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战略论坛18日实录 (9)

2010年04月18日 18:07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所以从我的观点出发,我认为政府要研究怎么样能够把这两者所谓鱼和熊掌怎么兼得的问题,又要保持市场经济的效率,又要减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率,增加内需,解决供大于求的矛盾,这是对我们政府的挑战。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学术界和政府面临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挑战。现在的问题是学术界没有共识,当然,政府要做出一个非常完善的决策也就很难。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学术界的研究太重要了,决定着我们决策的方向。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有学术单位、新闻媒体来组织这些研究人员,对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能够展开比较深入的讨论。所以,通过这样的思考,我总的结论就是,我们从92年开始算,市场经济也搞了十多年二十年了,从78年、79年算,也搞了三十多年了,怎么样在这三十年的基础上来认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判断好政府在这里应该扮演的角色,政府用什么样的决策,使得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能够使得社会财富增加,居民收入增长,说起来叫做幸福指数等等,这些问题确实都是非常关键的。

我刚才讲到外需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外需的问题虽然不是我们中国经济最核心的问题,但是它对解决我们国内经济问题的影响很大,因为我们现在是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足,但是增加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率,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实现的,在这样一个阶段里,我们还要大力地推动出口,因为出口越多,我们国内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压力就越轻,给我们政府提供了时间和做出一些调整,增加居民消费率,增加居民消费所形成的需求,这需要时间。我们越是出口搞得好,国内解决矛盾就越赢有时间,我们获得更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这样的调整。如果不能以非常和缓的方式进行调整的话,最后就可能导致社会财富的损失的方式、破坏性的方式来进行调整,比如烂尾楼很多,那种调整就是被迫的,属于社会财富破坏性的调整,整个楼都报废了,那种调整是社会财富的损失,如果我们做得好,在一定时期以内,我们多搞一些出口,把产能向外输出,国内的矛盾减缓一点,赢得时间,我们来增加内需,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内外两种政策相结合的一个组合。虽然我认为提高内需是最主要的,但是我决不是否认外需,我认为在现在情况下更应该投入比较大的力量来发展外需,发展外需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我觉得发展外需可以为解决国内经济的矛盾赢得时间,赢得资源,包括财政资源、自然资源等等,使得国内的调整更加顺畅,更加和缓地进行,减少破坏性的损失。这是我对内外需关系的看法。

对于外需的增加问题,如果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下,我曾经提出一个“共享发展计划”,这个词是借鉴来的,很多人把我这个设想叫做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什么叫做马歇尔计划?二战以后,美国拿出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把这个钱借给欧洲,因为当时欧洲二战以后,无论战胜国、战败国,德国、英国、法国,经济都摧毁了,他们想恢复,都需要资金,没有资金他们过不下去,美国人是产能过剩、资金过剩,外汇储备当时有200亿美金的黄金储备,生产能力在二战期间达到了最高峰,战争一结束,枪炮和军工生产的需求没有了,所以面临着很多工厂要关门,很多退伍军人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后来马歇尔就提出一个计划,跟杜鲁门商量好,拿出200亿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就是130亿左右,借给了欧洲国家,把钱借给欧洲以后,欧洲拿这个钱主要的还是买美国的商品,因为欧洲各国经济被摧毁了,要买水泥、买钢材,都得买美国的,所以从1947年-1951年,马歇尔计划执行了两年,是美国经济200多年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是用资金出口带动产能出口,带动商品出口,我觉得中国现在所处的局面,和二战结束的时候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现在发展中国家急需资金,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量减少了四分之一,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还增加了很多,资金反而减少了,资金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非常强烈,而我们国家恰恰是资金过剩,我们的外汇过剩,我们的人民币也过剩,在座的不知道有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我们的银行储蓄和贷款的比例,发达国家贷存比是100%,就是吸收100块钱存款可以贷100块钱,我们国家执行的是稳健政策,吸100块钱只能贷75块钱出去,既使是这样的规定,实际上只贷了60块钱,我们有10%几的钱,按照中国的更加严格的政策,都可以贷出去的贷不出去,现在银行的钱过剩,所以又是提高准备金率,央行又是发央票,还有很多钱无处可用,放在央行当超额准备金,所以我们国家人民币也是多余的,也是闲置的,外汇更是闲置的。而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的需求是很强烈的,这几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很积极的事情,到去年11月底,我们金融机构吸收外汇存款2千亿,外汇贷款3700亿,所以相当于有1700亿的贷款不是靠存款支持的,是靠央行做人民币掉期拿出来的,这1700亿美金,相当于央行回收了1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带动了这么多出口的产能,这种办法,在现在的对外方针里,这种办法应该成为我们对外贸易的主要的手段,就是用资金带动产能和商品的出口,提高资金的回报,提高外汇的回报,把过剩的产能输出出去。

这个意见我是去年说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讲了,要把产能输出到有需求的地方去,而且也讲了,我们要和那些有资源的国家共同开发项目。这都是在温总理报告里第一次讲的,过去都没有讲过。我认为用中国多余的资金带动中国的产能出口的新的外贸的战略已经逐步被各方面所接受,央行同意做人民币掉期,政府工作报告里讲了这句话,我觉得都说明政府已经在开始实施这样一个新的战略了。这和我们搞个展览会,让外国人来订货不一样,一个大项目就是几十亿的资金,我想如果我们这样来把外贸调整一下,一定会对整个经济发展有一个新的局面。这种调整也会大大地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调整。这几个都是相互关联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实际,希望能够有更多人来讨论!谢谢大家!

主持人迟长胜:刚才许善达局长给我们做了精彩的发言,有几个观点非常鲜明,一个是投资能够拉动需求,但不是最终的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的需求。第二个观点也很有见地,说市场经济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提到了缩小收入差距就能够提升居民消费率。我觉得这些观点都很精彩,很特别,也很新颖。接下来要演讲的是中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先生,王忠明先生是大家都很熟知的、业内非常权威的,特别是在很多理念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他为我们做《企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主题发言。王忠明先生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主任,过去在国家经贸委做过培训司的司长,下面就用热烈掌声欢迎王忠明秘书长给我们做专题讲座!

王忠明:谢谢长胜。在宏观经济背景下讨论企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虽然讲的是企业创新问题,但讲微观的问题,离不开宏观的背景。正因为这样,也是大家来参加这样一个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主要是了解宏观层面上的基本态势,我们作为微观层面上的企业行为,如果不能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与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甚至国际经济的发展走势契合的话,很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也就很难来界定所谓的创新、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多大的价值。时间有限,主要讨论四点:

第一是“新三论”启动惠民时代。

第二是自主创新与跨国并购。

第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第四,要清醒地看到美国竞争力的领先地位。

第一,“新三论”启动惠民时代,新三论是什么?就是两会当中比较鲜明地提出来的,也是我们的媒体、学者进行概括的“民富论”、“蛋糕论”、“尊严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强调拉动内需,内需是三个方面的内需,投资的内需、出口的内需、消费的内需。我们出口,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家明显地看到,过多地依赖出口,我们是很难控制风险。我们现在调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这三个拉动能够均衡,因此接下来的宏观经济层面上,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更多地启动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作用。我们做企业的,我们搞自主创新,要有核心竞争力,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顾客、让用户给你更多的货币投票,否则的话,你的自主创新、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很大的价值空间。要拉动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就得要有消费能力,老百姓就得富起来,不仅有工资性收入,还要有财产性收入,现在的房价、股市,搞得再控制,再有其他的措施,遏制房价上涨,房价上涨是必然的,只是要遏制过快上涨。

如果没有更多人来投资房市,财产性收入怎么提高?当中就包括动产与不动产,不动产里面很重要的就是房产,不能让更多的人去投资,这个房产怎么能够转化为一种投资品呢?怎么能成为一种财产呢?进而从财产当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呢?通过出租、通过赚差价,这叫做财产性收入。房价怎么遏制,也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现在中央出重拳、国务院出重拳,使房地产市场有序化,这是正确的,但是千万不能以为,靠行政的手段,就能够把房地产的秩序弄好,即使所谓一时把房价压下来,也依然不能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很可能会造成一定时候更高的价格。现在的房价关键问题在于,一般的商品房跟保障性住房的供给结构,所有人几乎都有一个动力就是要去买房子,只有把结构弄均衡了,一方面商品房该什么价格,由市场说了算,国家通过一定方法把税收回来,再来补贴低收入阶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充分,要跟得上,从而平抑整个房地产价格。现在大量的住房需求满足不了,现有的住房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民富论的角度,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企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很重要的价值所向。

第二是蛋糕论,主要是为了避免贫富悬殊,促成和谐社会。我们一定要把蛋糕继续做大,同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要把蛋糕分好。现在如果从分配角度来讲,国家拿去一大块,企业拿去一大块,老百姓分到手里的要少,内需拉动不起来,特别是消费拉动不起来,原因就在这儿,收入没有很好增长。所以这次两会突出提出收入分配制度要深化,实际上一个很重要的角度就是要更多地还利于民,就是所谓的惠民时代,要真正富民,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如果一个极端,70%、80%的财富被20%、30%的人占有了,90%以上的人群占有整个社会财富的20%、30%,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我们还要创造更大的财富、更大的蛋糕。

相关专题:

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战略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f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