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会议:从奥运到世博 大事件中的大营销(实录)(3)
到底应该怎么做,有几个方面:
1、今天的事件营销肯定是品牌建设一个重要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今天被人关注的事件越来越多,大事件肯定是注目率最高的,这是一个机会,如果要做好的话,要明确目标,到底我们跟这个事件结合的目标在哪里,跟目标要匹配。刚才伦洁莹小姐提到,你没有机会要找到这个结合点,真的就是很好的概念。记得我们在评价过程当中,UPS在中国奥运赞助过程当中,作为一家物流公司,怎么样借助奥运,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这就是比较好的一个做法。
2、要讲究战略,而不是只用炒作的手法。炒作是非常低层次的,你可以抓住一些点,一些东西,但是你没有长期的目标,炒作在业内特别推崇,但是它对长期的目标不见得是好事情,因为一个短期的炒作点可能是人们关注的,但是它跟品牌的内涵不一定是匹配的。
3、要讲究执行。因为中国的思想家太多,中国的行动者太少,往往就使得思想与行动脱了节,我们想了很好的东西,但是很难把它操作起来,奥运这样大的机会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有些大银行可能拿到了这个机会,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小银行,像招商银行用一些营销手法,让人家知道以为我是正派的赞助商,它做得很好,最后人家都认为招行是正派的赞助商,我国银行却不是正派的赞助商。
谢谢!
主持人(王云帆):我想中国这些中小品牌们想要成为大品牌,还要先听一听大品牌们的故事和经验。可口可乐和GE不仅参与了奥运,也即将参与世博。有请可口可乐和GE两位公关总监分别为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经验。
翟媚:我觉得这个话题挺大气的,在可口可乐很多年了,做惯了大项目,奥运第一天成立新团队,我们非常有幸成为核心团队之一,也是对我们特别有影响的几年,我经常开玩笑比举办NBA还要丰富。
谈到大品牌、大营销,我就代表可口可乐说两句话,我觉得可口可乐确实很擅长在大品牌和大营销中来出位,从它早期发展,比如从二战开始,战争到哪里,可口可乐到哪里。极大的提升了可口可乐作为一个世界第一饮料品牌形象的机会。
跟中国的关系。可口可乐在1979年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国际消费品,我记得在公司介绍文章里面有一段话,在1979年,中美宣布建交的三个小时之后,可口可乐就向世界宣布将重返中国。为什么说“重返”,因为1927年曾经进入国中国,在1949年撤出了。在1979年就宣布重返中国,三天后第一批产品就通过香港火车运到了北京。所以它很会在历史性大事件中能够寻找第一机会,不光是简单占先机的问题,还有很多情感上的因素,包括给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作为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可口可乐头几年在中国的发展是很磕磕绊绊的,有很多坎坷历程在里面,但是可以说可口可乐在进入中国第一时期进来,为它今天发展到现在有38个装瓶厂,3万多员工,绝对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再回到奥运话题,我刚才特别写下蒋教授说的三点:冲动、保守、机会主义。我印象深刻的是可口可乐刚刚拿到申奥赞助权的先期,可以说是头三到四年,可口可乐其实都处在一个非常冷静的,在考虑它后几年薄积厚发的过程,所以它在借势,比如申奥成功的时候我们推出申奥金罐,包括后来奥运标识的推出,奥运口号的推出,都随着官方的步伐在走。一般赞助商占有一个比较好的先天资源,在2008年正好是奥运赞助80周年,特别吉祥的日子,在这80年,确实累积了非常丰富的奥运经验,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团队,所以团队里面很多精华的元素会把这些资源投入到中国来。早期的时候我们开会,就像一个联合国,说什么语言的都有,法国、意大利、越南、印度的,这个思维是开放性的,中国的团队是99%以上都是中国的,利用这些好的平台,好的资源,既有传承,也有创造,也有继续发展,在这些平台上会做一些符合当地文化的,争得消费者喜欢的活动。到最后,可口可乐还取得很不错的效果,因为我们在结束以后,曾经向伦敦的团队做过一个推广,伦敦觉得完全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可口可乐中国团队做到了,因为这里面都是中国员工,中国员工本身也有很多情感因素在里面,大家也觉得是人生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为自己祖国骄傲,里面融入了很多的激情和奋进,我觉得这是一种既把以前奥运精髓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活动。
从奥运推广来说,我们一直有三条很清晰的主线,奥运、品牌和消费者。
奥运。可口可乐和奥运都有结合,它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伙伴上,我是一个支持者,不是一个赞助商,提高到这种高度,希望通过可口可乐的活动能够推广和扩大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人感受到奥林匹克的欢乐氛围。
品牌。它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可口可乐纪念罐,在全球很多大事件的时候,英国女王的生日等等有很多,也造就了一批可口可乐罐的粉丝,慢慢的渗透,很多人在大事件中,在他的情感中接纳可口可乐。
消费者。通过时空,通过网络,通过我们在当地一些路演,所以这个大思路出来以后,计划这么一步一步推下去。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uqiang
|