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劳动力供应现转变 出口导向政策急需调整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资料图) 中新社发 毛昭胜 摄
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广现代科技 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视信息产业
吴敬琏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经济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发展,目前已步入人均GDP2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里,中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就新时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的挑战及向何处转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接受了采访。他认为,传统模式在要素投入驱动和出口需求驱动两个方面受到了挑战,中国应通过劳动力、科技、服务及信息四个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劳动力的供应出现转变
问:从要素投入驱动来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哪些挑战?
吴敬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曾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但近年来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从要素投入驱动看,出现了这样一些挑战,而且越来越严重。第一,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投入,造成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第二,由于资本要素的超常投入,引发了投资和消费的失衡。第三,超高速的增长是靠大量的劳动投入实现的。在早期阶段,大量廉价、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在近年来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一部分农村的劳动力因为体力、家务负担或文化和技术水平等原因,不能也不可能转移出来。所以对于城市非农产业来说,劳动力的供应确实出现了一个转变,过去的无限供应情况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已经不能继续用过去的增长模式来支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了。
出口导向政策急需调整
问:出口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了哪些问题?
吴敬琏:从出口需求驱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个角度看,问题发生得比较晚一点。大约在本世纪初期,中国也出现了东亚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20年前出现过的类似问题,这就是出口企业和出口产业的技术水平低。我们的出口企业主要从事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因为出口数量扩张造成了和贸易对象国的摩擦加剧,贸易条件恶化。同时,外汇存比大量增加,本国货币的升值压力出现。要改变这种状况,亟待像当年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一样,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但在没有得到及时调整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为了抑制本币升值,负担非常重,这也使得货币政策实施的空间变窄。因为大量收购外币,造成了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引发了资产泡沫的形成和通货膨胀。正因为此,中国迫切需要促使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转变。
四大途径促进转型
问: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吴敬琏:一是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的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还没有实现,要实现这个转移就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在农村和城市做一系列的工作。如在农村普及9年甚至更高的义务教育,在城市里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社会等。这非常重要。
二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技术的特点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而现代技术的特点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所以技术革新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提高了。这方面,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比如我们现在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技术人员数量是世界第一的,研发的投资去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第三,现代服务业从20世纪初期开始就超过了制造业,成为社会第一位的产业部门。中国因为过去的苏联式传统,着重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现在全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0%左右。即使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服务业比重也大大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服务业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服务业向制造业和第一产业的渗透,这被称为“先进制造业”,即和服务业一体化的制造业。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服务业的独立发展,服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而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从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兴起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增长模式转型来看,中国的信息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大的发展。但中国信息产业的硬件占了70%左右的比重,跟一些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我们的软件和服务发展得还不够。这样,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就表现得不够,很多好的技术得不到运用,也不能够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徐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
徐嘉
编辑:
hu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