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很难靠公立医院单独完成医改使命

2010年08月30日 13:55瞭望新闻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如果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共同成长的环境,那么,中国很难靠现有公立医院单独完成伟大的医改使命”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冉燃

中国新医改方案出台已逾一年,其高调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表述目前仍未成为投资者的“尚方宝剑”。

一些民营医院的投资者、管理者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不少官员对试图进入卫生领域的民间资本警惕如故,甚至对国企垄断抱怨不断的社会公众,亦有相当多人将民间资本办医视若洪水猛兽。

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的准入会带来什么?本刊记者就此专访竞争学派的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国恩。有评论说,他的研究填补了中国经济管理学科类没有卫生经济学的空白。

主角与配角

《瞭望》:民营医院发展已有几十年,但从承担的诊疗量等情况看,似乎一直没有出现冲击既有医疗市场秩序的力量,对改善卫生服务的提供作用也比较有限。这与卫生领域引入社会力量的初衷仍有距离,你对此有何分析?

刘国恩: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医疗机构没有形成与公立医院对等竞争的局面,主要是制度原因造成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应该说,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基因差别,而且从国外经验看,如果提供同样的支撑手段和发展平台,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其成长速度和规模都比公立医院更快、更大。

中国之所以没有形成对等发展的局面,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准入存在很大障碍。中国直到去年新医改文件才明确提出欢迎和鼓励民营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相当一部分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非常困难,包括长庚这样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医疗机构,即便少部分社会力量通过“非常”的途径、艰苦的经历获得准入,它们中除极个别大型外资医院外,往往都被给予一种补充的角色。也就是说,本就不想你上台,即使请你上台,也是配角而已,没有主角的戏份。

其次,成长条件受到制约。比如科研立项,国家科研资金的流向,主要倾向于公立医院,尤其是教学型医院,所谓火车头医院;再如,也是最要命的,就是人员晋升,民营医院的医生,不管是从毕业生中招聘的还是从公立医院挖走的,应该说获得这些人才都不容易,但这些人一旦进入民营医院,基本就断绝了职称晋升的机会,断了个人职业发展道路,这个杀伤力非常大,不少民营医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半路夭折。

这就很清楚了,民营医院先天就被安排了一个配角的位置、一个配角的命运,而且后天的发展条件也不好,所以它们发展很慢,很难做大做强。

《瞭望》:从现实来看,似乎民营医院也大多恪守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原则,以求为自己赢得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而且,现在主管卫生的官员们比较流行一个说法,就是民营医院要成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

刘国恩:主体还是补充、主角还是配角,我觉得不能主观界定,更不能颠倒因果。民营医院

目前是补充的角色,这是事实,但这本无必然性,而且事实正好相反,它是计划经济下公立医院垄断的结果。

我认为,主观界定谁主谁辅既没有理论依据,也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大趋势,就像一定要问姓社姓资一样,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壮大,既无意义,也无益处。并且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够跳出部门利益的考虑,真正站在全社会的立场考虑问题,向所有医疗机构都提供公平、透明、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条件,那么30年后的今天,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一定是主角,而不是配角。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国企是主角,私企是配角,现在不正在发生变化吗?难道这有违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吗?恰恰相反,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再看国外,发达国家中除极个别国家,其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技术、品牌、规模等方面,都比政府办医疗机构差吗?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相关专题:

中国新医改方案出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冉燃   编辑: heqy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