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曌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深圳原本是南中国的一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迅速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持续创新。
在特区初创期,深圳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如发行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等;在转型发展期,深圳再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深圳缘何以获得创新的基因?它的模式能否被复制?对此凤凰财经专访了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创始人、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他认为,深圳模式就是“创新驱动”,而形成深圳创新生态的核心力量就是“移民文化”。
凤凰财经:深圳的创新力从何而来?
孙不熟: 深圳能够成为创新之都,是因为这个城市构建出了一种创新的生态系统。
深圳创新的“诀窍”之一就是“移民文化”。从世界范围内看,科技创新的动力都来自“新移民”,比如硅谷、北京、东京。深圳之所以能构建创新生态,也是要归功于移民文化。深圳的移民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层次丰富、元化。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背景,这些“新移民”在从事传统产业上没有优势,但创新不需要过多的社会背景,同时,“新移民”普遍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也于创新精神相契合,因此新移民大批地进入了创新领域。
深圳能够吸引“新移民”,靠得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和政策。在深圳,移民文化已经根植于当地文化之中,不仅“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边界弱化,普通话的普遍使用也使新移民融入城市的门槛降低。更重要的是,在深圳创业、做生意便利且自由程度高,尤其在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特区,很多营商模式得以先行先试,为深圳吸引到了有“闯劲”的新移民。
“诀窍”之二在于市场经济。深圳师从香港,“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深入人心。与国内其它内陆城市相比,深圳处在更为充分的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论是社会资源分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都深刻体现了市场化原则,政府的服务做得好,办事效率也高。例如,在深圳注册一个公司,只需要一个多星期,而这在全国“放管服”改革之前的大多是城市需要经过更多的关卡,往往需要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激励了一批人去深圳注册公司和创业。不靠“吃皇粮”做到媲美“四大行”资产规模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正是在这样市场化的“大熔炉”里成长起来的。
“诀窍”还在于深圳产业政策的创新。深圳独创了大批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政策,使得政府再补贴和扶持企业的时候能够以成败论英雄,坚持彻底的市场化原则。深圳对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得益于这些市场化的产业政策,深圳不仅善于培养创业公司对成熟的高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很强,例如吸引了华大基因等科技企业入驻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