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推自愿碳减排标准 追赶新兴战略产业制高点

2009年09月25日 00:00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花馨

特派记者 吴晓鹏 北京、纽约报道

9月23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携手美国Bluenext环境交易所推出了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的标准,标志着中国在向一套自愿限制农林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体系上迈进了一步。

“中国要积极考虑建立自己的碳排放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建设。”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纽约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全球碳交易市场被认为将在2012年达到1400亿欧元,取代石油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但目前中国仍处在碳交易微笑曲线的最底端。

在2005年《京都议定书》框架机制下,2005年后的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其中一半要以CDM(清洁发展机制)的形式实现,而中国将占到2010年世界总CDM潜力的35%至45%。

“我们十分看好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英国碳交易咨询公司CF Partners合伙人Thomas Russmuson对本报记者表示。

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并未在《京都议定书》下承担减排责任,但这里巨大的项目市场却吸引了有减排责任的欧洲发达国家的浓厚兴趣。中国现在已经是CDM最大的供给国,占据全球CER(核准减排量)交易的48%。

也正因为未开始承担强制碳排放义务,中国碳交易市场目前主要以OTC市场为主,但这并不阻碍中国积极发展二级交易市场。“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建设。”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纽约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熊焰表示,自愿碳减排标准为清洁能源项目的发展商提供了一个框架制度,“可以获得碳信用点,在VER(自愿减排量)市场上出售。”而有关该标准如何实施的详细信息则将于12月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公布。

不过,“自愿”性质的VER由于缺少激励机制,并不如CER市场发展得迅猛。“企业目前参与VER项目,更多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而CER是有资金激励在其中的。”Thomas表示。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缔约国的政府和企业受碳排放权的限制,需要采购CERs来抵消其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非缔约国的政府和企业若愿意参与气候问题解决,则自发的参与CDM,并认购CDM项目产生的VERs。该类减排量的需求方和认购方没有义务,多出于慈善、环保、公益事业的追求。

在Thomas看来, VER市场的发展仅靠企业“自愿”是不够的。“可以考虑建立VER市场的激励机制,比如和‘碳税’减免挂钩。”

但无论是VER还是CER市场,中国都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迎头赶上。目前中国的碳交易仍集中在项目层次,而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却已经达到了碳金融的层次。世界上主要的碳交易市场更是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而碳金融和碳交易相辅相成,没有碳金融的支撑,中国不仅将失去碳交易的定价权,也将再次失去金融创新的机会。

相关专题:

气候变化成全球经济发展桎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