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很难靠公立医院单独完成医改使命(3)
营利性与公益性
《瞭望》:目前一旦讨论公立医院改制,“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的争论就很激烈,既绕不开又非常敏感。
刘国恩:不管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只要是“一刀切”的取向我觉得都不准确。我主张,在需求强、条件好的地方,就应该大举“国退民进”,而在需求薄弱的地方,则要大幅度地“国进民退”,当然,这不是说“民”一定就得退,主要是因为“民”进去如果生存不了,政府就要知难而进。
《瞭望》:民营医院大多被定位为营利性,但往往很难获利;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医院,但它们也追求利润。你如何看待医院营利或非营利的定位,与公益性的关系?
刘国恩:把营不营利的问题跟公益性挂钩没有太多意义。我相信,任何机构,包括医院,都必须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比如,即便公立医院定位为非营利性,它也要想尽办法缩减成本、扩大服务能力以提高其经营效益。
其实,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的核心区别是,前者的盈余用于再生产、再发展;后者的盈余则可以由投资人自由分配和处置。
至于医院的公益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公众需要获得医疗服务的时候,能否及时获得;二是公众是否有能力购买相应的服务。后者说穿了是个“买单”的问题,而“买单”主要应该由医疗保障制度来解决,而不是靠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简单说,公众买不起服务,问责医疗保障制度;公众买不到服务,问责医疗服务体系,责权要明确。
在医疗保障制度确立的前提下,医疗机构的优劣根本还是在于服务效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差别,其他都是虚的,尤其是所有制形式。
当然,如果因为公立医院获得了政府的补贴、税收的优惠而有更多的盈余,那么政府要它拿出一部分来做惠民服务也无可非议。但对社会办医院来说,它做不做无偿的惠民服务,应该是自愿的。
《瞭望》:可有观点认为,民营医院营利性的定位,势必跟救死扶伤的医学宗旨、跟维护健康格格不入。
刘国恩:北京和睦家医院(以高端医疗著称——记者注)天天做的工作难道不是救死扶伤?这与它获得的经济效益一定要对立么?
《瞭望》:民营医院既然是营利性的,有人就会担心它昧着良心赚钱。
刘国恩:民营医疗机构有违规的,公立医院也有犯法的呀!比如前几年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不就是公立医疗机构吗?广州处理的骗保不也发生在大名鼎鼎的大学附属医院吗?所以,我认为是否昧良心赚钱和所有制无必然联系,营利性和公益性是两个层面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我还是要强调,医疗服务本身就是救死扶伤的,如果认为“公益性”就等于不收费、低收费,偶尔还可以,但我相信不可能天天提供免费的午餐。再重复一次,“买单”主要是医疗保障的任务,把买单和服务的职责强加到服务主体,既不利于提高效率,也难以促进公平,对公立医院如此,对民营医院更是如此。
《瞭望》:在谈到公立医院改制的问题时,还会有一种担忧,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刘国恩: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本质上是转制中的资产评估和监管执行力度层面的技术问题,不是所有制本身的问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不是无法规避或减小。事实上,观察各地的医院改制,大多情况是,改制后的国有资产不仅保值增值,而且幅度大大超过预期,宿迁医院改制、昆明医院改制等都是如此。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冉燃
编辑:
heq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