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1: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品牌提升(实录)(2)

2009年09月04日 13:02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国际品牌当中,特别是在我们工程机械领域里面,很多企业,我们说的前十大企业提供的已经远远超过提供设备本身的范畴,还是综合的,特别是向下延伸,往金融业延伸的行业。比如西门子等等这些企业都是除了提供设备之外,还要提供金融服务,而这种金融服务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历史上正常经济情况下,在经济比较繁荣情况下,我们是很难进入这个行业的。也就是说让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只能局限于提供产品的范畴,没有办法做到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到你的金融行业里面来,但是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根据专家的调查和大家分析结论一致认为,现在我们处于所谓耐克回升状态,也就是我们在未来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整个西方经济还是处于缓慢恢复阶段,这个特征就是金融体系流动性仍然处于比较紧张的状况。这种金融体系流动性的紧缩为我们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把我们的金融服务带到海外去,就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中联重科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尝试,目前我们已经尝试了中国的融资租赁海外第一单,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向海外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认为这也是很的机会。归结起来我们认为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这一次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品牌的混乱阶段、相对无序的阶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提供了让我们进入主流品牌的机会,提供了让我们可以在传统意义上很难去涉足的复合型整体方案解决者的方案的建立,提升品牌的好的机会。谢谢!

蒋青云:刚才各位嘉宾都说了非常好的观点,我作为来自高校的,更多从理论层面解剖一下。我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没有经济危机,我们的品牌建设将会怎么样?我觉得品牌其实是一个积累,价值是需要积累的,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话,中国企业可能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也没有这么多机会马上重视品牌建设,这是比较渐进的过程。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把这个机会提前了,中国企业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原来没有感受到需要建设品牌的压力,但是现在可能我们面临更多的机会、面临更多的压力,需要我们去做。

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在当前情况下表现为我们的品牌是在全球化方面,在国际化方面,或者反过来在本土化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压力。比如说不少中国企业原来是做国际贸易的,在国际上并不需要有品牌,代工为主,现在不少品牌不得不把产品放到国内,要有品牌认知度了,必须从头开始建设品牌,这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反过来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发现,由于国际市场上很多国际企业出了问题,以至于有很多压力要求我们去海外抄底,要求我们国内企业一下子从头开始思考品牌的国际化问题,或者全球化的问题,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我觉得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

其次,中国的制造业在整个经济危机的时候,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刚才中联重科的代表已经讲了这个观点,实际上制造业如何通过品牌去实现更多的品牌价值,实现自己产品的转型,这是我们在经济危机时代,特别是经历过经济危机,要开始复苏的话,我们对产品价值有了新的认知以后,可能要在商业模式或者我们整个企业经营模式方面作出一个变化。

其三,由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变动,除了经济危机之外,还有互联网、其他方面一些变化,所以导致我们有很多实体品牌需要向网络渗透,所以我们也面临着如何监临虚拟品牌的机会和压力。

其四,刚才Interbrand策略总监已经讲了9月21日将会公布Interbrand最新的排名,我们注意到Interbrand排行榜上始终没有中国企业的名字,我不知道新的一届会不会有,因为它有要求,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面创造的价值占到一定比例以后,才可能上这个榜。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危机之后,由于重新的排序,国际大银行排行榜上一二三四名都是中国银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垄断性当中,把市场力变为品牌力。不管如何方式,品牌是如何去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一个经营策略体系,我们来不得半点的毛躁,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的心态。

韩志远:大家现在一谈到金融危机,基本上都要谈到外资银行,所以我想主持人把我叫上来,也想看看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生活的怎么样。

第一个观点,其实我们现在活的还挺好,东亚银行作为总部位于香港,网络主要集中在大中华地区的区域性银行来讲,活的很好。我们8月25日公布的中期报表,我们今年税后的盈利比去年同期上涨47%。

第二个观点,其实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确需要去巩固,或者对有的人来说需要去重建它的品牌,虽然它在国外是一个非常大的品牌,但是的确受到过去信任危机的影响,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们自己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可能会更多的通过情感联系这条路线,和中国的客户建立更多的情感联系,来巩固这样一个品牌。

其实我们也从很多调研当中看到对全行业服务的调研来看,外资服务业的满意度还是很高。尤其相比一些国有银行,甚至比绝大多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说我们在服务态度上、速度上、对业务熟练程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客户数远远落后于内资银行呢,当然有很多历史原因,比如我们的网点数等等,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时间等等。

可能在很多消费者心目当中,他们认为外资银行门槛比较高,所以接下来我们也会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我们加大临门一脚的力度,更多利用一些传统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用的方法,促使客户更多的来选择外资银行。

第三个观点,其实我发现在过去的品牌传播当中,外资银行很想讲中国,中资银行也很想讲自己很中国,究竟什么代表中国上面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今天上午演讲嘉宾也提到过中国代表了什么,给出了很多方向,但是没有得到答案。如果今天再用长城、再用一些比较老的四大发明等等来代表中国的话,我觉得没有代表我们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成果,也没有代表60、70年代,甚至现在80年代也成长起来,他们心目当中新的中国的概念。所以这个方面,我们中资和外资银行在选择路径上会走得不一样。

吴伯凡:后经济危机,到底后没后,到底现在是W型,还是U型,还是V型。我自己觉得我们仍然还在某种危机当中。

经济危机里面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中国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有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又有多大程度是由于自身程度造成的,两个要分清楚。国际上经济危机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但是中国不存在金融危机,国内一些金融企业都过得非常好。所以中国企业现在面临很多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内生的,跟整个全球经济危机的相关度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整个呈现一个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以后,中国的经济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是不是能够很快自动得到解决,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经济危机是存在的,实际上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企业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经营困境,由中国价格的竞争优势的有效性逐渐失效而造成的。

相关专题:

2009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uqiang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