府的角色当然会跟着发生变化,基本上是由控制转为服务,由人治转为法治,而且法治需要跟国际接轨,以利贸易和投资。这就导致各国施政走向标准化,各国的法律和施政标准化有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国家开始从权力疆界转变为责任疆界,譬如现在的欧盟各国疆界彼此是开放的,允许人才自由流通,政府需要保障其安全,2008年初有一件事情很有趣,大家也知道,在意大利的一个海港城市发生了垃圾堆积的问题,拖了很久没有解决,结果遭到了欧盟的谴责,欧盟还威胁,控告意大利政府,认为意大利政府过去14年来一直忽略欧盟有关废弃物的处理规定,过去的想法就是,这是人类的内政,外国是不能干涉的,而现在不仅可以干涉,还可以控告,这就表示了一个权力疆界已经过度的成为了一个责任的疆界。
另外现在看到了一个趋势,国际之间彼此的依存度非常高,任何地区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国际震荡,看到股市如此,能源供需如此,环境破坏污染的问题也是如此,二十世纪以前,人类社会彼此是对抗的,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必须密切合作,才能解决我们许多共同的问题,科学跟技术可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世界的和平,但是我们也面临很多严重的挑战,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口过多,我们刚才讲过,在农业时代,地球大概顶多可以养活十亿人,而事实上我们知道,在公元前1500年前,全世界人口没有超过5亿,经过三百年之后,到1800年,那时大概增长到9亿多,可是工业文明以后,人口迅速增加,1900年突破了16亿,2000年突破60亿,这样增加的速度当然超过了生态的负荷,主要人口增加的原因是粮食供应非常充裕,公共卫生大幅度的改进,那么生态的破坏过去认为是工业,其实主要是农业,农业和畜牧业过度发展,环境污染当然是工业造成的,这是因为大家缺乏环保意识,同时有些是急功近利,在科学没有研究透彻以前就冒然以不成熟的技术来牟利,像目前人类另外一个社会的大问题就是贫富不均,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现在事业上的财富其实主要是靠科技创造来的,而不是靠以前的农业时代的掠夺来的,或者欺压、剥削来的,现在是富人发达起来,穷人也跟着受益,这种贫富不均的情况并不会造成社会过度的震荡。今天有很多人说,社会学的问题是科技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减缓科技的发展,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太消极了,我们知道,自然、生态对生物,其实是非常的残忍、严酷的,各位如果常常看《Discovery》就会发现生态是多么的严酷,在自然生态里,所有的生物都必须依照物竞天择的规律增长、求生,必须绝对的自私,绝对的残忍,绝对的弱肉强食,如果没有科技,人类不过是用来实验达尔文理论的白老鼠,生命没有尊严,生命没有意义,因为有了科技,我们才能打破食物短缺和物资贫乏的制约,走向温饱、富裕,才能跳出残忍,从弱肉强食走向友爱、关怀,这样生活才有温暖,生存才有尊严,生命才有意义。
虽然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借助科技,人类有超凡入圣的可能,今天人类会飞,可以登上月球,借电脑和手机可以打破空间的隔阂,虽然外面严寒,但我们的室内温暖如春,这些在古人看起来都是不可思议的神通,未来的医疗保健会不断增加我们的健康和寿命,未来的云计算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有神机妙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现在脑科学的研究,配合我们古老的禅修和瑜珈,确实可以让人心静、平安、快乐,去除烦恼,因此如果从过去的人看现在的人,其实和从前没有什么两样,我们主要还有一个烦恼和抱怨,可能因为我们在占卜方面修行不够。
中国在十八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的技术大国,十五世纪的时候,郑和下西洋,中国的海军肯定可以称霸世界,可是科学在西方兴起以后,中国在技术上突然大幅落后,所谓“技不如人”,我们只好任人主宰我们的命运,中间超过了一百年,在百年屈辱当中,中国也想引进技术,振作图强,可是当时的人不太了解,真正重要的是科学,如果说技术代表果,科学就是因,只求短期引进技术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长期根本的钻研科学,技术成果往往只是昙花一现,那么要提升科学,我们要有全新的态度,正如哈佛大学的教授讲,教育不能只是培养技术,还要培养人,我们要让下一代能够博士通达,终生好学不倦,而且有自由的心理,能够独立思考,目前华人社会的教育普遍还是注重填鸭,不注重观察,不注重思考和动手实验,这些都需要改进。中国过去是世界的技术大国,在过去的百年屈辱时期,大家忙于救亡图存,难免变得自卑,低调,现在中国人再度崛起,我们可以重拾自尊,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再度展示我们济世救人的情怀,我们不只要追求短期的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应该从事长期基础的科学来提升整体人类的智慧。这样中国的崛起不会成为世界的威胁,反而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推动的力量,这是全世界都欢迎的,身为科技人,这也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期望。我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