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实验室称不搞转基因水稻如同不搞原子弹(6)

2010年03月23日 08:07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转基因棉花:前车之鉴?

本次获批的两种转基因水稻,据称在位于湖北省的实验区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因为“能控制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

对农民而言,“转基因水稻在种植技术方面并没有特殊要求,种植时间、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储藏加工等都与普通水稻一样。最大的不同是减少80%的化学农药用量,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民购买化学农药的支出,而且大大减少了施用化学农药的人工投入,使整个生产成本降低,效益增加,同时保护了环境不受化学农药污染。”

华中实验室表示,我国水稻单产近20年来的年增产量从未超过1%,而转基因水稻可提高约8%的产量,“这只是实现‘绿色超级稻’构想的第一步”。所谓“绿色超级稻”,其构想的基本目标是: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使水稻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在农业部研讨会上表示:“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还没有直接能增产的转基因作物。因为增产涉及的基因很复杂,我们现在还没搞清楚,还无法转移‘增产基因’,最终达到增产目的。”

另外的反驳者则认为,农药量减少80%是个“神话”,因为我国的水稻病虫害与其他作物相比较少,用常规的防治手段基本就可以防治,不一定非要用转基因的技术。

在这个问题上,已有十几年商业化种植历史的转基因棉花,近两年已成为一个负面例证。2009年,江苏的转基因棉花出现减产之忧,并出现次生虫害。记者了解到,这些棉花的抗虫基因主要针对棉铃虫,但可能很容易染上其他病虫害。这让危害次于棉铃虫的其他害虫反倒成了主要的灾害。棉农不得不加大农药使用量。“高峰时期,棉农可能3天打一次药。”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部分棉农表示不会再种转基因棉花了。”

郑风田在博客中援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话:“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

名词解释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个基因片段从一种生物体中分离出来,通过修饰后导入另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的技术。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相关专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之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huxx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