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给人们指清了改革的方向。今年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20周年,也是十八大召开的政治年,当下的中国,迫切需要重新凝聚改革共识。【评论】

分析解读   

邓小平南巡语录

——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腐败。对共产党员来说,廉政要作为大事来抓,还要靠法制。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喜欢拿大帽子吓唬人,“左”的东西在党的历史上很可怕!

——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不要吹嘘自己,尤其是报刊宣传要谨慎。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

正在加载中...

  • 邓小平南方之行带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
  • 邓小平首次南巡 关键时刻成就改革大业
  • 邓小平视察南方 强调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 石齐平:邓小平重视体制改革力促开放
  • 学者:深圳口号 与邓小平改革思路相一致

小平南巡路线图

1、武昌 2、长沙 3、深圳 4、珠海 5、广州 6、江西鹰潭 7、上海 8、南京 9、安徽蚌埠

第一站:武昌

办事情正确与否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详细]

第二站,长沙

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经济发展要快一些,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详细]

第三站,深圳

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当然,也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详细]

第四站,珠海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详细]

第五站,广州

一定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争取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详细]

第六站,江西鹰潭

稳定发展我赞成。但是,只要能快一点还是要争取快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放得更一开一点。不能胆子没有了,雄心壮志也没有了。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详细]

第七站,上海

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又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详细]

第八站,南京

不能变,政策变不得。""要抓住时机,搞得快一点,把经济搞上去,步子可以快一点。[详细]

第九站,安徽蚌埠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类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全局。[详细]

80年代摸石头过河 走三步退两步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jjsh/20090904/1196192.shtml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

首先在安徽兴起。取消了生产队统一经营和统一分配,“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推行极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详细]

 

财政收支决策权力下放

中央政府将一部分资源配置权力和财政收支决策权力下放给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体制由中央统收统支制转向包干制,即当时被称为“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详细]

实行价格双轨制

在生产资料的流通和定价上实行“双轨制”,即在物资的计划调拨和行政定价的“计划轨”之外开辟出物资买卖和协商定价的“市场轨”。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详细]

 

对外开放 设立经济特区

在国内市场的“大气候”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构建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小气候”来与国际市场对接。 为有创业能力的人从事生产性活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详细]

改革产生问题 改革问题改革解决

回顾整个八十年代的改革历程,我们会发现改革不是一次性的。改革不仅解决问题,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解决这个新问题,不是靠回到过去一了百了,而是继续改革。邓小平南巡正是在改革出现问题,普遍被质疑的处境下力挽狂澜,重新确定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从而从思想源头上一举奠定了中国长达20年的经济增长奇迹。今天我们又面临着和当年一样的十字路口。或许我们更艰难。

价格双轨制导致通胀危机

88年发生了一场18.6%的物价指数为代表的通胀危机,因为经济过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有允许机关单位办三产,于是老子管的原料物料交给儿子去倒。一个配件倒十倒并不稀罕。[详细]

财权下放 政府债务危机高企

当时中国所遭遇到的危机非常严重,按照综合债务里对GDP的来看,我们综合债务率当年146%,比现在的欧盟平均债务里高很多。外汇严重赤字,只有80多亿的外汇存比,却要支付120多亿还本付息。[详细]

经济受阻内外交困 改革逆流

因为89年,中国还处在封锁之中,而国内改革出现逆流。那个年代西方的舆论和政治家们众口一词说中国崩溃论,不像今天说中国威胁论,当时中国崩溃论是普遍的舆论。 [详细]

小平南巡讲话:不改革死路一条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小平同志从武昌、深圳、珠海到上海等地,一路大讲改革开放,反复强调改革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发展才是硬道理 稳定不是绝对

小平同志用“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简明生动的语言,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详细]

中国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

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详细]

弄清鉴别“对”和“不对”的标准

小平同志抓住1991年思想争论和交锋的要害,尖锐地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详细]

小平做对了什么?

现在还不是纪念的最好时候。我们没有把更多的笔墨着力于对邓小平的渲染。毕竟改革正处攻坚阶段,改革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更重要的处于这样的考量,我们不应该再呼唤一个政治强人的出现。难道政治人物的去神圣化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进步。相比重新去树一个圣像,还不如去思考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一、中国特色的产权界定

随着承包私产和超越承包形成的私产不断由少增多、由弱变强,公有制成员不断扩大对外缔结合约的范围,循序渐进地积累起更多的私产,也进入更丰富多样的市场合约网络。这套经由合约界定出清晰产权的办法,从农业扩展到非农业、进而扩展到城市,奠定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详细]

二、把企业家请回中国

他执掌中国后不久,就高度肯定了历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容毅仁,并大胆决策划出一笔国有资本交付荣先生全权打理——这开启了"国有资本+企业家"的新经济模式。邓小平还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威,多次对“傻子瓜子”这个事件表态,不准再动用国家机器鲁莽地扼杀民营企业家。[详细]

    三 、重新认识看不见的手

    邓小平的哲学,是相信每个普通人都具有改善生活的持久动力。国家要富强,要推进现代化,就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和所有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如何协调十数亿人口爆发出来的竞争致富冲动?邓小平倾心于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因为他认识到仅靠国家计划之手。 [详细]

邓小平南巡语录: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 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详细]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详细]

 

“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详细]

92派野蛮生长:他们不考公务员

“92派”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田源、毛振华、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的企业家。 这次后来被称之为"春天的故事"的南巡,在中国经济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很多人也都从中嗅出了巨大的机会。这期间,一大批主流精英下海创业,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篇章。

机关干部掀起下海狂潮

那时不叫公务员,那时还叫机关干部。但那时是金饭碗,比现在只硬不软。一些有闯劲的人纷纷“留职下海”。据《中华工商时报》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详细]

 

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随着大气候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甚至有大批官员和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改换身份,投身私营工商界,掀起了全民“下海潮”。[详细]

 

下海潮营造空前经济氛围

当时,“下海”这个词,还隐隐含有从高就低的意蕴。因为传统中国一直歧视商人,称商人是“奸商”;至于做工,更是等而下之。1992年的下海潮,开始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些陈旧理念。[详细]

冯仑:南巡讲话明确了方向

社会、经济、观念、意识形态都出现裂变。但很快又开始重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了方向,重塑了中国发展的起点。[详细]

 

郭凡生:“92派”的机遇

产权不清晰,是很大的隐患。而1992年左右,《公司法》出台了,开始允许私营企业注册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详细]

 

陈东升:顶级人才去从事商业

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商业的判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大家都不认同商业的时候,去做商业要冒的风险是很大的。[详细]

中国经济需要邓小平不需要凯恩斯

 

中国经济靠柳传志不靠周小川

邓小平理论实质是让市场发挥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什么?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市场发挥作用、让民众的创造力充分的涌现、我们国家的经济是有希望的、有办法的。我在四万亿看不到希望,在四万亿上得不到信心。[详细]

要对市场的活力充满信心

在经济碰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不存在信心问题,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民众的创造力、对市场的活力始终充满着信心,我们缺乏信心的是政府的政策,我们对于改革开放在近几年的停滞不前深感忧虑,为了应对这些困难要好好的总结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详细]

 

企业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力

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市场经济。他们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未来的转轨,是要开发国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靠的是企业家,靠的是柳传志,而不是靠周小川 。[详细]

中国快速增长是因政府管得越来越少

中国过去的快速增长是因为政府管得越来越少。30多年的改革好不容易大部分产品的价格由市场调节,企业拥有了自主定价权,现在可以说又部分地回到了计划经济。我们不是本着改革的精神来处理我们面临的问题,而是走回头路,用传统的行政手段来处理。[详细]

改革逆流:中国模式之争

重新捡起中国模式这个话题,不仅仅是对双方言论进行了一次回顾,更重要的是这个话题的现实意义。就讨论涉及的思考而言,对于今天更适合。不是当时社会状况一成不变,而是更加变本加厉。希望这个争论能给我们的思考有所启发。

张维为:国际比较中的“中国模式”

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将“中国模式”解构为“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等八个基本特点及八大理念。”[详细]

郑永年:中国模式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模式不仅是对已经证明了失败的前苏联模式的否定,而且也并非是西方模式的延伸。既否定了前苏联的完全公有化模式,也破除了西方的绝端私有化模式。[详细]

黄亚生:中国模式并不独特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做了很多产权改革、金融改革、甚至是政治领域的改革,这些都是符合任何经济学论述的,所以我想不出任何一个特别独特的中国模式。[详细]

吴敬琏:中国模式还是过渡性体制

中国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态的发展充分说明,靠政府强化行政管制和大量投入资源实现的增长,不但不能长期维持,而且早晚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详细]

各方反应

张维为:不是发展主义

中国的成绩是追捧不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详细]

秦晓:扭曲资源配置

扭曲资源配置,有悖市场化改革目标。[详细]

秦晖:有没有中国模式

左派和右派所主张的那些理论各有优缺点。[详细]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