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实验室称不搞转基因水稻如同不搞原子弹(2)
未定的时间表
记者了解到,此次批准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水稻品系的研发工作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并于1999年通过了农业部的成果鉴定,同年开始中间实验,进入安全证书申报程序。整个过程长达15年。
而离转基因水稻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农业部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只是发放了安全证书,允许两种转基因水稻品系在湖北省内试验种植,不许出省。条件成熟,才可以出省种植。
记者了解到,转基因作物要经历研发、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后获颁生物安全证书,此后还要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并得到农业部的最终批准,通过种子品种审定。目前批准的,只是“转基因水稻品系”,还未进行品种登记。
转委会的两位成员曾对媒体透露,该委员会已为抗虫转基因水稻发放了生物安全证书,其商业化种植可在两三年后开始。
华中实验室告诉记者:“‘华恢1号’和‘Bt汕优63’品系安全证书的签发日期是2009年8月17日,有效期为5年,适用地为湖北。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转基因水稻要进行商业化种植,还须依据《种子法》进行品种审定,还要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三项程序的审核和证书的发放是由国家法定机构按照法定程序独立进行的。正常情况下,完成这一程序需要2~3年,或者更长。”
1月初,该项目主要研发人员、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在华中农业大学首次就此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转基因稻米最迟5年能上市民餐桌,并说自己就吃过转基因稻米。
“与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不同,中国的主粮有多样性,不只是稻米一类;主粮消费有文化性,受文化地理、饮食习惯、生活习俗等影响和制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后,仍会保持多种主粮并存、多种稻米并存的状况。以为转基因水稻会‘一统天下’、消费者别无选择,其实是杞人忧天。”
记者手记:跟嘴巴有关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
无知者无畏,无知亦可以产生恐惧。
对于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恐慌情绪一方面来自权威信息的缺乏,另一方面来自对未来监管机制的不信任。有消息称,国内市场上的木瓜很可能是转基因的。可有多少人能看到木瓜上的转基因标签呢?换句话说,如果贴上了转基因标签,消费者对商品能一目了然,然后“用脚投票”,由市场来决定,那么现有的质疑声音肯定会减弱不少。
再说信息公开。到现在都不知道做决策的转委会成员是谁,到底是谁在替老百姓决定未来的主粮,人们怎么可能安然接受呢?
跟嘴巴有关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民以食为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跟主粮有关的决策都不容争论。投入的财力和人力那么多,也不意味着,非得迅速地商业化才能对纳税人有个交代。毕竟,转基因水稻,在未来可能要成为十几亿人的口粮,不是一个人、一个实验室或一个部门可以全权负责的小事。
公开信息并严格管理,谨慎才好。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hu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