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
[通行证注册] [登录]

谢百三:奥运后行情要看大小非解禁和经济走势

2008年08月24日 13:59和讯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奥运后行情,关键看两点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本周二,股市触及2284点,成交量为286.10亿,可谓是地量之地量。阶段性底部迹象十分明显,反弹之火只要一颗火星就可以点燃。

周三由于摩根大通首席分析师龚方雄一篇经济研究报告在网上传开,引发一场大火,股市一天之内大涨178点,成交量达609亿,几乎100%的股票全部上涨。但当晚,管理层没有公布实质性利好消息,第二天获利盘大量回吐,股市又大跌92点,成交量仍然有536亿。周五股市先抑后扬,下跌26点,成交量也缩至373亿,人们既有对周三传闻的失望,又带着对周末消息面的期待,表现出小心翼翼、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市场究竟怎么啦?

一、 六大传闻之分析

(1)摩根大通分析师文章称“中国正在审慎考虑一项总金额为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等。中国将出售部分美元资产,卖出后投向何方,摩根建议:投向国内基础设施,促进消费,并建立平准基金,稳定市场。”

——龚方雄的文章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中国的经济建设市场等已成一个浩瀚大海,全年GDP可达23——25万亿人民币,(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合6万多亿美元);全国M2已高达44万亿,以2000——4000亿来刺激全国经济,这个数字太小了。1999年,中央在政治局会议后,于“5.19”启动股市,事后据经济学家们测算,应该投入了5000多亿资金。而当时的上市公司仅900多家,总市值不大。从龚文看出,这次还不是像1999年全力以赴启动股市,而是要启动整个经济,包括股市和房市。——这2000—4000亿太少了,有违常识。其实,中国领导人发现经济有出现拐点,走弱、走冷的趋势后,已经想了种种办法,如扩大一些银行贷款3——5%,改变了一些极困难企业的出口退税等,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不提了,还在想办法。一增一减的资金投入也会有的,但不会有那么精确,也不至仅2000——4000亿。

(2)平准基金的组建与推出难在何处:平准基金必须是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证券市场中才能起作用,其必须有两个前提是:1. 货币必须是全部可自由兑换的;2. 股票是可以全流通的。这时的股价与海外市场接轨,是合理的,均衡的。否则,如由于“大小非”还没全部放出来,股市还不均衡(现在25%是H股高,75%是A股高)。国家根本不敢拿出几千亿来组建平准基金,因为等于给“大小非”出逃托盘,进来5000亿,就会消灭5000亿,进来1万亿,就会消灭1万亿。要成立平准基金,奥运前就该成立了。奥运后成立,有何紧迫性呢?

(3)“证监会将通过‘二次发售’解决大小非”——这则传闻的意思是让“大小非”先低价卖给证券公司,然后再在市场上以可转债及市价等上市,可以延缓、缓冲大小非洪流。结果,中信证券海通证券辽宁成大吉林敖东等证券公司概念股全部连涨2天。因为他们可以增加很大一笔佣金了。

但笔者对此也很疑惑:1. 为什么要二次发售,让券商拿走一道肉?且股改已进行了一半,大小非也已出来了20%了,前边出的已出了,后边还没来得及出来的就得给券商交一道“费”,对后边上市公司合理吗?前后政策缺少连贯性,让人更担心以后政策多变,加大他们逃跑的心理压力。2. 这和英国国企私有化时搞二次发售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背景、内容和实质都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是指令性、全部公司还是自愿的、局部公司搞?对于二级市场来讲,总体上压力减得不多,还可能卖得更贵,抽走的钱更多,因为多了中间商这件事,好处何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融资融券”可能在奥运后推出——也不太可能。以股票抵押融资,则怎么计算:獐子岛从150元跌到30多元(复权后)了;中国平安从149元跌到40多元了;云南铜业从98元跌到11——12元了。以什么价格计算,打几折?打对折,倒三七折?银行都不敢做此项业务的。

借股融券抛空,属于利空,中国股市终于有了主动做空机制了。但在目前大小非解禁、兑现时,则将成为一个利空,即上市公司可以先借股来抛,等“大小非”到期后,再以“大小非”去还股。这只会加剧、加重“大小非”解禁的压力,于当前市场不利。

(5)“暂停三个月新股上市”——更加不可能了。奥运会期间,如此历史时刻,都忍不住、压不住地在发,奥运会后怎会暂停三个月。中国建设、光大证券正在旁边嗷嗷待哺呢。

(6)“证监会将于近日宣布将印花税调整为双向征0.05%”——这种可能也不大。而且即使减了用处也不大。就像去年“5.30”加重印花税,股市继续上涨一样,人们不会因为交易费用高低而改变是否参与投资与买股。

总之笔者对以上六大传闻,都感觉一是难以实施,二是用处不大。(“二次发售”还要细研究之)。

二、 奥运会后行情,关键看两点

(一)看“大小非”解禁问题,能否在合理合法的渠道上缓解它。但从近日资料看,这个问题在近几个月中并为缓解。据报称“6月大小非解禁29.1亿股,减持4.51亿股,占15.23%;7月解禁25.34亿股,减持8.49亿股,占比33.5%。”“大小非”按不超过1%(每月)的“限售令”来,减持压力其实在增加。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1%上限等于是计划经济时的额度、票证。每到解禁,尽量地减持0.999%;否则在跌下去怎么办。“大非”其实也是想跑的,2001年6月不是在IPO中搞过吗?项怀诚还说是“利多”。只是现在跌得太急了,大非必须表个态。“大小非”都付过对价,何以有的可跑,有的不可跑。当然,由于“大非”减持的钱、利要上交国资委,企业领导积极性不高。但如果减持了,扩大再生产,他们就会干。总之,“大小非问题如果要拖几年,对市场就总是个压力。

(二)看中国实体经济怎么走。这个问题极重要,争论很大,笔者也做了一些调研。兰州的企业家来电称“最近建材价格上涨,煤、水泥排队买,还买不到。外贸出口有回升,农村劳动力缺乏,收割一亩麦80元,耕地一亩60元还请不到人。是否经济回暖了?”但上海企业家称“不行。实体经济明显不好,在下滑,钢铁不断跌价。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生意很不好做。”确实,从中外经济学家到国家发改委专家,不少人写文章担心经济出现拐点,担心最困难时期还未到来。笔者也很担心,其中最关键的是房地产。房地产市场在多数城市正在下滑,成交量下降。沈阳市政府正式开始救市了,但趋势形成很难救的。笔者总担心日本、台湾泡沫经济破灭后一幕重演,他们股市大跌后,房地产也跟着跌了很多年,日本跌回多年前的起涨点,台湾跌30——40%。中国股市跌60%多,房地产除个别地方外,跌的很少。但从上海得到的宏观情况看,令人担心。如果宏观经济不好,中国经济出现较长一段时间(不如有2——3年)的冷却、调整,影响就大了。

三、 中长期与阶段性形势之区别

最近网站上又在传我的观点:即中国处于5000年来第五个盛世初期,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70年(弗里德曼、马柯维茨、科斯的观点)。

应该指出,这是指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走势,就像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年,总体相当好。但这并不等于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阶段性调整、冷却和波动。如:1985——1986年冷却过一次;1990年冷却过2年;1995年7月,朱镕基任行长,冷却过一次(房地产从1995——2000年大跌5年)。

所以我们也担心,目前宏观经济是否会走冷。总之,要小心为好。对于有些问题,我们还要研究和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谢百三   编辑: sunyi
凤凰网财经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