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银行首先应该给股东创造价值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君(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4月25日,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全球低碳经济革命与中国碳金融之路。凤凰网财经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直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君在会上表示,银行首先应该追求价值,要给股东创造价值。以下为王君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到这个论坛来跟大家见面,我来之前把我去年的发言找出来看了看,发现如果不看的话今天一开口就会无意识地说一些重复的话,这些重复的话是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去年说了已经忘了,幸亏看了一下。看了以后我又觉得今天来其实又没什么可说的,该说的自己认为是重要的话,在去年第五届论坛的时候已经说到了。接下来我简短地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这种讨论的话题特别带有中国特色,这样一个话题在西方的银行业、金融业也可能会有讨论,但是不会像在这里这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去年的论坛上实际上也说了类似的事儿,今年还在说这个事儿,说特色化的背后其实还是在说如何差异化,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说明我们始终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仔细看了一下,确实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中心,当然现在扩展一下也可以说除了大银行工农中建交以外,太小的机构不算,如果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到村镇商业银行都有这样的档次,因此这是个很庞大的群体。村镇银行不算,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主体,仍然有什么市商业银行,“市商业”这三个字显然是多余的,说开了直接叫某某银行,比如说齐商银行银行、齐鲁银行,这个过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细说了。看这个群体,虽然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够回避的,无法回避的还是感到这个群体仍然有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个是刚才杨再平副会长说的扩张的工作,虽然说跟中国的大银行相比费尽了力气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成为中国理论意义上的大银行,但是这个群体的银行还是希望自己做大。这点倒不是跟西方的银行大而不倒相比,中国的银行是小也不倒,中国的银行基本上不倒,只有少量的可能倒。因此不用担心倒闭,但是注重面子是大家都在想的。我也在想,城市商业银行很难说银行是你的,你作为银行行长、副行长、监事长基本上是组织部门提名,虽然经过股东大会选择当上了,但是仍然有这样的可能性,随时会被免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些这样的例子,这对这个群体来说是特别不利的,一方面从个人来说觉得没有必要追求太大,追求有什么用呢?又不是你家的银行,弄得太大也可能是危险的,给纳税人带来风险,也不见得对国家、对银行有什么好处,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所以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确实跟国外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问题说到底,这个群体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还是有很大的问题,还是形式这么多,实质上的内容还没有太到位。首先领导行长、董事长的产生和解聘、激励,这本来是银行内部的事儿,但现在在有些地方,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把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为当地的所有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中国的中小银行很难做出特色来,放眼望去就是相似的地方多,我想起来带我外孙玩儿幼儿游戏,就是一个小画册让你看,找不同,左面一页,右面一页,用一两个颜色的差异让你找,找出来小孩子很高兴。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什么特色,我们去年讨论的是关于跨区域经营的问题,我想这个银行如果真是个好银行的话,好多问题其实都不是个问题,比如说到底做大还是不做大,到底是跨区域还是留在那儿,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银行首先应该追求价值,要给股东创造价值,要做到这点肯定要满足经济中快速成长的家庭和企业对于金融服务业产品的需求,满足了这点自然也就做好了。
从刚才说到的例子我也知道,小银行贷款的股本回报率在50%以上,金融危机以后还在百分之二三十,这个和大银行根本没法比的。而且中国不做银行的大家也知道有个例子,比如说王府井卖包子的,就是那些包子,卖完就没有了,排着长队也没有。银行也是,不去做太多的客户,他们知道目标是做好,而不是做大。因此,简单地扩大规模,比如说有些银行换了牌子以后,从国有大银行挖人才,我发现去年就有这个问题,从工农中建里找人,他怎么能适应小银行的需要呢?小银行认为他有正规的训练,其实他自身没有特色,他来了以后会出问题的。因为现在我们正在探寻一件事情,去年的时候我介绍了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开贷微小贷款业务,就是以单个借款人为目标,以商业可持续为原则,以扩大单个借款人的数目或者贷款的笔数作为衡量业绩的标准,并且一定要是盈利的,以这个为特征来开展,这个业务开展了几年下来以后,发现很多银行都想做这个业务。但是做这个业务就需要有人、有系统,可是这正是现在中国所缺的,所以我们在想要不要办这样一个培训研究院,大规模的、规范地培训信贷团队,后来我就去考察了欧洲的一家银行,国内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它在拉美、非洲、中欧总共有22家银行,但是就是在亚洲没有,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我去了马其顿、马来西亚、法兰克福的总部,所到之处心情非常非常复杂,因为不可能不和中国的银行比较,我说一下我的观察,这个银行从上到下都知道自己是谁,新一轮经理上来以后就跟员工说我们是谁、我们干什么、我们为什么干,明确地跟员工说,如果你觉得你的使命和目标不一致,现在走还来得及,极个别的真有走的,但是留下来的,经过一段严格的训练,这个银行上下,在这个银行从楼上走到楼下,从总经理办公室到任何一个部门,所看到的每一个面孔都让你感觉到这个银行是个健康的银行,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员工都是非常心情舒畅地为银行做着贡献,没有那种在我们中国银行常见的官商气氛。我只是说一个事实,并不是针对哪一家的,你们可以自己对号能否做到这点?就是从董事长到员工上下都问这个事儿为什么这么做,所有人都能为银行的发展提出看法,并且提出看法的都会受到鼓励、嘉奖,这样形成的力量是非常庞大的、神奇的。而我们的银行,很多中小银行也和大银行一样,甚至像政府的衙门一样,官商的气氛是非常强烈的,像这样的银行我认为不用再探讨特色发展道路、跨区域经营道路,就是维持就可以了,因为再过五到十年,中国的银行业会发生新的洗牌,到那时候会有真的做好的银行,由于外界的压力和监管当局的压力,让那些好的收购差的,到那时候所依靠的政府的政治资源就会显得特别没有价值。
今天这个场合我也说不透,我只是心里看得很明白,在中国我走了很多地方,接触了很多银行家,现在非常高兴的是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就是也要和银行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周旋,也要搞好关系,但是它不热衷于这个,把这个看成是一个做好的成本和基本的条件,把这个做好以后腾出大量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就是不满足于官商和官职所带来的优势,而把这个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只要有机会就做更好的事儿。我上个月刚访问了一家南部的商业银行,世界银行的人说这家银行很好,这家银行在中国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把微小企业贷款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扩展到贷款上,并且吸收外来资金的时候有自己多种的创新,这种创新很符合当地的需要,有效地规避了信贷风险。这样的银行当地政府看得很明白,银行监管当局也看得很明白,这样的银行把他们的东西复制到给他们投资入股的村镇银行,可以想象到他们有多大的为例,别人也在办村镇银行,但是这个银行就利用当地村镇的空白,他们会有全资产品,会有秘密武器,在我的经验中这样的银行未来五年到十年有可能就会成为收购、兼并其他银行的优质银行。
它为什么就做到了这点?这和我们在2004年之前在中国推行微小贷款的时候,当时我们认识到,这项全新的业务如果没有银行一把手全心全意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而让退休的人干这个事儿根本不行。这家银行的特点是董事长亲自关注这个事儿,让所有的行领导都经历了培训和参加微小贷款的讨论,全行上下就形成了一股劲。
从当初的城市信用社到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为什么一定叫城市商业银行?名称似乎不重要,但在中国成为一个事儿,中国的商业银行董事长特别费解,像浦东发展银行,来自国外的人就意味它是政策性的银行,其实它是商业银行。还有叫“城市商业”,这四个字纯属多余,后来改得好一些,更换一切的印章、招牌。但后来也没有完全杜绝,意思是说明缺乏特色和监管的统一等齐划一是有关系的,中国银行的监管是有地域关系的,比如现在各地方在开的农村金融会,参加的是农村商业银行,甚至有的是农村合作银行,他们已经不是农村的金融机构了,他们实际上跟各位一样,但他们在农村,并且受着和农村金融机构一样的监管,甚至还享受着优惠。归属起来,有些工作可以做了,包括在座的银行都在设村镇银行,对于规定不低于20%股份制银行的,实际上给监管者制造了一个空间,有的银行可以不拿一分钱就可以创办村镇银行。我有时候就想,将来如果村镇银行成千上万家,监管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因为每一家银行都有独立的法人,而对骨干银行来说,分支机构村镇银行的成本是更高的,法人治理、高管等等,而分支机构只是一个行长的成本。还有村镇银行有一个危险,这次我知道各地的金融办为了在当地能够招上资往往发出邀请,邀请到那里开设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由所在地的监管局审批,其实一个内蒙古的银行到深圳或宁波,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跨中国这么大的面积远距离地开设一家村镇银行。中国的银行对外国开设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到中国开设银行本身是一样的,就是跨区域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所在地的监管当局有一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就是要对开办的这家银行全面的公司治理,并且资本控制力、资产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开办银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没有这样做,这也是让我感觉很意外的,像我刚才说的访问那家银行,他们由于监管的银行,本来有22家分行,巴塞尔要求进行监管,他们不愿意让一个国家监管他们整个集团,他们不相信这样的监管能力,所以他们后来想自己在德国开一家。他们一开始这个动议我就知道,到现在一年多了还没开起来,原因是德国银行要对22家银行和总行进行全面的评估,这个成本是相当高的,费时是相当长的。我问他们你们后悔不后悔?他们说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这家银行已经又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x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