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全球争夺战(2)
碳交易话语权
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争夺整个低碳政治经济话语权的过程中,碳交易显然是最重要的一环。
西方国家普遍认可通过碳交易市场来实现减排,但碳交易也要依赖完备的机制,同时涉及国际合作、技术转移。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面临的新课题,很多问题目前仅限于大国之间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具体措施可以依靠。
与碳交易相关的话题将是未来气候谈判问题持续的话题。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今后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贸易摩擦、汇率问题都会与碳市场高度联系起来。
而碳交易本身会产生一个庞大的交易市场,业界人士预测者将在数年内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碳市场成交额的增长速度惊人,2008年成交总额据报为1263.45亿美元;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碳交易是实体经济中的排放企业将其碳排放权根据各个实体的减排成本不同进行交易;由于不同企业的排放量、减排成本不同,一些持有较多排放权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指标出售给排放权不足的企业;碳排放权可以像一般的商品在排放企业间交易。
从虚拟经济的角度看,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以及为了获得更多、更可持续的利润,开发了一些基于碳排放权的保险产品、衍生产品及结构性产品;于是碳排放权逐渐成为一种金融工具,其价格越来越依赖于金融市场,这意味着碳排放权不再是简单的商品。目前,中国开始探索构建自己的碳市场仅限于企业行为,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相继建立被视为碳市场的先锋,但是在中国碳市场构建方面,社
科院专家潘家华认为中国不具备条件,“没有制度、没有技术体系、没有检测”。
很多业界人士对于中国金融机构表现颇为失望,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参与构建碳市场,他们提出警醒之语:在未来的全球碳市场中,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定价权;参与构建碳市场,可以增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体系构建的活动,增强未来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制订的话语权。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社科院金融所曾刚认为,他们应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认识,逐步实现银行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确保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不要在起步落后。
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更为理性的看法是相对低碳,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现低碳经济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能源结构的低碳,尤其是以太阳能等能源利用为标志的清洁能源利用。奥巴马也已经把发展新能源定义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继之经济学家、科学家也畅想,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将在新能源领域产生。
但这毕竟需要时间,目前的新能源利用大都靠政府补贴,尚没有商业价值,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更为理性的看法是相对低碳,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此概念下的低碳经济,需要从传统产业降低能耗、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政府补贴、新能源逐步推广以及利用税收、交易等市场机制实现。
这里面涉及新能源技术革命、技术领先主导权,发达国家传统产业技术转移,碳交易市场游戏规则制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与责任的厘定。
对于责任问题,西方媒体认为,过去气候变化谈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经过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共同责任、共同利益的时代。但是,这中间的核心问题是,碳交易游戏规则如何制订?如果没有顾及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与产业技术水平,他们怎么可能承诺实现其在某一行业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即使他们承诺在某一行业的减排指标,没有合理的投资和技术转让机制,发展中国家怎样实现?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室主任王震通过对日本石油利用发展历程的观察,认为中国在能源利用环节尚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hanf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