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报告风波与外资“话语权风险”
最近,摩根大通一纸报告声称中国最高领导层考虑出台一项总金额或达4000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在市场上引起了反响。
实际上,这份传闻中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存在不少漏洞,且不说下半年税收增幅将急剧减速,且地方财政普遍赤字,我们的财政状况并不如上半年税收账面增幅那样令人乐观;也不说用外汇储备充当股市平准基金之说面临怎样的技术困难;也不说如此庞大的财政刺激措施,对通胀影响如何;单说政府方面的行动迹象,目前就很难让人得出会在近期出台这类措施的结论。因为实施如此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需要经过人大批准。
不久前,中央虽然提出要防止经济金融大起大落,且没有提到“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引起外界猜想,但会议的基本结论是经济基本面没有变,还在宏观调控正常方向上,并且要求统一思想到这一点上来,不可能这么快就彻底变调。所以,这份报告能够在市场上引起那么巨大的反应,部分原因是很多市场参与者迫切需要能够给他们打气的东西,因而将期望当作真实来宣传(如房地产界对此的大肆宣传);部分原因恐怕是某些市场参与者借机操纵市场,从中牟利;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不能不归咎于外资话语权带来的风险了。
西方机构投资者本来就在资本、全球投资分析等方面拥有较强实力,新兴市场东道国又常常给予外资超过本国国民的待遇,在新兴市场国内投资者眼里,外国机构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和投资价值的变动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外国机构投资者时常在新兴市场上扮演“头羊”角色,带动其他投资者作出过度反应,加剧市场波动。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来自“中心国家”占优势的外国机构投资者也往往能掌握更多信息,包括内幕信息,索罗斯在法国兴业银行私有化内幕交易案中扮演的角色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使国内投资者的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与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行动恰好相反(如国内投资者获取的私人信息属于利好而外国机构投资者却在抛售),国内投资者也往往会断定外国机构投资者已经掌握了不利的私人信息而效仿其行为。从越南经济动荡到这次摩根大通报告风波,我们已经充分领略了这种外资崇拜症的威力和风险。
摩根士丹利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越南经济动荡风险的,中国有学者差不多两年前就已经注意到了印度、越南、韩国危机风险,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构想;但直到今年,摩根士丹利一纸报告,才使得这个问题迅速家喻户晓;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阿根廷信用评级,阿根廷立刻就要出动总统等高官回应;这次摩根大通报告风波,那就更不用说了。
外资话语权风险已经暴露得非常充分,如何治理?除了增强本国和本国企业实力之外,只有从根本上扭转我们的心态,才能根治这一问题。我们经常抱怨外资话语权过大,但外资过大的话语权是我们自己奉送的,它植根于对西方的盲目崇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
梅新育
编辑:
hu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