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先生”:勿蹈日本泡沫覆辙

2010年12月03日 14:20《中国改革》 】 【打印共有评论0

升值的同时,必须建立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结构。很遗憾,日本当年没有这样做

榊原英资 五味广文 王涌

“失去的10年”也好,“遗失的20年”也好,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长期萎靡,对于日本国人,是挥之不去的梦魇,对于他人,则是长鸣的警钟。不过,即便是对于这段尚在进行的历史,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而不同的解读导致不同的认识,进而导致不同的应对政策。正确的认识未必对应正确的政策,但错误的解读却难免遗祸匪浅。鉴于此,对日本泡沫经济尽可能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其重要性毋庸强调。

值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财新传媒法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涌访问日本之际,财新-《中国改革》特邀其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重要决策层成员榊原英资和五味广文举行对话,重新解构这段历史。在当前全世界流动性极度泛滥,资产泡沫越吹越大,而中国经济面临诸如人民币升值压力等与日本当年相似的境况之际,这一段于漫长而痛苦的衰退中总结的经验,无疑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榊原英资1997年任大藏省事务次官,主管利率、汇率等货币金融政策,被称为“日元先生”,当年在国际金融界的影响力不亚于格林斯潘,拥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99年至今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并担任大藏省顾问。五味广文则先后任大藏省金融司司长和日本金融厅长官,现任普华永道日本研究中心理事长。

泡沫是怎样破灭的

王涌: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看法五花八门。你认为其破灭的原因是什么呢?

五味广文:1985年广场协议就日元对美元升值达成共识,导致日本出口不振。为此,日本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最重要的是低利率政策,向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但由于不能有效地将之与设备投资和个人消费结合,过剩的流动性进入资产市场,导致了泡沫经济。

当年,对于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干预资产价格并无定论。一般认为,如果不是一般物价上涨的话,就不应该介入。但是,如果当年我们对金融政策的防守范围像现在这样宽广,情况多少会好一些。

采取升值政策的同时,必须建立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结构。很遗憾,当年没有这样做。因此,实体经济中增值空间有限,大量剩余资金便进入资产市场。

王涌:导致泡沫急速萎缩并走向破灭的导火索是什么?

五味广文:导火索之一是1989年的加息。这是在泡沫经济过热的情况下不得已的政策。

另一导火索,是1990年原大藏省(现财务省)采取的针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政策。这要求银行将不动产融资的增长率控制在贷款总体增长率以下,并对特定行业实施融资控制。这导致了不动产交易规模急速萎缩;不动产价格随之下跌;然后是单纯“炒地”的不动产企业大规模破产。这种状况持续的直接结果,是接受不动产担保进行融资的银行的担保价值下跌,同时向银行贷款的不动产企业经营恶化,银行不得不大量增加准备金。银行的借贷能力因此下降,经济迅速恶化。

1994年,一个重大问题逐步浮出水面。这就是住宅金融专业公司(住专)的倒闭。住专的相关损失必须由提供融资的银行和农林系统金融机构承担。可是,由于有的农林系统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远远超过其自有资产,如果按商业习惯,即按贷款额比例承担损失,该农林系统金融机构将会倒闭。政府要想避开这种结局,就必须减轻农林系统金融机构的损失负担比例。由谁承担呢?一种政治性的强烈建议是由银行承担,但银行对此坚决不接受。国会经过长达数月的讨论后,决定谁也不负担的那部分通过税金来填补,总额为6850亿日元。这是为了避免金融机构的破产而动用税金的第一例,也是金融危机即将发生的先兆。

王涌:住专得到了6850亿日元税金救济,日本也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不景气。是否可以认为,税金救济对于整体经济来说效果微乎其微?

五味广文:救济对象不仅是住专公司,还包括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投入了税金而没有效果,是因为没有同时制定实施其他配套政策。在财税投入的同时必须采取以下行动:重新测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重建相关系统并对所有资产彻底清理,从而准确把握不良资产规模,并明确消化不良资产所需的资金数量。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对每家银行是否彻底实施了上述措施加以监督。

经过上述作业,如果出现了资不抵债的银行,则必须制定方针要求有关银行增强资本;不健全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退出,也可以通过业界的重组增强实力,这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失控银行倒闭。正是由于这些治本措施一拖再拖,好不容易投入的财税也就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涌:如果当时没有发放大规模的低息贷款,会出现何种结果呢?

五味广文: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放宽金融政策,资金的流动就会停滞,因此,低利息是必要的。但是,更必要的政策是实现以内需为重心的经济结构的转变,不是过分地依赖出口。这必须通过财政政策或者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来实现。这可以通过国家预算支援内需型产业,或者通过取消不必要的管制来降低成本,使得原本无法实现的内需型产业变为可行。当时,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尝试,而仅仅依靠金融政策,结果问题不断扩大。

王涌:按照你的说法,实际上应该彻底掌握不良债权的情况,对于确需增强资本的机构,动用税金来填补的方法效果更好。但当时是否很害怕拿出结果来?

五味广文:从政治角度看,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挽救银行非常不得人心。再者,金融监管部门也很害怕,如果人们知道银行的经营状态不稳,就会造成金融动荡。大家都坚信银行不会倒闭,政府主动去打破这种信任并非上策。隐藏真实情况,争取时间采取其他对策,这是“二战”后日本银行部门采取的传统做法。但是,后来证明这是错误的。如果不进行信息披露,市场就会疑神疑鬼。本来有问题的却变成了没有问题,这是一个很坏的信号,也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中的疑神疑鬼。

榊原英资:导火索还是金融政策的失误。与其说金融政策导致泡沫破裂,还不如说此前的政策造就了泡沫,最后不得不使其破灭。最主要的举措是提高利率,整体上看,这极大制约了流动性。

1997年和1998年金融系统崩溃是另一导火线。确保金融机构不倒闭,是理所当然的政策决定,当时却容忍了金融机构破产。当时,是否用大规模税金去维护银行系统稳定存在争议。现在看来,当时如果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对银行加以救济,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王涌:当时为什么会任银行倒闭?

榊原英资:原因是复合型的。其一,当时媒体对大藏省的批评不断升级,批判“招待丑闻”造成了大藏省与银行的利益共谋。主管部门就很难决策去救助银行。而且,当时对保护银行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大藏省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批判铺天盖地,大藏省也就没法贯彻自己的方针了。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凤凰网财新传媒合作专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huangshuo
更多新闻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