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潮促新股发行二次改革

2010年01月29日 22:58华夏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破发寒流来得更猛烈了。

28日,中国西电(601179)登陆A股市场,开盘仅7分钟即失守7.9元的发行价,成为3年多以来继中国国航(601111)后第二只上市首日破发新股。巧合的是,创业板破发股同时诞生,星辉车模(300043)、台基股份(300046)相继破发。

《华夏时报》通过采访多位人士发现,流动充裕时市场近乎完美,而一旦收紧钱口袋,问题便接踵而来,新股及创业板大面积破发潮将会如期而至。新股发行制度的二次改革脚步提速。

据记者多方了解,有些创业板公司的原始股东已被上市的胜利冲昏头脑,基于公司未来成长性不足和高市盈率带来的财富效应,已有意转让公司原始股份,并愿意打折销售开始寻找买家。

创业板“不再创业”

据统计数据,创业板将于2月1日迎来首批首发网下机构配售股集体解禁,总规模1.22亿股,市值超50亿元。基于此前高市盈率与打新股策略,多数机构无疑将会选择卖出,有市场人士预测不排除会出现破发高潮。

可以看到,破发的根本无疑是日渐高企的发行市盈率。Wind数据显示,IPO平均市盈率从去年6月开闸时的32.9倍,到去年12月已上升到65.5倍,而第四批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更是创下88.6倍的历史纪录。

在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看来,所谓的市场化询价带来的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额超募)现象已经变成伪市场化,定价权已经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世纪证券创业板小组分析师吕丽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新股上市即破发根源在于估值过高,挤压了二级市场溢价空间,更是透支了未来业绩所能支撑的股价位。中小板和创业板除了上市门槛的限制不同外,其他方面相似度很强。创业板的发行估值远高于中小板。

对此,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29日在出席“新股发行体制与改革研讨会”上似乎没有否认,他指出,高市盈率导致的超募现象有其必然性,一定程度上也是积极反映。询价机构报价整体偏高,有不少观点认为部分询价机构报价不够审慎,专业能力不足,尽责不够,跟风现象严重。原因可能有网下配售股份比较低,特别是中小板,单个机构获得配售的量比较少,因此约束的力度不够强。

但是,对于超募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求也很高,要求能够妥善地运用这些资金,要求管理层能够有管理的能力,要求能够对股东负起切实的诚信责任,也要求公司治理的机制有效。

事实上,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或许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高市盈率带来的弊端远不止投资风险,创业激情近乎“一夜耗尽”。据记者了解,有些创业板公司的原始股东基于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不足和高市盈率带来的财富效应,已有意转让公司原始股份,并愿意打折销售。

“这很正常,公司3年后成长动力不足,现在价钱就卖了呗。未来想干就再创立一个公司,不想工作就干点喜欢的事。收益是最终目的嘛!”某大型国有资产集团投资经理张先生对此很是理解,他向本报记者直言,有些人工作就是为了工作,有些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

“转让股权有多种原因,比如急需用钱等,当然高市盈率带来的财富效应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位私募人士如是说。

破发潮来临利好市场

2010年伊始,新股发行密集且提速,破发的速度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9日,上市的4只新股遭遇寒潮,其中大盘股中国西电开盘报8.02元,上涨1.52%后,随后一路下挫,开盘仅7分钟即失守7.9元的发行价,最低探至7.84元,截至收盘站上发行价,其他3只中小板新股也涨幅有限。

截至29日,收盘价仍在发行价下方的次新股还有中国中冶中国化学招商证券,而股价仍徘徊在破发边缘的个股包括天源迪科中国建筑福瑞股份巨力索具等。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破发终于来到了。三高问题,尤其是创业板的三高问题,是世界上前所未闻的,这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都没有好处。

“目前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对资本市场产生了误区,多高的价格都能发得出来,上市即破发早来比晚来好,对于资本市场是好事,我们应该兴奋。”刘纪鹏如是说。

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琢对本报记者表示,新股上市破发意味着打新无风险套利时代结束,打新的人将会下降。此前,尤其市场供不应求,市场追求新股受益人较多,而随着市场供应结构的变化,新股收益将趋于理性。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新股申购时将会更加注重公司的业绩。

自去年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节奏一直较快,特别是2009年年底开始进入密集发行期,一周两三批包括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等十多家公司连续打包发行,而进入2010年,新股发行和审核速度并未减速。

倒逼发行制度二次改革

正所谓不破不立,就在中国西电上市破发和创业板公司陆续破发后,1月29日,“新股发行体制与改革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就新股发行、询价等环节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充分研讨。

“发行价都是机构和承销商利益捆绑的结果,反正公募基金不是自己的钱,为了得到筹码就按价格上限申购。”一位保险投资机构李先生颇为调侃,目前的问题很多,发行制度二次改革势在必行。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会上对承销商提出更高要求,承销商切实承担责任,全面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奠定最重要的微观基础。要提高定价能力,并且引导理性竞价。

而机构投资者代表中国人寿资产副总裁王军辉则建议,在询价阶段要提高网下配售的比例,特别是要发挥大型机构投资者的价格发现功能。同时,取消网下锁定期,考虑到机构投资者自身的优势和价值,缩小累计投标询价价格区间。这与管理层认为与机构参与量较少颇为吻合。

然而,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破发就是市场的重大利好,以破发根治高发,以破发应对倒挂,新股发行制度询价环节无需再深入改革。超募问题当前更为棘手。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建言: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是要还原一级市场应有的投资风险。发行市盈率的理性回归,应该形成一个买者和发行人的均衡博弈。IPO定价市场化——高市盈率发行只是暂时现象,IPO节奏市场化——只要熊市不搞“暂停IPO”,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必将成为一种随机现象。

而对于备受关注的超募问题,在广发证券总裁李建勇看来,可利用存量发行等工具,以降低资金超募的不理性因素。对超募资金监管需向前延伸。可以将募投项目分为两部分,如果企业实际发行时募集资金超过计划募集资金一定比例,这需要补充募投项目,对补充募投项目的审核要求可以低于主募投项目。

“管理层权力太大,如果不把IPO的审核权下放,改为注册制,询价机制的改革治标不治本。”有些投行人士对于目前的制度改革兴趣不大。

相关专题:

新股发行制度再改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izy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