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十评郭树清新政

2012-06-29 第 10期
自2011年10月正式就任中国证监会第六任主席以来,郭树清所带领的证监会,以平均每四天推出一项新政策的速度,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改革旋风。在2012年6月18日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234天的一刻,凤凰网财经独家策划推出"十评郭树清新政",十个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和未来。
要点
  • 1近代的中国资本市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政治力量,大银行家虞洽卿代表的民族金融业,以及张謇等大实业家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共同推动的结果。它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市场自组织的巨大魅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2以史为鉴,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的制度构建不能没有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强行政弱市场的格局已经走到了尽头,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应当始终以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为主题,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组织,实现市场的自我平衡,回归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本来面目。
  • 3在过去的22年中,附属于行政体系的交易所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市场组织者职能,券商沦为附庸,这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强行政、弱市场的缩影。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是对资本市场制度扭曲的第一次拨乱反正,那么券商取代交易所真正成为市场组织者,很可能将是第二次深远的制度变革。
  • 4从市场基础制度的层面来看,做市商制度隐含的是对信托责任的强化,券商从自己的商业利益出发,将更为珍视客户资源,切实维护买方客户的利益。比起监管者把券商当坏人盯住不放的做法,强化信托责任才是市场监管的根本出发点。
  • 5当证监会从微观的行政管制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市场主体自身对信托责任的践行释放了相当一部分监管重担的时候,中国证监会也就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资本市场的宏观管理之上,甚至拓展更多的监管范畴。
  • 6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发行人上市圈钱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那些最好的企业才能得到投资者认可,但即便如此IPO价格也将有适度的折让,其股价上涨也是一个考验长期业绩表现的过程。此时,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长期的增长才将成为可能。股市牛短熊长的格局也将根本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历史的断层
     一个有点争议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有多长?从1990年算起是22年,但这并不是全部,还应该加上民国时期的差不多30年历程。可惜的是,这两段历史中间隔断了,所以,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1918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兴办的证券交易所在北京成立;1920年,影响更大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相继开始营业,开启了近代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的历程。

近代的中国资本市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政治力量,大银行家虞洽卿代表的民族金融业,以及张謇等大实业家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共同推动的结果。它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市场自组织的巨大魅力,在一个碎裂的中国,在金融财税都被列强垄断的上海,在内外交困的逆境里,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抗战前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或许要暗淡不少。

近代的中国资本市场同样也有灰暗的一面。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后很快获得不菲的利润,其后一年,仅上海一地竟然冒出140多家交易所,信托公司也达到14家,投机风气甚嚣尘上。有人套取银行、钱庄资金炒股,以至于市面资金紧张;有人利用资金优势,造谣、坐庄、对敲无所不做,直接操纵市场;还有人利用政府关系提前获知内幕信息,大发横财。这场闹剧很快因担忧风险的银行收紧资金而迅速崩盘,原本140家交易所一年后仅剩下十几家,信托公司也只有一两家幸免。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内战所需大量发行公债,一度成为交易所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这些公债的目的仅仅是填补军事消耗而不是发展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百害而无一利。由于政府财政赤字,公债潜伏着严重的信用危机,最终导致政府信用恶性膨胀和破产。政府无诚信,实为资本市场万恶之首。

强行政、弱市场的格局已经走到尽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与西方二三百年的资本市场历史相比,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两个时间窗口都过于短暂,我们无法完全依靠市场的自组织,等待资本市场从稚嫩走向成熟。民国时期的30年,政治混乱和内外战争严重影响了市场制度的构建;最近的20年,中国完全是从头开始建设市场经济,与此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市场诚信、民间经济组织都在重新发育过程中,资本市场如果脱离客观条件限制走得太超前,也很有可能倒退回来。因此,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除了用行政主导的方式构建资本市场,我们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然而,无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工商业大发展的黄金年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的时期,市场主体(特别是民间资本)的参与和市场经济的自组织都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只要有稳定的内外部政治环境和高效的监管体系,同时加快放松行政管制,市场主体的信托责任就可以自我发育完善,进而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一言以蔽之,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的制度构建不能没有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强行政、弱市场的格局已经走到了尽头,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应当始终以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为主题,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组织,实现市场的自我平衡,回归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本来面目。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调查
  • 1.您是否认同郭树清的股市相关政策?(此问必选)
  • 2.您比较赞同郭树清哪几项新政?(多选)(此问必选)
  • 3.您认为郭树清新政对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问必选)
郭树清简介

郭树清,1956年8月出生,男,汉族,内蒙古察右后旗人,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1988年9月任国家计委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

1993年4月起先后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6年2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郭树清趣事
作者介绍

蒋飞

  •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
  • 2004年加入刚刚创刊的《第一财经日报》,一直从事资本市场报道。
  • 2011年开始"跑会",负责报道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关注行政监管对市场主体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
阅读推荐

郭树清频繁喊话资本市场

郭树清连续多次、高频率提及包括养老金在内长线资金入市,力促股市价值投资。[详细]

团队介绍

策划:凤凰网证券频道
执笔:蒋飞
美工 制作:孙立琴 赵宁
专题:兰丽娜
时间:201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