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中心“经济每月谈”第十一期发布会文字实录(3)
魏建国:
谢谢杨院长精彩的演讲。他给我们对整个机制以及通过这次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解读,使我们了解到下一步我们双方的共同关切的问题,他的演讲使我受益匪浅,所以我非常同意杨院长的想法,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不仅受到了发达国家的关注,也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关注。所以我觉得杨院长给我们确确实实很好的上了一堂课,我建议大家再次感谢我们的杨院长。
下面一位主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陈永龙先生。陈会长是我国外交领域的资深人士,多年从事外交工作,曾经就职于达卡、乌干达、美国、约旦、以色列和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外交人员,积累了丰厚的国际事物的经验,在担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政策的研究工作。在任我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的时候,参与了中美之间大量的重要活动,我们相信陈会长今天的演讲,会加深大家对此次中美对话的理解,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理性推进中美战略互信”。大家欢迎。
陈永龙:
大家早上好,我非常高兴在这个场合下发言,尽管在外面跑的多,接到魏部长的邀请,我是前天刚从美国回来,我非常赞赏刚才两位嘉宾的发言,我今天也是来学习的。我的标题是“理性推进中美战略互信”,是极其理想主义的标题,但这也是我们必须提的。因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几个关系,我们客气一点儿、谦虚一点儿,说是最重要的几个关系之一。但中美关系对我们中国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关系,没有之一不之一的问题。我们改革开放、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的外部环境,我们的主权利益、核心利益,没有哪一个不跟美国没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是不一般的关系,就跟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问题一样,有时候外因大于内因。去年底奥巴马总统访华以后,一直到今年年初,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就浮出水面了。本月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双方阵容都很豪华,气氛热烈,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的,给人感觉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么,中美关系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呢?这是中国关心,世界关注,也是领导人、决策机构非常倾力投入的,也是智库学者们最潜心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很赞成两位提出的看法,我认为中美关系的要害就是互信——战略互信。
经过30年的曲折和发展,双方对战略互信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双边关系也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对于制度、价值观、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双方所建立的互信尚不稳固,或者说在许多情况下双方还是缺乏互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障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要建立互信,建立一种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或者少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我今天凌晨写了一个草稿,我就在想需要多长时间?不好说。所以我就写了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双边关系在这个进程当中,在互信建立得比较稳定、成熟以前,世界将随着世界大事和中美两国的内部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在当前情况下,由于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动,决策机构人员的多层次的沟通和对话,中美关系又一次渡过了阶段性的困难,或者说又一次增大了加强互信的同时,避免了更大的或者是有时是人为的不必要的波折。
陈永龙:
如何理性地看待对方以及双方之间的问题、差异或者矛盾,是建立互信的重要基础,双方应当是崇尚沟通,而不是相互埋怨或者指责。以金融和经济问题为例,燕生刚才讲的很详细,我感到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信心问题、政府的重要问题、共同应对合作问题,都是双方议程表上最优先的位置。所以相互协商,同舟共济成为那段时间的主流。但是一旦情况有所好转,就开始了对中国一个又一个的调查,例如,一种论调认为,使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了贸易失衡,造成美国大量失业的原因。许多研究统计数据都表明,这种论述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我在这个月中旬去了美国,跟美国国会议员、智库人士、前政要进行了会面,他们对我们的埋怨或者是希望的声音不少。
外贸平衡,主要是产业机构和政策,汇率的高低不完全是经济因素,既有贸易的,也有市场的,也有经济力量的政策,也有政府和发展战略的因素。我开玩笑说,当年我们人民币汇率定成8.34元的时候,为什么不定到12元呢,这样的话会比现在的日子好得多。当时争论都非常大,取了一个折中方案。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都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这为克服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增长作出了牺牲,也付出了代价,当然也作出了贡献。所以,中国不能走、也不想走当年日元汇率颠覆性调整的老路,也不想面临走现在欧元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中国需要美国、需要世界的理解,我在美国访问的时候,也亲身感受了一点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老百姓的生活,就从乘飞机的角度说,在美国国内乘飞机,我过去没听说过,托运一件行李还要付钱。现在托运一件行李还须增加20美元,在航班上喝茶、喝饮料,旅途稍微长一点,用餐,需要先刷卡。我坐的是公务舱,还好一点儿。我后面两个同事就苦了。我就感到美国经济复苏还是缺乏活力,需要找出路,但是从人民币汇率找出路,可能是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也不明智。因为正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这是世界不可否认的。当然,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快,但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也就是从出口向内需型增长,需要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而且时间不会太短。现在人民币汇率问题,进入了一个单一国家或者几个国家都无法抗拒全球化的,“去全球化”是行不通的。所以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或者是共生关系,只会越来越强。所以加强平等的合作,同舟共济恐怕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陈永龙:
中美关系是一个最特殊、最敏感而且也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关系,而两国的结构性的矛盾,时时刻刻影响双边关系的发展,所谓的结构性矛盾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发展越强大,对世界可能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也必然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也就是所谓的大国人权。在这个问题上,在美国、欧洲,包括中国在内,有相当大的市场,但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去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应急的太早,没有什么好处。但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后,保持十年、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和美国的国力相对下降,已经不断地表现出来。因为不少人认为欧盟、现在的金砖四国,都是在一个或者几个领域和地区,有时候在全球发挥影响。但他们的影响都不能和美国比,而唯独中国,包括在经济、政治、安全,现在已经开始了,能够与美国有一比,甚至将来会超过美国。所以这种状况,随着中国“树大招风”,再怎么说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很穷,到西部地区看看,即使是上海,又怎么样,还是和西方国家差距很大。但西方国家认为,只有中国才能和美国一比高下。所以这就引起了中美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把将来的可能看作现在的力量。但是,喜欢寻找对手或者是不科学地讲喜欢寻找敌人,美国接受了这个伪命题、接受了这个定式,那也就是中国未来会取代美国。但历史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两次大战也都说明战争的爆发是处于相同价值观的国家之间。
所以,中国的发展上升并不会挑战美国,中国政府也都表明中国无意有能力挑战美国。客观来说,结构性的矛盾并非不能化解,并非要你死我活,搞一个竞技式的高下,中美关系30多年发展历程表明通过战略对话,通过寻求共同利益,通过共赢来化解。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战略对话和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开始好几年了,而且把最近两次和以前比较,可以看出来,对话的议题也增多了,也广泛了,程度也越来越深了,达成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了,双边关系也就显得越来越成熟了。所以,双方的核心利益分歧是能够通过对话来求得相对的平衡和解决的。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兴衰,最大的挑战是不能准确地对自己定位,解决好来自自身的挑战,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是靠“谈谈”得来的,是靠我们自己的一点一滴的努力发展自己建立起来的。我讲的这个话可能比较重,我并不否定过去在谈判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是靠我们努力、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美国的继续繁荣,也必须对内解决好发展竞争中的各种挑战和对外发展中的平等伙伴关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陈永龙:
所以说超越盟国和对手的历史理念和加强两国的合作,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历史责任,两国也必须建立平等互信和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双方必须认识到全球时代使我们形成了利益共生的关系,但民主主权国家的核心原则没有过时,并将向长期增长,因此双方必须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主权关系,中国的现代化不会也不需要以牺牲美国的利益为代价,不会对美国形成挑战和威胁。恰恰相反,是美国实现繁荣的一个机遇。同样,美国要保持持续繁荣,要保持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也不能限制中国发展,也不能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
我在这儿想强调一点,在奥运会之前,我脑子里有一个想法,扬眉吐气和韬光养晦。我当时一直想用这八个字做文章,但60多岁的人了,还没有退休,做的事儿太多,所以没有做一个文章。我们奥运会已经举办了,世博会也即将举办成功,60年大庆也显示了我们的成就。“中国傲慢论”当然更多的是对的指责。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检查一下,我想,这里面恐怕还要认真地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因为现在枪打出头鸟, 我在美国最大的一个印象是,美国和我们都是世界排放大国,我们刚刚超过美国。但美国人给我讲了一句话,是我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给我讲的话,一个是联合国秘书长特级顾问、哥伦比亚大学地球所所长萨克斯,一个是李侃如,他们对我讲,我们都是排放大国,我承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是你要注意,虽然我们都是排放大国,但我的责任肯定比你轻,因为我是在向下走,你是在往上走。这个讲的不无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在坎昆会议之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确实我们还需要继续谦虚谨慎,还需要继续韬光养晦,从100多年以前中国的门户被西方的舰炮打开了大门,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主动打开大门,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只有学习才能使我们民富国强。谢谢!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