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战略论坛18日实录 (7)

2010年04月18日 18:07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主持人迟长胜:接下来进行下午的会议议程,今天下午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同志,为我们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共享发展计划。许善达局长同时还担任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特邀研究员、中国工商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下面有请许善达局长为我们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共享发展计划”》的主题发言,大家用热烈掌声表示欢迎!

许善达: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讨论一下,现在中国现在所处的形势比较复杂,总理说今年是最复杂的一年,我觉得这个“复杂”不仅仅是一个国际环境的变化,说金融危机了,金融危机复苏的情况各国差别也很大,各国政府的政策现在协调性也比较差,有的退出了,有的没退出,现在全世界经济处在不是很稳定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说复杂是非常有道理的,符合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实际情况。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要想做出一个决策,如果不能考虑到国内国外的很多主要因素是什么,我觉得要想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还是不容易的,需要一点政治智慧,才能够面对这么一个复杂的形势,制定出一些又适合当前,还能对长远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决议。

我前段时间也跟很多人讨论,我的看法就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的问题是在国内,不是在国外。我认为很多研究人员把国际经济关系看得太重,因为中国是开放度很高的国家,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影响很大,但是我觉得我们无论如何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看,我们要把握住这一点。如果我们把国际的东西看得太重的话,就容易把我们的目光都局限到外贸,局限到进出口,局限到外汇,把这些东西的分量看得比国内还要重,觉得这成了我们国家最关键的问题,因为世界经济出现金融危机以后,很多人就觉得对我们国家影响最大的就是外贸出口会受影响。去年整个国家搞那么多投资,很大意义上也是为了对冲外贸进出口减少,促进GDP增长,进出口减少了,就要有一个补充因素,就要政府投资,很多人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把国际经济对中国的影响我自己觉得看得过重。中国真正的主要的经济问题还在国内,国内的问题,我们一直提需求不足,增加内需,我们对增加内需这个说法,还没有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走出来,似乎是因为金融危机了,外贸出口受影响了,美国没有钱买中国的东西了,欧洲没有钱买中国的东西了,所以我们要增加内需了。

我认为增加内需是对的,但是这个逻辑是不对的,要增加内需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外贸出口的问题,而是因为国内的需求确实应该来增加,哪怕外贸即使在增加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把增加内需放在首位。所以增加内需的原因,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但是原因不能仅仅局限在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购买力降低了,他们金融危机了,所以我们才要增加内需,我认为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增加内需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外需的减少,这是一部分原因,所以我们增加内需这样一个方针,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和世界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要跟它联系在一起的话,今年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过去了,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复苏了,是否要坚持增长内需呢?这个问题就提出来了。如果我们以那个逻辑,因为外需减少所以增加内需,现在外需增加了,内需是否可以不看得那么重了,或者增加内需的方针是否要做一下调整,我觉得这个理解是不对的,是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的。

我的看法,我认为内需的不足,这个问题已经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问题,至少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已经呈现出内需不足的局面,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居民消费率下降,内需足不足,曾经有一个观点,说我们的消费一年增长5%、增长6%,增长7%,增长速度很快,美国增加1%、2%,我们增加7%,怎么还能说我们内需不足呢?美国增加1%、2%,你都没有说美国内需不足。用我们的消费增长7%作为理由,不承认我们内需不足。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内需足不足,不是根据增长率来看,而是根据整个社会的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看,根据产能所能提供的供给,和消费包括投资所产生的需求,这个能不能匹配,不是说我消费增长了7%,内需就没有不足了,不是的,假设产能增加20%,那还是需求不足。所以内需是否足,不是看本身消费的增长率,而是要看整个社会中投资所形成的产能,这个产能所提供的供给,和消费需求是不是能够匹配。匹配了,就是内需足,如果不匹配,供大于求,尽管消费也增长了,如果供给增长速度超过消费增长速度,还是内需不足。所以我觉得对我们国家的内需不足的判断,跟谁相比是足还是不足,我们得搞清楚。我看到了一种说法,认为我们消费一年增长6%、7%,怎么还说我们需求不足呢?我觉得这个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实际上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十几年来,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出现了,当然表现出来的过剩的情况这么长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表现更充分一点,有的时候表现更弱一点,但是总体来看,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局面已经有十几年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局面?现在我认为是因为金融危机,外需减少,所以使得我们国内对于产能过剩的局面的看法好像更清楚了,外国人不买东西了,我们东西卖给谁,国内又没有人买,其实外国人买我们东西的时候,我们的产能也是过剩的,我觉得从政府来讲,发改委公布了很多批关于产能过剩的信息,实际上它的过剩不是今天形成的,几年以前就开始出现了。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重点还是要看到国内是我们研究经济最重要的决策所依据的形势。国内的形势中最重要的就是需求不足的问题。要看到这个问题已经是长期存在,而且现在还会继续存在,我们现在解决需求不足的方式主要是投资,而且是靠政府债务来刺激投资,增加了需求。这种需求的增加不是最终需求的增加,咱们学经济学,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投资能够拉动需求,但是它不是最终需求,很可能投资形成的新的产能,在你投资进行过程中,它是减缓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但是一旦投资完成了,就会形成更大的产能。我觉得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首钢在曹妃甸投资,在投资过程中肯定是刺激需求的,要买水泥,包括买钢材、买设备等等,需求非常大,几百亿的项目,对需求是很大的增长因素,但是现在盖完了,它的生产能力根本不能发挥,卖不掉,当时建的时候,这种投资刺激需求了,但是建成以后,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

我们现在研究供需关系,特别要关注消费需求,因为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最终需求增长,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的矛盾。如果我们一味地把增加需求这样一个目标放在增加投资上,只不过是延缓了矛盾。若干年以后,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供大于求。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长远考虑的。在这种考虑下,即使外需有多大的变动,都与刚才我讲的格局是没有影响的,外需买中国买得多也好,少也好,都不会改变国内这样一个矛盾。要想受国际影响小一点的话,我认为更得立足于增加内需,而且这个内需里最重要的是增加消费需求。我觉得从金融危机应对中,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最重要的是4万亿投资,这么大规模的短期的投资下去,肯定能刺激需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长期的供需关系的平衡,在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产生新的矛盾,新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在一个中长期的时间内,要研究增加消费需求的措施,只有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快了,比产能增加速度快了,我觉得中国的国民经济才可能进入一个比较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状态中。

今年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去年2万亿、今年2万亿,投资还没有完成,去年2万亿投资,钱是多了,很多真正的项目建设并没有全部完成,所以估计这4万亿投资,两年之内肯定是完不成的,两年4万亿投资只不过是两年定了项目,把钱拨下去,开始启动,真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项目可能两三年、三四年能完成,有的项目需要更长时间。所以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中国来说,不用担心,中国政府最不怕投资不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一说投资要不足了,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部长、这些省长都很高兴,说投资不足了,他们就高兴了,赶紧给我拨钱,你要不拨钱,咱们不投资,经济就不行了。你要说过热了,要砍掉,谁都不高兴,因为就减少资金量了,部长也没有钱投资了,还让你减这个减那个,发改委到各省砍项目,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去年的时候多好,所有投资项目投、建,大家都高兴,各部也高兴,各省也高兴。我们国家的特点就是最不担心投资不足,实际上应该担心的是消费需求不足,但是我们始终对于消费需求不足给予的关注不够。为什么会出现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这么大,因为投资需求很强,消费需求又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足够的提高,赶紧往外卖吧,往外卖,国内的供需矛盾就缓解了,如果再不往外卖得多了,国内矛盾就更大了。金融危机一出,卖不出去了,大家又提出内需的问题了。

从宏观上讲、从中长期战略上讲,我认为应该把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列为重中之重来研究。要摆在非常优先的一个地位上,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战略决策,使得销出去的增长速度能够快于整个经济发展速度。要想增加消费需求,最重要的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而不是由于投资产生的需求。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想抓住主要矛盾的话,我认为就是如何实施一个中长期的增加消费需求的战略。要是抓住这样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我相信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会比较顺畅,各方面矛盾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我们还是继续把我们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努力放在投资上的话,只能给后来的经济带来更多的矛盾,将来可能付出更多的成本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对中国当前这么复杂的经济情况,究竟哪个因素是我们最关键要抓住的。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研究,如果说居民消费不足,我们现在如果想增加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我们对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怎么来分析,怎么来认识这个问题?现在的统计数字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居民消费率十几年是持续下降,经济热的时候下降,经济冷的时候还下降,因为我们这十几年经历的经济周期是既经历过热的时候也经历过冷的时候,热的时候,居民消费率下降,冷的时候还下降。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居民消费率下降跟宏观经济周期有没有关系?为什么经济周期波动的时候,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从统计数字上看,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不管是经济热的阶段,还是经济冷的阶段,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经常讲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冷的时候要刺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宽松,从经济学来讲就是扩张性的,如果热了,我们要实行紧缩的、从紧的,不管用什么词,经济学上就是一个扩张、一个紧缩,这是我们讲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就是反周期调节。当然,反周期,热的时候把它凉下来,凉的时候把它热上去,这需要政府有很高的技巧,这个都没有问题的,大家认识是一致的,包括怎么样有前瞻性等等,有很多文章讲这个理论分析。

既然居民消费率十几年来的下降和经济周期无关,那么有一个逻辑的结果就是,如果只是实行一种反周期调节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话,这种政策是解决不了居民消费率下降这个问题的。因为居民消费率下降和经济周期无关,所以热的时候,你说政策降温,居民消费率还是下降的,冷的时候你要刺激它,加热,居民消费率还下降。换句话说,我们所谓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延长经济波动的周期,通常我们讲到宏观调控这个事情的时候,实践证明,用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这些手段是不能解决现在居民消费率下降这个问题的。

我觉得这个判断对我们研究刚才我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我们得跳出经济周期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居民消费率下降,得跳出通常大家说的积极的、稳健的或者是从紧的等等这些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居民消费率下降。如果老是局限在现在要实行积极的还是稳健的还是从紧的政策,如果老在松紧、热冷、刺激这个领域思考问题的话,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假如我们说现在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内需不足,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费的不足,居民消费不足需要解决,需要提高,假如这个逻辑成立的话,再延伸一步的逻辑就是,我们需要制定和宏观调控无关的、中长期的战略的决策,来解决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问题,这样的决策不应该和经济过热、和经济萎缩相联系。

相关专题:

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战略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f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