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对话皖江”专题访谈文字实录(3)
芮成刚:我们接下来有请浙江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锁芳发言。
朱锁芳(浙江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我是来自浙江省西北部,和我们安徽宣城市邻居,所以我们有这样一个关系,分不开。我对投资转移有三个倾向,一个是我们国际级的投资现在越来越向东南亚,劳动力比较丰富,相对来说生活成本比较低一些的越南、印度、泰国这些转移,我们也有一些例子,像台湾的仁宝集团,我们谈了一年多,最后他选择了越南。第二种倾向是我们国内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也是向中部和西部转移,比如说我们现在富士康等都选择到了我们重庆,还有我们伟创立选择了江西赣州等,都是一些相对不发达地区,我观察我们第三个现象就是我们湖州企业都在悄悄地向我们宣城地区的广德等地区转移,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产业转移不是我们意志能转移的,它是历史选择的一个必然。谢谢!
陈怀恩(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非常感谢,我来自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它的面积不大,只有15平方公里,可能在国家级开发区里面只是一个小学生这样的级别,但是这个开发区经过18年的发展,到去年它的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了1500亿,也就是每平方公里上产值突破了100个亿,这其中有1000个亿来自电子信息产业。这个是着重于之前产业转移的选择。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很多大的台湾笔记本生产企业选择了上海、昆山,来建设大型笔记本生产基地,当时昆山和上海这一带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作为南京来说面对长三角的经济龙头,如何选择产业转移,是简单选择笔记本零配件的生产还是另辟蹊径?
当时我们也做了一些选择,我们分析了笔记本的产业链,也分析了自己的区位优势和科研方面的优势,最终我们选定了把笔记本核心组建,也就是LCD作为我们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差不多十年的发展,开发区目前1000亿产值当中差不多有700亿来自电子生产企业,其中也吸引了韩国、日本、台湾包括我们本土的企业开发进驻。所以我觉得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对我们皖江区的发展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就是有的时候都不可能脱离整个全球产业转移这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
所以我们在转移的时候不仅仅瞄准长三角这个经济龙头,可以把眼光放更远一些,我们去寻找在经济发达地区薄弱的或者缺失的一环,利用我们自身的资源、成本上各方面的优势抓住机会,或许可以创出我们自己一片天地。我说这个话也不是说痴人说梦,也不是没有根据,其实在我们的合肥,我们的皖江经济区里面城市实际上已经在做这个工作了,在我们城市北面有正在建设大型液晶面板的工厂,这些都是在弥补长三角地区薄弱或者缺失的产业链环节。所以我想在未来皖江城市带发展中,可以把思路放得更宽一些,把眼光放更远一些,来寻找更好更丰富转移的机会。谢谢!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