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接手新世纪周刊身陷“双胞胎”风波(4)
这一点从中改院院长、《新世纪周刊》社长迟福林寄语胡舒立加盟的言语中可看出端倪。迟福林在寄语中称,“希望新的《新世纪周刊》能取得更大的影响力,同时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维持周刊的可持续发展。”
据一位原供职于《新世纪周刊》的员工透露,2009年全年,《新世纪周刊》杂志的广告总额超过1000万元,“这对于一个成本如此之低的杂志和仅有21个人的采编团队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好的效益了”。
但绝大多数原《新世纪周刊》员工承认,杂志整体财务状况不是很好,“这个我们都知道,可能广告收入被用到一些别的用途了”。
现在虽然还无法得知《新世纪周刊》确切的债务数额和历史遗留问题,但财新传媒面临的复杂局面是显而易见的。这本综合类新闻周刊的采编团队普遍被拖欠薪水两个月以上,记者稿费被拖欠达半年之久。
“在胡舒立受聘总编辑之前,我觉得我们21个人是在弹尽粮绝的时候,尽力支撑这本杂志的出版。”汤涌说。
据了解,原《新世纪周刊》的21名采编人员与主管单位中改院的签约方式是“一年一签”。2009年11月,这21人大都收到了续签劳动合同的意向书。多数员工在意向书上签了字,总编辑苗树彬也签了字。
汤涌称,在刚得知胡舒立受聘杂志总编辑时,不少采编人员心中曾有过欣喜,准备跟随新总编辑胡舒立大干一场,但当看到最新一期的《新世纪周刊》的版权页上没有自己名字的时候,“火热的心一下子就凉了”。
而财新传媒公司对此回应,版权页和劳动合同并无关联。4日出版的《新世纪周刊》为胡舒立团队的试刊,相信原团队与主办方及原合作方能够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两次商谈破裂后提起劳动仲裁
2009年年底,媒体在公开报道胡舒立受聘《新世纪周刊》总编辑时,大多数报道均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胡舒立不仅将承担《新世纪周刊》所有遗留债务,还将留用前《新世纪周刊》的全体员工。”
相关专题:
[2010-01-06]《新世纪周刊》老员工昨日申请劳动仲裁
[2010-01-06]《新世纪周刊》人事风波升级
[2010-01-05]陈宏政:东协加三 开创新世纪
[2010-01-05][媒介]胡舒立版新世纪周刊面市 原《财经》人马"借壳"
[2010-01-05]《新世纪周刊》员工“被出走”中改院副院长称没有提前解约
[2010-01-05]《新世纪周刊》员工“被出走”?中改院副院长:没有提前解约
[2010-01-05]原《财经》主编胡舒立受聘《新世纪周刊》总编辑
[2010-01-05]胡舒立版新世纪周刊面市
[2010-01-04]胡舒立团队版新世纪周刊面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