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接手新世纪周刊身陷“双胞胎”风波
本报记者 田国垒 实习生 钟原
1月1日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左侧),是原团队制作的最后一期;1月4日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右侧)是胡舒立团队制作的试刊。庄健摄
2009年12月30日,原《新世纪周刊》全体采编人员在办公室合影。 庄健摄
自2009年11月正式与《财经》分手,胡舒立及她带领的团队的去向就一直备受关注。有消息说,她将一心一意在刚刚履新的中山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的位置上工作;有消息说,她正在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商谈新刊物的筹备工作;也有消息说,她的团队一直在北京西大望路某写字楼继续工作,准备创办一本杂志,甚至连新刊物的名字《财经新闻周刊》都起好了……
但是,所有这些传言性的消息在2009年最后两天被彻底打破。
2009年12月30日下午,财新传媒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张立晖向媒体确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记者注)已聘胡舒立担任《新世纪周刊》总编辑,《财经》杂志原副总编辑杨大明将出任《新世纪周刊》副总编辑,同时被聘为中改院研究员。中改院副院长苗树彬任《新世纪周刊》副总编辑,王烁为主编。
同一天,《新世纪周刊》的主管单位中改院也发公告证实了这一消息。公告称,“以胡舒立为带头人的新的编辑团队将着力打造全新的《新世纪周刊》”。
由于胡舒立及其团队供职于《财经》杂志时的出色表现,因此,当胡舒立的团队将操刀《新世纪周刊》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时,网络上反馈的信息大都是欣慰和期待。
但不承想,1月4日,新团队编辑出版的第一期“试刊”便引起了一场风波。
《新世纪周刊》下了个“双黄蛋”
2009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媒体公开报道胡舒立受聘《新世纪周刊》总编辑的第二天,一份“胡舒立团队版”的《新世纪周刊》封面开始在一些传媒人的微博上流传,继而杂志出现在了京城的报摊上。
这份《新世纪周刊》的封面报道为《通胀如虎》,封面推介的其他重头文章还有《水价上涨年》、《通胀不能仅靠货币政策》等。
相关专题:
[2010-01-06]《新世纪周刊》老员工昨日申请劳动仲裁
[2010-01-06]《新世纪周刊》人事风波升级
[2010-01-05]陈宏政:东协加三 开创新世纪
[2010-01-05][媒介]胡舒立版新世纪周刊面市 原《财经》人马"借壳"
[2010-01-05]《新世纪周刊》员工“被出走”中改院副院长称没有提前解约
[2010-01-05]《新世纪周刊》员工“被出走”?中改院副院长:没有提前解约
[2010-01-05]原《财经》主编胡舒立受聘《新世纪周刊》总编辑
[2010-01-05]胡舒立版新世纪周刊面市
[2010-01-04]胡舒立团队版新世纪周刊面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