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公立医院改革迟迟未拉开帷幕 11部门多头管造成混乱
马晓华
[ 名义上是政府的医院,可到底谁是投资主体?谁是决策主体?谁是管理主体?谁是监督主体?这一切都不清楚,因此医院模糊的角色定位,造成了医院的失控状态 ]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将对公立医院亏损项目进行全额补贴,以此减少公立医院过度医疗行为。
此前,湖北省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这是继镇江、芜湖、鞍山、宝鸡等城市后,又启动的一个试点。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政府对医院的补偿只占总体运营费用的不足10%。而药品收入占到了医院总收入40%左右,医院的牟利动机也加大了“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很多还仅仅是局限在文字方案上,执行的配套具体措施还都没有真正出台。
“试点市都是一样的,国家政策都是宏观层面的口号性的文件,需要落地型的政策,现在洛阳市的改革方案刚在省里通过,还需要报国家的相关部门,真正实施,还需要时间。”一位河南省卫生厅工作人员表示。
我国目前共有33万多家医疗机构,其中有7万多家医院,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分类登记的统计分析表明,营利性医院只占医院总数的不到1%。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的,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些非营利性医院上,非营利性医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包括医政管理、医疗保险、药品监管等所有深层次的改革到此都将“戛然而止”。
进展缓慢
自新医改实施方案公布后,各项配套政策在相继公布,而且已有许多省的实施方案陆续出台。然而,从所有已出台的方案和政策看,被称为“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未发现有多少实质性的措施安排。
中国的新医改已经行进了一段路程,但是公立医院迟迟还没有真正拉开帷幕,从它的迟缓的进程就可以看出改革者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谨慎,毕竟这是整个医改规划的核心,也关系到整个医改成功与否。
而这绝非易事,长期以来对公立医院的多头管理令改革牵涉极广。财政部门管钱,负责给医院拨;计划部门负责大型仪器的设备引进和改造;卫生部门负责机构和人员准入;物价部门负责定价;社保部门负责医疗保险;税务部门照章收税;外经贸部门负责涉外管理;工商部门负责注册和审批;药品监督部门负责药品的监管;组织部门负责管理人员的任命和提拔;人事部门负责编制。
这么多部门管医院,都有权力但又都很尴尬,造成了谁也不管或者是管也管不好的混乱局面,名义上是政府的医院,可到底谁是投资主体?谁是决策主体?谁是管理主体?谁是监督主体?这一切都不清楚,因此医院模糊的角色定位,造成了医院的失控状态。
“各地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在这些尝试中有很多突破性的亮点。公立医院改革,治理结构是最关键的,否则其他项目改革都很难进行,因为没有动力,大多数是走着瞧,其他的改革虽然在推进,但是多数是推一步走一步。”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学教授杜乐勋对本报表示。
新医改一年医院困局:
医药暴利:
国人皆知的"秘密":
如何斩断药价利益链:
官方表态: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马晓华
编辑:
mad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