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管理人金蝉脱壳 专户一对多艰难生存

2009年11月14日 11:02中国经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 卢远香、徐永

管理专户“既不得名,又不得利”,投资经理多为新手上阵,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仅仅过了两个月,喧嚣一时的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迅速降温,在发行遭受冷遇的同时,业界对“一对多”业务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折。

自9月伊始至11月初,共有34家基金公司的104只“一对多”产品获批,其中,灵活配置型的数量达到87只,占比达83.6%。早在投入运作前,市场一致预期“一对多”产品能“在上涨阶段抓住收益,在下跌期间回避风险”,其业绩回报将会高于公募基金。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专户部人士了解到,截至目前,“一对多”的业绩情况并不理想。

黯然失色的成绩单

9月是专户“一对多”产品扎堆发行的高峰期。时至今日,产品投入运作已有两个月。不过,对于这块曾经寄予厚望的业务,基金公司们目前并没有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相反,坊间盛传的却是部分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已经跌破了保本线。

“确实有一些基金的专户‘一对多’比较激进,出现跌破初始面值的情况。”深圳一家老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有些基金对外宣传专户的业绩良好,但私下交流却发现旗下大多数“一对一”和“一对多”产品的业绩都很差,“市场上涨期间远远落后于指数,市场下跌时期也不能抵抗风险。”

由于运作时间很短,记者接触的多家基金公司专户部人士均不愿意透露具体的业绩回报,只表示公司比较保守,净值还在面值之上,有1%~2%的收益。“专户不可能有好业绩,规模小,又怕亏钱,风险大的股票不敢搞。”国内一家排名前十名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直言,“一对多”的运作情况不理想。

目前,基金公司的专户部同时管理着“一对一”产品和投资顾问类产品,这些产品的业绩回报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专户的投资水平。

“我管理的一只投资顾问类产品,规模超过4亿元,6月份成立,收益最高时有6分钱,现在净值回到面值,收益为零。”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说,公司不少的专户类产品都如这只产品一样,随着市场指数坐了一趟“过山车”。

其他基金公司也呈现类似的情况。“我们有一单专户‘一对一’是6月份开始运作的,回报最高时挣了2毛钱,但到10月底为止,亏了3分钱。”国内另外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专户部人士透露,公司专户的业绩并不是很好,部分产品微利,但还有一些产品仍是亏损的。

自9月1日至11月12日,上证指数上涨19.60%,而9月1日开始成立运作的私募产品重阳3期业绩回报超过15%。与之相比,基金专户“一对多”不到5%的收益,难免显得“黯然失色”。

不过,在9月宣传发行期间时,基金公司纷纷宣传由优秀的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掌舵,为何专户“一对多”的业绩并没有预期的亮丽?

明星挂名,新手担纲

“专户‘一对多’担纲的是年轻人,他们没有经验,很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很保守谨慎,二是太鲁莽冒进。”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正是“一对多”业绩不起眼的真正原因。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大多数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都是一些新人在管理,他们普遍是资深研究员或交易员,但之前并没有资产管理经验。“我原本有两个助理,现在都提拔为投资经理了,并且每个投资经理管5个账户。”

当初为了推销“一对多”产品,各基金公司纷纷打出明星基金经理的金字招牌,但事实上,“明星基金经理挂名,新手操盘管理”的策略今日却被普遍采用。前述深圳明星基金经理所在的公司,在宣传中表示“一对多”产品将由专户部投资总监和一位投资经理一起管理,但实际上真正管理的只是投资经理。

“投资总监要负责社保账户,社保投资不允许基金经理同时兼职管理如此多的账户,他只是挂名而已。”在他看来,由明星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挂帅就是为了吸引人气,增加产品的卖点,“这也是基金公司普遍采取的营销策略。”

不过,基金公司让新手管理专户“一对多”产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自2007年以来,基金业快速膨胀,新基金、投资顾问类产品、专户“一对一”、专户“一对多”产品不断发行,基金经理普遍都由一人管理一只基金经理变成同时管3只基金,人手不够只好从研究员中提拔。

“我现在管着两只开放式基金,同时还要管两只投资顾问类产品,规模分别为5亿元和12亿元。”前述深圳的明星基金经理说,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两个产品还可以兼顾,但管理4只产品后,重心都放在开放式基金上,很难兼顾投资顾问类产品,这也是产品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这还不是最“繁忙”的基金经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有些基金公司专户部的投资经理,“一个人就管着40个债券的账户”,任务轻一点的也要同时负责30个账户。

其他基金公司也存在类似的人手紧缺情况。“公司的专户部只有几个人,专户规模也才几亿元,一个人管理5个账户是没问题的,投资经理只需要填单子下交易指令就行了。”一位负责投资的副总经理更为直接地告诉记者,专户“一对多”只能让新手“练练手”,因为它吸引不了有经验的基金经理。

“专户要做出好业绩是需要费很多心思的,但公司方面不可能给投资经理开出单独的激励机制。如果给投资经理提成,公司没办法平衡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收入。”前述副总经理说,缺乏激励机制的专户管理,甚至还比不上公募的平台。

而在基金经理眼中,由公募转到专户,也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市场还是资金推动,管理着上百亿元资金,很有成就感。到上市公司调研,董事长热情接待;但管着几亿元的资金,去调研也没人理你。”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到专户做投资经理,实际上是“既不得名,又不得利”。

“投入产出比太低”

实际上,无论是并不起眼的业绩单,还是由新手来管理基金公司的新业务,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也许还在于这项业务给公司带来的利润贡献度低。

“专户‘一对多’成本高,回报低,投入产出比太低了,我们公司不会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精力。”当各家基金都沉浸在专户“一对多”产品的喧嚣中时,华夏基金一位渠道经理在闲谈时表示公司对专户“一对多”的态度。

有这个认知的并非仅仅一家公司。“专户‘一对多’成本高,规模小,挣的钱又不多,如果再配置大量的人力、物力,公司会亏本的。”前述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不客气地指称“专户只能是公募的一个补充”,公司对“一对多”业务并不是特别重视。

基金公司当前的冷淡,与上半年筹备“一对多”业务的热切,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使得基金公司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基金公司是企业,都是利益驱动,业务的利润贡献程度,决定了这块业务的资源配置比例。而目前公募是基金公司最为挣钱的领域,自然成为人力、物力配置倾斜的方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研究员表示,有些基金在年初确实想把专户“一对多”业务做大,但后来发现投入高、难度大,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专户“一对多”的发展与基金公司最初的预期很不一样。早在年初筹备时,基金畅想的是凭借公司品牌,“一对多”单只产品的规模能募集到10亿元~20亿元,但真正募集到手的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也只有4亿元左右,有些甚至是只有5000万元多一点,更有一些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募集还没有5000万元而宣告募集失败。

发行“寒潮”让基金意识到“一对多”产品仍然需要培育市场,很难在短期内取得规模效应。与此同时,与银行渠道的高成本合作,也超出了基金的预期之外。

在基金公司以建设银行(601939.SH,0939.HK)为代销渠道发行的“一对多”产品中,固定管理费为2%,但其中的75%(即资产管理规模的1.5%)由建设银行所得,基金公司只能获取5%的管理费;而基金公司与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合作发行的“一对多”产品,普遍收取1%~1.2%的管理费,其中的70%归工商银行所有,此外基金还需要支付工商银行约1%的销售服务费。两者相加,基金公司需要支付相当于资产管理规模1.6%~1.8%的费用给工商银行。

由于银行收取了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大部分管理费,基金的利润来源只能指望业绩提成。但这部分的回报依然很难有高收益。目前,“一对多”产品提取的业绩报酬普遍为20%,但业绩比较基准为5%~8%,这意味着只有产品取得超过约定的5%~8%的收益后,才能拿到业绩分成。

以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对多”产品4亿元为例,假设一年净值上涨35%,扣除掉5%的业绩基准后,30%的回报部分可以提取的业绩报酬为0.24亿元。而一只规模为50亿元的公募基金,以1.5%的管理费来收取,一年能旱涝保收得到0.75亿元。相比之下,规模普遍还不到1亿元的专户,很难“挣到钱”。

但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对专户不重视,也有少数公司配备了较好的人力资源。“初期只是大轰炸阶段,接下来还是会分化。”前述不愿署名的研究员表示,有些基金公司确实是表里如一,配置了比较多的人手来管理专户“一对多”,希望能把这业务做起来。但这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洗礼”。

明星管理人金蝉脱壳 专户一对多艰难生存 调查

基金专户理财业务调查

1.您是否了解基金专户理财业务:
  非常了解
  一般了解
  仅听说过
  完全不了解
2.您是否会尝试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
  已做好参与准备
  适当时候会考虑
  完全没有兴趣
  不确定,观望
3.您是否担心专户可能会冲击公募基金:
  非常担心
  有些担心
  无所谓
  不确定
4.对于基金专户理财,您最关注(多选):
  业绩报酬提取比例过高
  基金公司内部利益输送
  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
  中长期投资管理能力
  投资收益税限制发展
  难以提供差异化产品
  其他方面
5.以下委托理财方式,您会选择(多选):
  普通公募基金
  阳光私募基金
  基金专户一对一
  基金专户一对多
  券商集合理财
  券商定向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产品
  信托理财产品
  其他

相关专题:

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全面开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卢远香 徐永   编辑: xinmiao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